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图文) 你唱过这七首最美的圣诞颂歌吗?
天越来越冷了。
夜更长、更黑。
但圣诞节一天天近了。
第一场白雪后,我们教会在主日崇拜就唱起了圣诞颂歌。上一个礼拜天,将临节的第三个主日,我们又齐唱《齐来崇拜》和《圣诞佳音》,诗班献诗——《欢庆基督来临》,副歌很美:“钟声响叮当!歌唱声嘹亮!主降生!主降生,欢庆基督来临!”
有个晚上在小区散步,我看到邻居家的屋内、门前和草坪上,点亮了一盏盏圣诞彩灯。天上,星星点点,星光灿灿。
我喜欢7这个数字,这是上帝创世而定下的生命周期。他用六天创造了宇宙万物,第七日,上帝完成了自己的创造工程,就休息了。
我想,就是在这一天,安息日,宇宙万物欢唱,同声赞美造物主。这歌声从未停止,当救主耶稣降生那一日,天使天军也在空中赞美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临到他所喜爱的人!”(路2:14 ,新汉语译本)
我选了七首圣诞颂歌。
第一首圣诞颂歌是:SilentNight (《平安夜》)
四十年前,1979年的那个寒冬,上大二的我第一次去教堂,第一次听到了圣诗,我听到的第一首圣诗就是《平安夜》。主啊,是你在那时就引领我回家。
▲《Silent Night》 平安夜
但我那时叛逆上帝。虽然如此,但在我心里,这首歌却播下了一粒神圣的种子。它孕育、扎根,出生,直到16年后,这首歌成了我心中的歌——“救主今夜降生”,耶稣,你是我的主,我的神!
1816年,在奥地利的一个小乡村,一个默默无闻的神父JosephMohr写下了这首诗,当地的一个同样默默无闻的小学音乐老师FranzGruber为之作曲。今天她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中文最流行的译本是由刘廷芳翻译的,收入1936年由他主编的《普天颂赞》中。
无可置疑,《平安夜》已经成了圣诞节的官方“节歌”。2011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JosephMohr 写下“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这一句德文时,他大概不会想到,“平安夜,圣善夜”竟成了千古名句。主耶稣啊,你是平安的君王。你传给我们平安的福音。你把平安留给我们,你愿我们平安。
主啊,在这个严冬,赐下你的平安,愿你成为我们的平安。
第二首圣诞颂歌是:O Come, O Come, Emmanuel《以马内利 恳求降临》,
这是将临期必唱的基督教拉丁文圣诗。
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一首最古老的圣诞颂歌。它出现在公元9世纪左右,最初是在修道院内吟唱的,直到1851年才由英格兰传道人约翰·梅森·尼尔将它翻译成英文出版。
我曾在教堂中与兄弟姐妹一起合唱过这首歌,也曾独自一人,在荒野中在淋浴间中吟唱。每一次的吟唱,心中都充满了甜蜜,尽管这甜蜜带着一点点忧伤。
早在耶稣降生前六百多年,先知以赛亚书就预言:“主自己要给你们会给一个兆头,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赛7:14)。
从那以后,无数的上帝选民——以色列人就不断地祈求,祈求以马内利早日降临。他们祈求了整整六百多年。
那一天终于来到,天使在告知马利亚“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后,又对约瑟宣告: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太1:22-23)
“以马内利”翻译出来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的意思。
先知的预言应验了。
《以马内利 恳求降临》四段歌词的每一个开头,都是圣经中关于救主弥赛亚来临的预言,第一段直接说到“以马内利”。
第二段开头则是“耶西枝条,恳求降临”,这见于《以赛亚书》11章1节:“从耶西的本(原文是丕)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
第三段开头:“清晨日光,恳求降临!”见《约伯记》38章12节:“你自生以来,曾命定晨光,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
第四段开头,“大卫之钥,恳求降临!” 见《以赛亚书》22章22节:“我必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他肩头上。他开,无人能关;他关,无人能开。”
我们相信上帝的应许,他应许的,必定应验:正像副歌所唱的那样:“欢欣!欢欣!以色列民;以马内利定要降临!”
第三首圣诞颂歌是:O Come,All Ye Faithful (《齐来宗主信徒》,中文又译为《齐来崇拜歌》,中国天主教译作《普天下大欣庆》)。
这首拉丁文圣诗的起源已不可考,大概写于十三世纪。
奥克雷(FrederickOakeley)在1841年将部份歌词从拉丁文翻译成英文,威廉布鲁克(WilliamT.Brooke,1848—1917)后来又增加部份歌词的英文译文。曲调是约翰·弗朗西斯·韦德1743年创作的圣诗曲调。
“齐来!宗主信徒,快乐又欢欣,
齐来一齐来,大家上伯利恒。
来朝见圣婴,新生王已降生。”
这是一个神圣的邀请:来吧,到耶稣这里来!一切口渴的人都要来,来到这生命的泉源前,耶稣要赐你生命的活水直涌到永生。
“齐来虔诚同崇拜,齐来虔诚同崇拜,
齐来虔诚同崇拜,主基督。”
第四首圣诞颂歌是:Hark!TheHerald Angels Sing (《听啊,天使高声唱》,又译为《新生王歌》),它是由著名的牧者约翰·卫斯理的弟弟查理·卫斯理创作的,收录于他1739年版的循道会诗歌本之中。
▲《听啊,天使高声唱》
关于这首圣诗,有两个美丽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
1739年圣诞节那一天,在前往教堂的途中,查理·卫斯理听到教堂的钟声响了。灵感来了,于是就有了第一句诗:“HARKhow all the Welkin rings” (“听啊,天穹钟声响”)。后来,乔治·怀特腓将这一句改写成“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于是,“听啊,天使高声唱”就一直传颂到今天。
另一个故事与门德尔松有关:
在最初的120年,这首诗曾配过不同的曲调。到了1855年,威廉.卡敏思(WilliamCummings) 用门德尔松的《Festgesang》第二乐章为它配曲,词曲竟达到了天作之合天衣无缝的境界,于是,一曲定音。而谦卑的门德尔松得知后竟说:“我知道我写的乐章会受到歌唱家和听众的欢迎,但是我觉得自己的乐谱搭配神圣的话语还不够格。”
这首圣诞颂歌也引用了大量的圣经经文,包含了纯正的基督教教义。而门德尔松的谦卑就像最后那句歌词所说的那样——“荣耀归与新生王”
第五首圣诞颂歌:Angelswe have heard on high (《天使歌唱在高天》)
这首名曲的作词与作曲者皆为佚名,据考是法国人。19世纪中叶,它从法文译成英文后,就成为普世传唱的圣诞颂歌。
▲《天使歌唱在高天》
这首歌的核心信息,就是耶稣降生时天使说的一句话:“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作者将这主题作为整首歌的副歌,一再颂唱,妙不可言,可以说是最欢快的圣诞颂歌的副歌
副歌只有一句歌词:“荣耀,荣耀,荣耀归至高神!”
但我自从第一次唱过后,就忘不了了。在英文中,那段优美旋律是从元音“O”开始的,而中文的“荣”字正与“O”相配,棒极了。美极了,一个字:嗨!
第六首圣诞颂歌:Joy To The World (《普世欢腾》)。
1719年45岁的以撒·华兹(IsaacWatts)根据《诗篇》第98篇4至9节,写下了这首不朽的圣诞颂诗。
以撒·华兹年在57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750首圣诗,被誉为 “英文圣诗之父”,但他自己却谦卑地说:“我并不希望我会列入诗人之群,不过我愿做教会的一个仆人,做使信徒们快乐的助手。”
这是一首极其欢乐的圣诗:
普世欢腾,救主已降,全地接祂为王,
万心为主,预备地方,宇宙万物颂扬。
每次和许多兄弟姐妹合唱这首歌,都能感受到耶稣降生为上帝儿女带来的大喜乐,不,为整个宇宙带来的大喜乐!
普世欢腾,救主统领,世人都当歌颂,
田野江河、平原、山岭,喜音缭绕不停。
今天为写作这篇文章我收集材料,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资料,在以撒·华兹生命的最后36年,他“病缠床榻,几近半瘫痪,但他只要身体稍适,仍登坛讲道。”
我算了一下,以撒·华兹是1748被主接走的,减去36,那么,从1712年他就已经身患重病,但他在病中还是欢欢喜喜地赞美主,写出了《普世欢腾》这样的喜乐之歌。
就是在患难之中,我们也要赞美主!
第七首圣诞颂歌:由亨德尔作曲的清唱剧《弥赛亚》中的片段:“哈利路亚大合唱”。
这首歌,无论你听过多少名家的演奏,也不如你亲自开口唱,和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一同合唱。那力量排山倒海。我曾和几千人一同唱这首歌,我深信,歌声上达天庭。
“哈利路亚”是希伯来语,中文的意思就是:“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是的,在这个降临节期间,无论天气多么寒冷,我们都要唱圣诞颂歌,与兄弟姐妹同声欢唱,赞美救主耶稣降生。
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2019.12.20凌晨3时,完成于芝加哥郊区,上午修改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