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窜访”了吗?
帕罗西“窜访”了吗?
最近,万维大外宣的喽罗们不遗余力地涉谈帕罗西“窜访”台湾的事情。他们反复使用“窜访”,不过是拾大外宣的牙慧。他们好嗟来之食,只是他们的本能所为。本人才疏学浅,对“窜访”不甚了解,查【汉典】“窜访”,显示“没有搜索到相关的内容”,查谷歌发现以下十几年前的文章,解释了“窜访”的来龙去脉。“窜访”也许与“演训”一样,以后会加入到【汉典】。不管“窜访”还是“演训”,或者大量屏蔽的“404”词汇,都是那个社会的政治词汇。词汇的演绎,进化和消亡,也许意味着一个社会的变更。
哈里路亚!
------------------------------------------------------------------
说窜访
·萧雨生·
最近学了个新词——窜访,但是我对词义的了解只能限于“望文生义”的阶段,因为身边所有的字典、词典中均还没有收录,兹举两个新闻标题为例:中方坚决反对达赖窜访美国?、热比娅窜访日本散布谣言遭中国记者驳斥。
我用微软的拼音全拼输入法打入cuanfang,结果给我的是“窜方”;要“窜访”,必须一个字一个字从候选字库中选出来。再用谷歌的拼音输入法,在我输入到cuan之后,刚键入f,“窜访”就跳出来了。谷歌拼音这个马屁精,在我这个主人还没有教会它这个新词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已跟人偷偷学会了,在我刚键入cuanf之后它就揣摩出了我的意图。我很怀疑这也是谷歌在中国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谷歌的产品好像自己有脑子似的,这个是万万要不得的。
当然,若是按照邓小平“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原则,那么不管微软拼音还是谷歌拼音,能够帮我又快又省力地输入“窜访”的就是好的汉字输入法了,如此说来,谷歌拼音赢了。
紧接着,我便开始杞人忧天起来。如果我是孔子学院的老师,有金发碧眼的洋学生指着电脑屏幕问我上面那个“达赖喇嘛到德国窜访”中的“窜访”是什么意思,那我该如何解释呢?我总不能推脱说“词典里还没有收入这个词”而直言相告“我也不知道”吧?那无疑有损于孔子学院老师的形象,如果再代表一下祖国的13亿人民的话,所损坏的形象那就更不得了啦。
老实说,两个字中的“访”字还是容易解决的,“访问”之意,难的在于前面那个“窜”字。查《现代汉语》词典,“窜”字有三个义项,看上去似乎只有第一个有点关系,它是这么说的:乱跑;乱逃(用于匪徒、敌军、兽类):流窜;抱头鼠窜。三个义项解释完了之后列有几个词语,它们是:窜犯、窜改、窜扰、窜逃,独独不见“窜访”。我们知道,达赖喇嘛现在有个大本营,这个大本营就在西藏南边的印度。所以,达赖喇嘛从东边的印度出发去西边的德国或者法国访问,并不是在“乱逃”的路上的访问,没听说印度方面有驱赶他的意思,访问之后他还是要回大本营去的。再有,达赖喇嘛也不像流窜犯一样为了躲避公安的追捕而亡命乱窜,欧洲、美国他经常去,是有目的地去,悠哉游哉地去,去之前还搞得国际上沸沸扬扬的,所以也不能作“乱跑”的路上的访问来解。总之,“窜访”中的“窜”用“乱逃”或“乱跑”来解释是行不通的。
古代汉语中有“通借”一说。假设“窜”通“串”,这一来倒是勉强说得过去。串访,就像到邻居家去串门一样的访问,不是正式的国事访问,挺好。可是问题又来了,咱们今天在谈现代汉语而不是古代汉语,何苦摆着“串”字不用,反倒去用“窜”字?再则,“串访”随便倒是随便了,却没有了贬义,谅不是创造“窜访”这个词的原作者的本意。
这个时候我不能不替我的祖国悲哀。搞语言文字的专家不可谓不多,平常一说中文动不动就是“世界上最最最最”很多个最的,这会儿倒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描述。呜呼,我不能不说他们都是拿钱不干事。
说到这里,或者有读者要说了,你只会批评,有本事提个建议看,用哪个?还别说,真被你问住了。不过我没拿国家的钱,没有问心有愧的感觉。我的第一个想法是用大家都在用的“访问”好了,不过,这一来就暴露了自己的思想觉悟低。如果你再坚持要我想办法,我倒是可以提供一个思路:很明显,“窜”字在“窜访”这个词里面所要起的无非是修饰作用,最终目标是让“访问”变成一个贬义词。那咱们不是有抱头鼠窜吗?来个“鼠访”之类的怎么样?最起码合乎造词的规律,并且充分表现了13亿人民的鄙夷之情。自然,我只是提供这么一个思路,最后拿方案的还是要靠专家。还有,这个“鼠访”可能一开始不顺耳,还拿对方不当人看,但是我相信如果开动宣传机器往众人的耳朵里灌输一百遍,最终会听着顺耳的。
刊登在 2010 华夏快递 kd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