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十大陋习之九——媚上
九 媚上
儒家之礼,一为了分上下,二为了别内外。
上下是尊卑,内外是亲疏。
上尊下卑,内亲外疏。
上有上的待遇,刑不上大夫;下有下的规矩,礼不下庶人。不能乱来,乱了,就是礼崩。
下人的规矩,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一句话:听话!组织叫干啥就干啥。理解了,也要听;不理解,也要保留意见,不能质疑和反驳。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也没有不是的老师,更没有不是的君王。就像一个笑话里写得:1,妻子,是永远正确的;2,如果妻子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颜回是孔子的好学生,也是尊上的好榜样。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 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谈话,他从不反驳我,象个笨人。私下观察他,发现他理解透彻、发挥自如,他不是笨啊,是不违拗我。”
不管孔子说得正确与否,颜回都默默地接受了,从不提反对意见。所以,颜回最受孔子的喜爱。
像亚里士多德那种,说什么“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之类的混话,夫子是不能接受的。
学生怎么可以和老师相提并论呢?
听听子贡是怎么说的: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翻译成白话,就是:拿围墙来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你站在墙外,就能看见我家里的陈设;夫子家的墙,有数丈高,要是不从大门进去,就看不见其宗庙之美、家藏之富有。可是,能进孔夫子家门的,能有几个人啊。所以,有人认为我比孔夫子的学问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子贡的学问,一目了然;孔夫子的学问,深不可测。
颜回对此做了更为精彩的描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望之在前,忽然在后。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颜回的口气,有由衷的赞叹,也有一种绝望——和孔夫子比起来,颜回就是一个登山者,且,由于无知,还找不见上山的路线。孔夫子,就是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
西方哲人有言:信仰什么,就得到什么。
子贡、颜回和中国人,都相信孔子是中国文化的珠穆朗玛,果然,孔子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最高峰,子贡和颜回是无法超越的。我们只知道子贡和颜回是孔夫子的好学生,却不知道两人对儒学有任何贡献,哪怕是只言片语,在论语中都找不到。
不仅如此,今天的中国,也无法跨越,言必称孔子和儒学。孔子开创的儒学,几乎包含了宇宙间一切有价值的真理,有待后世学者前仆后继、日夜不停地挖掘。挖不倒宝藏,绝不是宝藏不存在,而是我们的技术不够过硬。
比较而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就有挑战和超越其祖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意思。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并非真理的代言人。在老师的学说和真理相悖时,只有否定老师,才能发现真理。亚里士多德站在柏拉图的肩膀上,成就古希腊科学的巅峰。
子贡和颜回,是唯上、媚上的;亚里士多德是唯真、唯实的。
对中国孩子最高的赞赏,就是听话。
反之,作为一个中国人,最高的美德就是媚上。子贡和颜回,可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