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

注册日期:2015-04-03
访问总量:327310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聪明的一休(一)


发表时间:+-

大概是两年前吧,我写了一个帖子,里面提到了日本的一休。冬儿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写写一休。冬儿布置的任务岂能等闲,紧着忙着收集资料,添水研墨,铺纸润笔,摆开一副决战的架势。也是我惰性大,再加上码字慢,这个作业到如今才好歹忙活完。不知道合不合冬儿的意,先交上来再说吧。

 

聪明的一休(一)

 

中国人知道一休小和尚,源自翻译于日本的动画片《一休さん》。日本NET电视台(现在的朝日电视台)一共拍了296集,197510开始在日本播出,播出时间长达8年之久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在1983年和1988年编译了一休さん104,并改名为《聪明的一休》,1997年译制了余下的部分

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所以电视台播《聪明的一休》的时候,马路上基本上见不到行人了。小孩子们张嘴就唱:“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盘腿往地上一坐,用手指沾点口水,在头顶上转圈,然后嘴里说着:“提问”、“回答”。

 

a.jpg

一休1394出生于京都,1481年圆寂于京都。

一休生活的时代是日本的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当时中国是明朝当政(13681644)。京都是当时日本的首都,有识之士、有名之人都往京都聚集,犹如中国的民工也喜欢往北京去,知道在北京容易找到工作。

一休是日本后小松天皇(1377年-1433年)的儿子,所以一休是皇子。别把村官不当干部,人家一休可是日本天照大神的后裔呢。

京都府京田边市酬恩庵(俗称“一休寺”)里的一休的坟墓“慈扬塔”由日本宫内厅陵墓课负责管辖,禁止一般人参拜。日本作家水上勉动笔写《一休》时,曾通过关系向日本宫内厅打听“一休是皇子”的根据,但宫内厅没有说出实际证据,只回答“确实无误”。由此看来,宫内厅应该持有铁证,只是不能公开而已吧。

这就如同美国国父们在美国独立宣言里将上帝的存在写为“不证自明”,连讨论的余地都不给留下。

一休虽然是皇子,但也是一个苦命孩儿。当时日本的统治者是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13681394足利义满(1358年-1408),足利义满结束了日本的南北朝时代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中兴皇室,史称“建武中兴”;1336年武士不满后醍醐天皇所为,起来反抗,后醍醐天皇逃亡到吉野,是为南朝;足利尊氏开创室町幕府,在京都另立天皇,是为北朝),南朝被北朝打败。一休的母亲是被击败的南朝望族藤原家的人,所以足利义满强迫后小松天皇将其逐出宫廷--当年的日本天皇活得也挺憋屈的,并且让一休六岁时就在京都安国寺出家,从而一休没怎么享受过皇子的幸福生活。这大概也就是在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总是和足利义满对着干的原因。其实一休出生的时候足利义满已经不当将军了,不过足利义满退位后出家为僧但仍掌握着政权,和乾隆退位后仍不撒手权力一样,所以大家还是喜欢把他们两个人扯在一起。

一休小时候的乳名叫“千菊丸”,在安国寺出家时的名字是“周建”。

少时的一休以卖弄机智难倒老师为乐,可是渐长后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合乎“禅”行为感到怀疑。

一休认为,老师虽然说得出“成、住、坏、空”的道理,可是一知道打破了的是将军寄放的杯子,也跟其他人一样地火急火燎的。而僧侣间比较出身的贵、贱,毫无意义的分别心,令一休很是失望。

一休十六岁时住进了京都建仁寺,这里是幕府御用禅寺,即“五山十刹”之一。

一天,一休看见建仁寺的僧人询问信徒的门第时,对门第高者则带谄媚之色,极为不满,说:“今世,丛林山寺之论人,必议氏族之尊卑,是可忍,孰不可忍?”随之留下两诗,愤然离去。诗中一句为“姓名议论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

从诗中可以看出,年轻的一休不仅对禅宗堕落不满,还有改革禅宗弊风的意愿。

一休十七时转移至赤贫如洗的西金寺,在完全不求名利的禅师谦翁宗为法师门下苦修。

谦翁法师是个苦修僧,把本心融和在智慧和慈悲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过得自在不着重表相统一身心的修行方式。一休青年时代是个极虔诚和遵守教规的僧徒,很快得到谦翁法师的喜爱。

一休二十岁时,谦翁法师对一休说:我已经将我所知的全倾给你了,按理说,我应该给你印可,但我过去也拒绝领取,所以我不给你印可。

佛家谓印证而认可为印可。

谦翁法师对一休影响极大,一休也非常尊敬谦翁法师。谦翁法师的正式道号是为谦,名宗为,因此一休便废弃周建这个名字,取恩师名字里的字,改名为宗纯

一休二十一岁时,谦翁法师去世。深受打击的一休暂且回到母亲身边,却因为失去精神上的支柱,不久又离开母亲住处,前往大津石山寺闭关。他在观音菩萨像前烧香念经了七天,仍无法消解内心的苦闷。之后在琵琶湖四周徘徊,最后欲投湖自杀。所幸他母亲于事前已预见儿子可能会自寻短见,遣人送书信过来,救了一休一命。

一休放弃自杀的念头后,得知禅宗非正统的大德寺派名僧华叟宗昙大师正隐居近江坚田(滋贺县)禅兴庵,遂慕名前往,决定追从华叟宗云大师修练,寻求纯洁的信仰

华叟宗昙大师是著名高僧,原本有资格继承大德寺法统,却因天性高洁,厌恶大德寺的官寺化作风,在各处小庵转辗流连后,最后隐居于禅兴庵。这位大师的生活比谦翁法师更清贫,有时一整天都没得饭吃,有时连衣服也没得换。

在中国的佛教里,和尚修行的地方称为寺,尼姑修行的地方称为庵。日本的佛教则把占地多、建筑物多且盖得富丽堂皇的修行之地称为寺,占地少、建筑物少且房屋简陋的修行之地称为庵。

当时,进入华叟宗的门下,须经严格考验,如被泼水、被杖责等,以考验求道心。此外,生活也甚清苦,要自己寻医觅食。

华叟大师很长一段时间把他拒诸门外,根本不肯接见,拒绝收他为徒。

一休并不失望灰心,仍然守在寺门外等待。

有一天大师出门,发现一休仍跪在寺门前,就命令门人向一休泼水,将他赶走。当他返寺时,看见一休仍跪在原地不动。这次大师点点头,让他进寺,正式收他为徒了。

中国佛教有一段公案。二祖慧可大师去少室山达摩祖师面壁之地求教,达摩祖师不理睬他。慧可大师一直站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冬天下起大雪,积雪没过慧可大师的膝盖,慧可大师仍纹丝不动。后来慧可大师为了表达自己的求法的诚心和决心,还挥刀砍断了自己左臂。后人在该处建了一个亭子以资纪念,就是现在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乾隆皇帝游览中岳时,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挥毫写下“雪印心珠”匾一块,悬挂于亭内达摩祖师铜像上方,以戒后生:佛业来之不易。

与慧可大师之禅门立雪、刀光血影的求师过程相比,一休的求师过程是小菜一碟了。

不过慧可大师求法之事似有玄机,诚心求法怎么带着一把刀去了?难不成达摩祖师若不同意就一刀杀了祖师?

跑远了,回来再说一休。

一休拜了高僧为师,当然甘心过着学道先须且学贫的日子。

出家如在家,“平常心是道”。华叟宗云大师过着无比清贫的生活,一休也做副业以谋衣食之资。冬日寒夜则至湖边坐上相识渔夫之渔船,裹粗草席坐禅,过着日本曹洞宗祖师道元所说“学道者当贫”的生活。

当代的日本和尚喝酒吃肉、娶妻生子、玩手机、开豪车,比世俗人过得还快活。

现在中国的和尚也是比着谁更有钱。

三年后,一休二十五岁时,华叟宗云大师为他起法号“一休”。

某天,他在路边看到盲目法师弹唱平家琵琶。当他听了祇王失宠那一段,顿时铭感五内,接着想起恩师华叟大师给他的一道公案洞山三顿,要他解答。他边走边想,不知不觉来到琵琶湖,再不知不觉登上渔船,望着天地苦苦冥思,终于得出答案。

禅宗公案:洞山三顿棒

洞山初参云门,云门问曰:“近离甚处?”

洞山云:“查渡”。

云门曰:“夏在甚处”?

洞山云:“湖南报慈寺”。

云门曰:“几时离彼”?

洞山云:“八月二十五日”。

云门曰:“放汝三顿棒”。

洞山明日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

云门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

洞山于此大悟。

洞山良价807年-869年),jiè,不是的简化字,晚唐佛教禅宗大师,曹洞宗创始人。因为居于江西南昌洞山普利院,人称洞山大师。)

回到寺院后,一休向华叟提出自己的答案:从有漏路归无漏路,且一休矣;雨降任其降,风吹任其吹。

大意是:我从烦恼众多的人间世界,走向超然领悟的世界,现世的人生只是中间短暂的一段休息;雨要下就任它下,风要吹就任它吹。

华叟看了答案,对一休说:往后,你就叫一休好了。

一休称号正是如此而来。

关于“一休”之名,还有这么一说,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休自己做的一首和歌:

欲从色界空界,姑且短暂作一休

暴雨倾盘由它下,狂风卷地任它吹。”

他认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者都是重要的,一个人得不断来往于这两个世界之间,但其中得有一段短暂的休息,以便在纯粹的自由中得以重生,风风雨雨以及任何外界势力都与他无关。

所以说起来“一休”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一休自己给自己起的,不过需要被老师确认下来。

到二十五岁时一休才有了自己的完整法号--一休宗纯。为了叫起来方便,大家还是叫他一休。

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也是在忽悠大众,那时候那个小和尚还不叫一休呢。


浏览(4069)
thumb_up(3)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芨芨草 回复 老冬儿

    问冬儿好!

    迟交好过不交,哈哈。

    冬儿提问题,自然不能等闲视之呀。

    有名人嘛,自然故事多,没故事后人也得找出故事来。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最近上网不多,差点错过了这篇,该打,呵呵!

    非常感谢专门撰文介绍一休,大长知识!  这会是个系列作品,内容也多,花费了你这么时间,抱歉(依稀记得多问了几句关于一休的是,不是布置作业哈)。

    看来一休是日本佛教界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不然不会有电影。没有想到给大家带来快乐的故事背后有这么不快乐的人生。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