修正中医

注册日期:2022-03-16
访问总量:8345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医养生四, 心性


发表时间:+-

中医养生四, 心性

这是中医养生的终结篇,没有心性修为的升华,养生终在门外。 归根结底,养生可以一念之差来概括。

普通市井小民,不论白领还是蓝领,终日为衣食住行而奔波不宁,难以安下心来,有病难医,养生多是奢谈。 相较而言,层次更低的低保户,虽说贫贱,却不乏健康长寿。或许,他们对现实已经麻木而不予更多的奢望和理睬,虽无优越的物资供给,但简单无怨的心态反而给予他们健康和长寿。

高高在上的社会精英们呢? 虽说衣食无忧,也常常为如何保持已有的社会地位而煞费苦心,同样为所生活的社会受尽心性上的折磨:或出位妄为而忧心忡忡,或路线斗争彼此水火不容,或情慾所困而寤寐思服……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有言: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扰不断,人心就无法安宁。 经典中医讲究神形合一,气随神运,倘若某君天天忧心忡忡,魂不守舍,想要有个健康的身体,就太难太难了。

那麽,真正做到神宁气顺,可有良方? 敝人认为,这只能从宗教层面寻求。

佛曰放下:曾有女子双手持花见佛,佛曰放下,女子即放下左手的鲜花。 佛曰放下,女子又放下了右手的鲜花。 佛曰放下,把你心裡的东西放下。 基督曰虚空:旧约传道书曰“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伊斯兰古兰经,听说有许多杀灭绝,也不可理解为对异教徒邪论,而是对自己内心的虚妄。

以佛门授徒为例,初入者只让做些挑水、砍柴、打扫、煮饭、耕种之类的辛苦杂役,让愤世嫉俗者、失意失恋者、自命清高者、避债亡命者,逐渐感悟到自身的平凡,让曾经失衡的心态慢慢放平。 在此期间,虽也予以讲经解惑,但不会明确指点修道法径。 有道高僧只是慢慢观察,评价,为佛选人。 少则数年,多则叁五十年,最终认定其心性已定,才授予修炼真法。 曾经听说,被选定之人一旦被授以真法,成道只在顷刻。 这就不同于后世道门授徒,寻找祖窍、先天后天、辨水源清浊、小周天进火沐浴……诸多修行方法讲得清清楚楚,但最终因炼己未达,卅年无成。 一句话,不修心性,养生终在门外。

真正有修为的人,不论信仰倾向何方,佛、道、基督、伊斯兰,都不没有太大的区别,有修为的,做人一定越来越从容了,遇事不惊、不怒、不争,得失不再重要,凡事皆可放下,近道矣。 如果还在争执你我对错,管他什麽宗教信仰,顶多是初阶之徒。 养身有为的高级阶段,必然匹配高阶的心性修为,没有心性修为的升华,养生终有危险,太上“吾所以有大患”道出了这条路上的始终顾虑。 实在地说,随着养生的深入,人是有可能在恍惚之际踏入圣凡交界点,若此时心性修为未达,必然在令人窒息的光明正大面前惊惧失措,最终落得走火入魔的下场。 火候容易药非遥,天癸生如大海潮。 进入修为关键点的天癸,所谓的正一阳初动,其力量就如大海来潮,你的心性定力经得起吗? 进入性命的高级境界,原非儿戏,更非侥倖。

为此,敝人恭劝看官,踏踏实实地做好平时的心性修为。 重複一句,养生就是一念之差,在此岸还是在彼岸。

浏览(3689)
thumb_up(1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