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十大陋习之二——双重标准
二、双重标准
能把双重标准运用得炉火纯青的,非中国人莫属。无论男女,也无论老幼。
有一位对外经贸大学的女大学生,曾在日本大学交流。毕业之后,在日本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回到了中国。
我问她:为什么没留在日本呢?日本现在老龄化,非常需要人手啊。
对方答:日本人排外。在企业里做到一定职位,就上不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我又问:日本人比中国人还排外吗?
她说:是啊。
我说:据我所知,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有70多万人。日本还有三个中华街,神户一个、横滨一个,长崎还有一个。中国有七十万日本人吗?中国也没有一条日本街吧。在中国企业,日本人别说晋升了,连入职的机会也极少极少吧。
那位女生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日本人排外。
我也理解她的感受——就是她在日企,不像在中国企业那样,水乳交融。她考虑的并不是日本人在中国企业的感受。她所要的是,在日企她要和日本人一致。至于日本人在中国企业,是否和中国人一样,那不是她考虑的。
双重标准,由何而起呢?从周礼开始,从孔夫子念念不忘的“礼”开始,从“礼仪之邦”的礼开始。
其实,要说中国是双重标准,是说少了。不是双重,而是多重。有多少个等级,就有多少种标准;而人之等差,在中国,真是独门秘籍。这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处,研究如何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再规定每一种人,该遵循什么规矩。
要是天子,三宫六院、三千嫔妃,也不算多。要是一介草民,醉入花丛,寻欢作乐,就是嫖娼,就是道德沦丧。皇帝一天换一个女人,不是嫖娼,是宠幸,而且,嫖资还是草民们奉献的。芸芸大众,久旱逢甘露,一年半载到烟花柳巷,去消遣消遣,就是万恶淫为首。
这就是儒家的逻辑,是等差化之“礼”的美妙之处。这样的学说,不被当权者喜欢,才是怪事呢!说皇权把儒学用坏了的,纯粹的蠢猪;根本不是皇帝把儒学用坏了,而是儒学把皇帝教坏了。想当初,刘邦刚当了皇帝,还是勤俭质朴的。一个张良,把宫殿建得豪华无比;还教唆刘邦,非此不足以显示皇帝范儿。更有叔孙通,按照儒家礼制,设计了全套皇家礼仪,让满朝大臣像机器人一样,匍匐在刘邦的脚下。
儒学主导中国2千多年,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血液里的一部分。
仅以就医来说。
高干待遇——住医院,比住自己家里还舒服,还便宜。在家,还要自己家人护理;进了医院,就是护理小组24小时全天候地监护了。
离休干部待遇——全额报销,自己不用花一分钱。即便是再贵的进口药、进口医疗设备,也无限制。
干部和事业单位待遇,也就是俗称的公费医疗——自己负担一部分,财政负担一部分。但是,有很多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在报销范围内。
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差不多,只是负担比例不一样。
城市低收入、无收入人群、农民等——所有支出靠自己。小病扛着,大病等着。
人,分成不同的等级;等级不一样,获得的社会财富以及享有的服务,也不一样。自上而下,逐次递减。对皇帝,不计成本;对草民,不管效果。
多重标准绝不限于就医一个领域,在住房、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倘若孔孟老夫子穿越到今天,一定会赞不绝口。因为当下之中国,处处闪耀着儒家社会治理的光芒。
有人对传统文化的逝去,痛心疾首、哭爹喊娘的。无知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儒。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是等级制。等级制在中国,消失了吗?只要核心不丢,其余的丢了,有何可惜,也无关痛痒啊。
中国特色是什么?是儒。只要儒家思想在,中国特色就不会褪色。所以,中国才在全世界开办孔子学院。为什么不办老子学院?
历史是不会走远的。历史像太阳,你以为它消失了,其实,它只是暂时下沉。第二天,它又升起来,主宰着阳光下的土地和人民。 ????
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人那样爱好传统;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人一样,依旧在传统的轨道里,行进。今天的中国,面子上现代,然而,那只是一件借来的西装。骨子里、血液里、头脑里,还盘踞着儒家的裹脚布。在这个意义上,孔夫子是伟大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是卑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