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 权威的评酒会(II) 1963】
1952年评选出
八大名酒后
(其中
白酒四种
依次为 茅台酒、
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西凤酒),
中国白酒 四大名酒
在全国引起强大振动,
促进了酒类产品市场销售声誉的大步提高。
时隔11年,
国家轻工业部于
1963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评酒会。
实际上这次评酒会才是
真正的第一次全国性的评酒会。
(1952年的第一届,谈不上)
各省,市、自治区评比的酒样都经过
认真的选拔,推荐选送的样品代表
市场销售的商品。
经省、市、自治区轻工业厅、
商业厅共同签封并且都报送产品小传。
经过基层认真选拔,全国27个省、市、
自治区共推荐了196种酒,包括白酒、
黄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类。
评酒分白酒、黄酒、果酒、啤酒
四个组分别进行品评,共评出
全国名酒18种,全国优质酒27种。
评酒会主持专家:
周恒刚,白酒评酒委员有11人。
全国第二次评酒会上,
增加了五粮液、古井贡、全兴大曲、董酒四个。
茅台酒虽然也被评入“八大名酒”的行列,
但是五粮液排名第一、茅台酒排名第五。
这就是中国白酒的 老八大名酒。
评完了之后,香港大公报就报道了评酒消息和名单。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29日,
周恩来率陈毅、孔原、黄镇、童小鹏、
乔冠华等中国代表团对亚非欧
14个国家进行访问,时间长达72天。
当时资讯不发达,身在海外忙碌的
周总理并不知道评酒结果。
据说,
有天晚上他宴请新闻记者,
宴会一开始周总理说,
今天我用中国最好的酒宴请大家,
由于那个时候外国记者知道了
《大公报》公布的这个消息,
就说,总理,您不是用最好的酒来招待大家,
现在中国最好的酒是五粮液。
总理回来就点名儿让轻工部部长
把评酒的事儿给解释一下。
轻工部极度重视,
当时的评委们
反复对酒样进行了盲评,结果还是一样,
轻工部曹鲁副部长又带了几个专家、
酿酒处的干部,
从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
买了几瓶茅台,
对比茅台酒反复比对,结论
茅台果真是质量下降了。
轻工部长 找 周恒刚谈话研究,
然后给周总理写报告,
两个人起草了一夜,写了三页纸。
递上去了,一周之后
周总理的秘书通知部长。
让把这个报告取回来,取回来一看
周总理把周恒刚的名字用红笔画了一个圈儿,
下面还重重画了两道横杠,说
这个人把茅台酒评下去,
就派他去把质量搞上去。
由此,促成了在中国白酒发展史上
产生重大影响
及推进作用的“两期茅台试点”。
第二届全国评酒会 分
白酒、黄酒、果酒、啤酒
四个组分别进行品评。
露酒中以白酒为基酒的酒由白酒组品评,
以酒精为基酒的由果酒组品评。
这届白酒品评分别编组,采取
混合编组大排队的办法.进行品评。
品评由评酒委员独立思考,
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打分写评语。
采取密码编号,分组淘汰,经过初赛、
复赛和决赛,最终按得分多少择优推荐。
第二届(1963)全国评酒会共评出全国名酒
十八种,全国优质酒27种。
十八种名酒是:
白酒类八种:
五粮液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
古井贡酒 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
泸州老窖特曲 四川省泸州酒厂
全兴大曲酒 四川省成都酒厂
茅台酒 贵州省茅台酒厂
西凤酒 陕西省西凤酒厂
汾酒 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
董酒 贵州省遵义董酒厂
黄酒类二种:
绍兴加饭酒 浙江省绍兴酿酒总厂
沉缸酒 福建省龙岩酒厂
葡萄酒、果露酒七种:
白葡萄酒 山东青岛葡萄酒厂
味美思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玫瑰香红葡萄酒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夜光杯中国红葡萄酒 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特制白兰地 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金奖白兰地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竹叶青 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
啤酒一种:
青岛啤酒 山东省青岛啤酒厂
此后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白酒评比
根据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发酵剂分别编组。
完善了评分办法按色、香、味、格四项记分,
确定白酒香型的风格特点,统一了打分标准。
辛海庭先生晚年说,
香型的提出,是由于不同香味的酒
没有办法放在一起评,香气大的总是
盖住香气小的酒,为了品评方便,
依照香味的大体分为五大类,以便于品评和排位。
【按香型评酒 也有弊端:
每个香型里评,只能评出那个香型的酒,
评不出“中国白酒”的一二三。--- 注】
1964年10月至1966年4月,
中国白酒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
茅台试点在贵州茅台酒厂举行。
此次试点通过对酱香型白酒曲种、酿造工艺、
微生物特性及香味成分深入研究、
成功检测和科学总结,终于揭开了
“茅台”酒的许多千古之谜;
特别是此次试点对己酸乙酯的发现和己酸菌的培养,
最终证明了
己酸乙酯 Jǐ suān yǐ zhǐ 确是窖底香味成分,
也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
从而对浓香型白酒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所谓白酒感官鉴评,
简单说就是借助人体的感觉器官对白酒
“色、香、味、风格”等感官指标进行评定。
观色,嗅气,品味,感觉风格。
己酸乙酯(又名 正己酸乙酯),
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果香液体。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低毒。
由己酸与乙醇在硫酸催化下酯化,
再经中和、水洗、分馏而得。
用于有机合成。
用作食用、酒用、烟用香精。
1964年
茅台科技试点组
成立了以李兴发同志任组长
探讨茅台酒贮存和勾兑规律的实验小组,
对酒库贮存的数千坛酒进行品尝分析,
最后归纳得出茅台酒
轮次酒的3种典型体,即
酱香型、窖底香型、醇甜香型。
在试点过程中,
从生产茅台酒的窖池中分离出己酸菌,
证明了其代谢产物己酸乙酸是窖底香
(茅台酒三种典型体之一)的主体香,
为确定浓香型的主体香——
己酸乙酯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为第三届全国白酒品评活动
白酒香型的划分打下了基础。
1965年底,
在四川省泸洲市召开的
全国第二届名白酒技术协作会议上,
季克良发表了“我们是如何勾酒的”论文,
首次提出了白酒勾兑技术的概念,
引起了大会的强烈反响和各厂家代表的重视。
1975年
在茅台召开的第三届名白酒技术协作会上,
季克良发表的文章“茅台酒勾兑浅谈”
在全国掀起了“勾兑”的热潮。
酒精勾兑酒
也叫
液态发酵白酒
又被称为
新工艺白酒,
液态发酵法 是食用酒精的主要发酵方式,
其主要原料是废蜜糖、谷物和薯类等含淀粉、
糖类物质为原料,经酵母或细菌微生物的
作用转变为酒精,再使用香精、
香料调兑香味。
据说
中国白酒科学巨匠
周恒刚是最早最明确反对酒精勾兑酒的专家。
“我极反对的是那种实质为凉水、
酒精加广告,而全无文化内涵的酒,
那是在造孽。”
周恒刚
生于1918年9月28日,卒于2004年6月16日,
享年86岁。
周恒刚(1918-2004年),
1918年11月生,原籍辽宁省旅大市。
是全国评酒和名优白酒微量成分剖析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37-1942年就学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科;
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东北专卖总局生产处技师,哈尔滨酒精厂工程师,东北烟酒总公司工程师,轻工业部烟酒局、食品局工程师;
1972年8月出任河北省廊坊地区轻工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先后兼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理事、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等职。
他是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科技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