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将上海防疫政治化?|让防疫回归科学|上海防疫出李鬼,也出七君子
相关文
《上海防疫几则消息 |防疫政治化?还是不该政治化,只能科学化》
逸草:昨日问了【防疫政治化?谁是"那个人"?】
今个儿见了答案:
让防疫回归科学
视角学社 2022-04-04 07:26
ZThttps://mp.weixin.qq.com/s/sKDEeYRkKs7UdYMFk-2mUQ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维舟 Author 维舟
作者:维舟
转载:维舟
最近一段录音,很多人可能已经听过了。
这是一位上海市民与浦东疾控中心专家的对话,信息量巨大,可简单归纳如下:
健康云不准,阳性也显示阴性,是否阳性以疾控中心为准;
如果阳性,最好居家,别去方舱,那里条件很差,也得不到治疗;
上海疫情一个月,迄今没有危重症,更没有死亡病例,至少在浦东没有比流感更严重;
现在的做法仿佛高射炮打蚊子,上海医疗资源出现严重挤兑,但这是人为造成的,大量的医生被抽调去做其他事;
专家已反复提意见,但没人听。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这位市民告知专家“我正在录音”时,那位专家先是问“你录音征得我同意了吗”,随后却又说,要想推动一点什么改变,“那你把录音放到网上去”,说完她笑了起来。
这段录音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昨天,职业科普人汪诘也在一篇《面对疫情,上海人真正怕的是什么?》中披露了对同一位专家的访谈,结论类似:
上海本轮疫情无危重症,几乎100%的感染者,不打针不吃药,10天至半个月就会自愈,核酸转阴;
从超过4万感染者的临床来看,绝大多数人后遗症轻微,且慢慢都会消退;
上海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是指“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而是指“虽然核酸检测阳性,但没有CT影像学资料确定的肺炎症状”。
上海本轮疫情的毒株传播力极强,但症状很轻微,也难怪有人揶揄:“感染阳性之后要赶紧治,不然过几天就自愈了。”
从许多防疫一线专家的证言来看,当下让我们陷入恐惧的,并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无知。很多人或许抬出各种数据、观点,但4万多例的临床实践面前,你说我是信你,还是信专家?
我不是公共卫生专家,也向来避免对相关争议给出明确的结论,但这次我想明确说出来:要走出当下的困境,避免非理性的恐慌,就有必要让防疫回归科学。
让一线公共卫生专家说话,天不会塌。毫无疑问,我们当下极其需要这样敢说真话的人。谁都明白,在当下要发出这样的声音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听完那段录音,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她不仅有大勇,而且有一种专业的尊严——或者说,她的勇气就来自这种专业的尊严。她说:“你不要认为我们医护人员或者专业人员都是饭桶,我们都知道重点是什么,但是没人听。”
长久以来,上海防疫之所以做好,正是因为这座城市尊重专业。张文宏敢于讲真话,有人说,把他借调到别的地方也不可能搞好,因为领导不会喜欢这种人——他自己就曾在电视上说过,疫情结束后会躲在墙角,悄悄走开。
我一位朋友说:“这些个专业人员,其实是挺讨厌的。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有技术,所以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不肯事事听领导的。武汉中南医院的王行环,就是这样,他和领导有不同意见,他还要坚持,然后觉得自己是泌尿科的一把刀,大不了回去继续做医生。这种心态,领导怎么可能喜欢。武汉中心医院的蔡书记就没什么专业,跟领导就跟的紧。”
这次上海疫情蔓延后,无数人在那里嘲讽挖苦上海的防疫模式、辱骂张文宏,但在病毒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上海与时俱进探索一条新的模式,有什么错吗?我们都不是外宾,清楚问题不是出在医学上。
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即便要推动一点点转变都是很难的。昨天那段录音流传后,当晚就看到了上海疾控中心的最新通告,尤其是那句“接答口径必须与国家和本市的防控政策一致,不得加以个人的主观意见”,转发给我的朋友灰心地丢下一句:“绝无可能有方向性的改变。”
改变当然不能指望少数人的道德勇气,甚至在听完那段录音后,我和许多朋友的第一反应都是为那位专家感到担忧。现在好人得不到起码的保护,要看上海能不能容下这样的人了。
也有不少人跟我说,听完后感觉好绝望。不过我想,如果一个社会连这样的声音都没有,那才是更绝望的。
这场疫情已持续了整整两年多时,可以说,所有人都已疲惫不堪,防疫跟不上病毒进化的速度,只是一次次地试图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然而,当上海试图走出一条新路时,却又遭到群嘲,无数人一方面深受“一刀切”之苦,另一面却又不顺应局势,改变“一刀切”,而是指责上海外溢。各地医疗资源当然各有不同,但如果我们一味恐惧,那改变就始终无法到来。
这种改变可能吗?当然是可能的,但这首先需要推动全社会尊重科学、尊重专业、放下不必要的恐惧,即便感染了,即便只是为了自己好,也不必去挤兑原本已紧张的医疗资源。
近日来,我已看到不少这样的迹象出现: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开始能平和理性地看待自己或他人感染奥密克戎这件事,拒绝污名化,支持居家隔离。虽然这仍然只是个开端,但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开端了。
长久以来,那种对病毒的恐惧控制了我们,使我们的生活迟迟无法回归正常,而专业意见却被搁置一边,我一位医生朋友因此感叹:“这是长期文化属性带来的矫正困难。”
毫无疑问,病毒仍在变异,疫情也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相关的争议也注定仍将存在,但正因此,除了让防疫回归科学之外,别无他途。3月27日之前的上海防疫模式,如今被全网挖苦,但我仍然坚信: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也正是当下敢说真话的专家和自愿居家隔离的市民,让我相信这座城市仍有希望。
历史将宣判它无罪。
昨天,上海精彩大戏迭出,出现了七君子
ZThttps://mp.weixin.qq.com/s/mVX8PmU4uI2Xbn4pFQDdsQ
文章来源:星联时空,作者:晖思
在刚刚过去的24个小时里,上海为我们奉献出一出又一出大戏,有感动,有无语,也有忧心满怀。
当然,最大的亮点,还是涌现了上海滩七君子,让人看到了良知,也让人看到了勇气。
面对这样的大戏,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只能写下来,然后让你们大家看到,并作出自己的评判。
首先是一个很搞笑的新闻,假李鬼蒙住了一圈真李逵。
有网友忍不住感叹,果然是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这是当事人网友的讲述。
具体的细节都有了。
整个小区的居民将近半个月时间里,被这个假李鬼骗得团团转。
还帮他搬菜。
这个假李鬼还给自己搬出了理由。
现在这个小区的居民决定让这个假李鬼去牢里吃几年生活。
还有网友遭遇了这样的事。
这样的荒唐事苦闷事不只一处,还有网友透露了这样的内幕。
昨天上午,由于朱医生姐姐的音频存在时间超过了12个小时,于是有网友得出这样的判断。
还有网友得出这样的结论。
昨天上海多个群发出这样的通知。
很多上海社区居民都响应了。
这样的消息也有了。
这是现场的照片,他们打扮得很精致,大概精致已经成为他们骨子里的东西了。
这是来自网友的观察。
还有网友翻出了媒体这样的报道。
我查了一下,这个报道是2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上的,然后21号媒体报道出来了。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网友们依然在支持朱渭萍阿姨,这些都是他们真实心声的表达。
朱渭萍虽然没能力挽狂澜,但是她已经尽力了,网友们也看到了。
有网友为她写下这样的话。
有网友在向她致敬。
有网友在表示真诚的感谢。
甚至给出这样的至高评价。
连光耀千秋这样的形容词都用上了。
守护神也用上了。
文青网友则说她是星星。
为众人抱薪的评价也有了。
还有网友说她是在为民请命。
知名作家蔡骏则说她是超级英雄。
上海能拥有朱渭萍阿姨,是莫大的幸运。
因为当下的时代,需要朱渭萍这样的专业人士。
越多的人知道朱渭萍这个名字,她就能被更好的保护。
如果上海能保护好朱渭萍这样的专业人士,则是对专业精神的最好奖赏,也将是这座城市的最大荣光。
之所以有这么多网友支持这位医生姐姐,是因为他们相信朱医生身上的专业底蕴,以及过往资历。
有网友认为历史不会忘了朱渭萍,就凭着这个录音,她足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了。
甚至有网友表示,如果朱渭萍阿姨真的下岗了,他们愿意一起为她想办法。
这是网友们总结的朱渭萍会被事后处罚的理由。
于是网友们一直到现在,都还在牵挂朱渭萍,担心她是否安好。
网友们不仅在微博上支持朱渭萍,在自媒体的评论区里,也是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她。
不少网友认为,朱渭萍这样的专业人士应该得到重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这难度很大。
向她致敬的声音不绝于耳。
网友们都亲切地叫她姐姐。
她身上充满着人性光辉。
因为人性,因为专业,她的声音值得被重视。
就连在各个微信群里,朱渭萍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有网友希望愿这样的沟通能成为常态,双方都能基于事实,基于逻辑,去理性表达。
有网友则指出,朱渭萍发言录音的最大意义,是保障了公众的更多知情权。
因此朱渭萍值得持续关注。
让专业人士发表自己的观点,原本应该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常态。
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朱渭萍这样的专业人士,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就体现在:当一条路走不通,或者付出的代价太大,至少我们还可以去试另一条路。
很多网友们之所以支持朱渭萍,是因为她说出相当一部分人的心里话。
因为说出了相当一部分网友的心里话,所以才会刷屏,才会自有力量。
说到底,朱渭萍之所以说那些话,是基于她的专业背景,视自己的专业为生命。
在她眼里,专业只为事实而存在,而不是别的。
更让普通网友感到振奋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出来说话了,被上海网友亲切地称为六君子,第一个是陈尔真。
第二个是缪晓辉,他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第三个是蒋荣猛,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发表了类似观点。
第四个上海中山医院的胡必杰教授,他也发声了。
第五个是张玉蛟教授,他也指出这样的现实。
第六个是孙小丰教授,他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这些医学教授们在相继发表观点,专业机构也跟进了,比如复旦大学中山附属医院也赞同了。
还有普通医学网友从专业逻辑上进行论证了。
于是有网友认为,在上海的专业人士和民间中,已经逐渐形成共识。
基于这样的共识,昨天上海网友的朋友圈里弥漫着乐观气氛。
上海普通网友的微信群里则传出了更具体的消息。
已经有网友昨天上午亲身感受到变化了。
还有居委会昨天祭出这样的操作。
还有网友在欢呼这个。
然而到了昨天下午七点,却传出这样的消息,上海民间慢慢达成的共识又破灭了。
现在已经是这样的画风了。
这是更为具体的消息。
连床位数据都有了。
对此,有网友提醒,如果把这些专家,把这样的共识都打倒,那一定会起到反效果的。
事实上,强行改变上海民间达成的共识,已经起到反作用了。
上海网友满屏都是哀声叹气。
已经有悲剧发生,这是一个普通上海市民的求助,可谓字字泣血。
她的弟弟就这样走了。
还有大公司的HR也走了。
这是当事人公司在微信群发表的声明。
在上海的清华校友则已经走了两个人了。
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事都有了。
有鉴于此,于峥嵘教授忍不住写下这样一段话,上海是福气与负气共存。
具体说来就是这样的。
于是就造成了当下这样的困局。
还有网友透露了这样的内情,让我们看到原本的共识是如何被强行改变的。
强行改变之后,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趋势,谁也不能说服谁。
却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
在这方面,吉林为上海提供了一个反例。
这是吉林方面的具体数据,已经创下新高了。
网友们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在苦口婆心地讲着道理。
有网友则提出这样一个预测。
还有网友发布了这个图,密密麻麻的都是船,而且还是远洋货轮。
这样的事也发生了。
还有网友联想到了历史,并且找到了出处。
面对这样的状况,有人在愁。
有人则在喜。
居然还有发这个的。
有网友在提出这样的疑问。
有网友则为孩子写下了这样的话。
有网友在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
有网友则在喊话。
在全国范围内,上海是一个异类,因为它跟外界联系最紧密。
如果上海没了现代化的光芒,那其他地方呢?
温柔的网友则用钢笔写下了这样的心愿,字迹很清秀,心愿很诚挚。
就这样,在这几天的上海,以朱渭萍为代表,先后有陈尔真、缪晓辉、蒋荣猛、胡必杰、张玉蛟、孙小丰等教授接连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得到很多上海普通网友的响应,由此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民间共识,原本可以为其他地方探索出来一条新路。
可是,现在这条路已经堵死了,一切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了,于是plan B计划就这样没了。
我们原本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就某一个事情搞试点的精神,原本这次上海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试点,并且具备相应的民意基础,只是这个机会没了,而且再也不会回来了。
于是以朱渭萍为代表的上海医疗界七君子努力终于还是成空了,但我相信历史应该会记住他们的观点,也记住他们的努力。
而我们都在见证着这段历史。
PS:这篇文章整整写了四个小时,我也总算用自己的一支笔忠实的记录了一小段历史,对得起自己的这颗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