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桩

注册日期:2014-11-04
访问总量:57443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肖邦夜曲,情愁凄美,孤独浪漫


发表时间:+-

                       

十九世纪中期的巴黎,浪漫派在艺术界风起云涌,一时群星灿烂,巨匠大师荟萃一堂,高朋满座,人影幌动,杯盏交错。其级别之高,成就之辉煌,恐怕之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城市可以与巴黎相比,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肖邦就是在那个年代,那个地点,那个时刻,出现在巴黎的音乐界。 

那是1836 年,巴黎的一个著名沙龙里,肖邦和当时著名的女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邂逅了。乔治.桑出生于法国贵族阶层,她是女权主义的倡导者和先驱者,在两性关系上,她提倡女性的主导地位,认为女人不应该成为男人情欲的发泄对象,女人应该有自己的主动权,在当时的巴黎上流社会中,她的意识和行为是非常出格和前卫的。当然,乔治.桑的爱情生活丰富多彩,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上流社会的追求者。她给自己取了个男性的笔名,穿着男性的服装,嘴里还叼着一枝雪茄烟。

肖邦和乔治.桑的第一次见面,不是浪漫的一见钟情,彼此印象相当不佳。在他们的日记和朋友的回忆记录中有所谈到,肖邦形容乔治.桑是个 “抽着雪茄,双层下巴,一个大胖子,这是女人吗? 我怀疑 。。。” ,而乔治.桑描述肖邦是:“瘦小微弱,一幅娘娘腔,与其说是男人,不如说是乡下小姑娘 。。。”。

但是,阴差阳错,命运还是把他们联系起来。乔治.桑,一个已婚女人,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比肖邦年长岁,在续后的沙龙聚会中,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一走,整整走了十年。

肖邦和乔治.桑同居在一起,大部分时间,他们居住在乔治.桑的巴黎郊外的城堡里。那里风景优美,远离喧嚣的巴黎市区,简直是人间的世外桃花源。是的,他们是浪漫的。肖邦是个身体虚弱,脸色苍白,有些神经质,一个肺结核的病人,乔治.桑像慈母般地照顾肖邦,可以说,相得曾欢,情感甚笃。 

这旷世爱情,维持了十年,最终以一场争吵而分手。为什么要争吵?有的记载说是乔治.桑又爱上了她儿子的家庭教师,肖邦感到失宠。也有的说是肖邦爱上了乔治.桑的女儿,乔治.桑醋意大发。当然啦,这些都是局外人的推测,捕风捉影,八卦新闻。分手后,乔治.桑曾经写给肖邦很多信,但肖邦没回一个字。

这段让人叹惋的旷世之爱以痛苦收尾,令人唏嘘。但是,纵惯肖邦一生的作品,最主要的都是在他和乔治.桑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可见爱情力量的伟大。

1849 10 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年仅39 岁。在他的遗嘱中,他要求把他的骨灰埋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要求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人们把他的心脏装在盒子里,运回了祖国波兰,安置在华沙圣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一生,虽短暂却壮丽,像那流星划过天空。他一生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创造的各种体裁是如此的精致优美,感情幅度是如此的宽广,钢琴技巧上又是如此的丰富,他不愧为是一个划时代的“钢琴诗人”。

肖邦一生中创作了21首“夜曲”(nocturne)。通常表现他的忧郁,他的情愁凄美,敏感执着,孤寂浪漫的内心世界。视频里的背景音乐,是肖邦夜曲Nocturne e-moll  Opus post. 72Nr. 1 ,是我在2019 615 recital中用手机录音的演奏。听到这忧郁的琴声,是否会让你联想起音乐背后一段令人叹惋的故事?

   

收藏在巴黎卢浮宫的油画《钢琴家肖邦》,作者是肖邦的好友,画家 Eugène Delacroix 

1-151221200T3K5.jpg


浏览(5691)
thumb_up(9)
评论(42)
  • 当前共有42条评论
  • thesunlover

    对不起最近实在是非常繁忙,写帖子挺花时间,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深入谈论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thesunlover

    贝多芬有 32 首钢琴奏鸣曲,5 部钢琴协奏曲 和 9 部交响乐曲。我对贝多芬音乐了解很肤浅,仅仅停留在几首举世皆知的作品。我喜欢贝多芬的交响乐和钢琴协奏曲,有弦乐伴奏的音乐更能激发我的灵感。如果在我的车里只能放一首贝多芬音乐,那么《皇帝钢琴协奏曲》会是我的首选。

    先生学过小提琴,所以对以下讨论不会陌生:

    钢琴奏鸣曲是一种古典音乐的形式(form),它有严格的格局和规定。一部奏鸣曲包括 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欢快),第二乐章(慢板)和第三乐章(快速)。

    第一乐章的 key 和第三乐章的 key 是相同的;

    第二乐章的 key 是第一 乐章的 key 的 dominent (音阶上的第5位)。

    拿贝多芬的《月光》Beethoven Sonata Op. 27 No.2 作例子:

    First movement : Adagio in C -sharp minor

    Second movement: Allegretto D- flat Major

    Third movement: Presto Agitato in C -sharp minor

    先生一定发现贝多芬没有完全按照古典形式,第一乐章显然是慢板,第二乐章的 key 并不是主旋律的 dominent,D flat = C sharp,是不是?贝多芬在莫扎特之后很多年,能看出古典派驱向浪漫派的迹象。

    屏蔽 举报回复
  • thesunlover

    你说得很对,欣赏音乐没有统一的绝对标准。总体而言,贝多芬的音乐是悲怆中寻求欢乐,阴暗下展现光明,正如你所说的悲壮。我一直以为所有喜爱贝多芬音乐的人都应该是朋友,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趣味品行。我以前觉得女性不易欣赏贝多芬,因为他的音乐太宏大雄性。你以你的现身说法证明女人绝对能听贝多芬,帮助我改变了这个偏见。谢谢!当然,令人遗憾的是不论男人女人,能够欣赏贝多芬的爱乐人还是太少。再聊!

    屏蔽 举报回复
  • thesunlover

    谢谢你的眼泪,很让我感动!依稀记得当时还手抄了其它一些乐谱,不止“开赛”一本。母亲大多是伟大的。我将把我的一本新书献给我的母亲和妻子,两位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真善美女性。

    我是上海话所说的三脚猫,诗歌散文小说什么都写两笔。到时候有机会送你一本即将出版的散文集,因为你也写散文。我喜欢交文化高端朋友。你出身上层,数学家,弹的一手好琴,还心善。让人敬重!

    探讨贝多芬明天吧,你说得非常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thesunlover

    在您的提醒下,我刚刚才发现,您在《介绍钢琴的祖宗 John Field》博文下留言。我的 “博客留言” 功能失效,所以在旧博文留言,我无法及时知道,如果你不提醒,我就疏忽了。实在对不起,失礼了!

    贝多芬本人没有給他的作品取名,曲名都是后人主观加上去的,贝多芬如果还活着,他未必会同意。对音乐的理解,尤其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见人见智,生活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也不会相同,这很正常,这也是音乐的抽象和妙处。有人感受到音乐的积极向上,阳光明媚,先生,您一定是啦,从您的博名就看出来了 --- “阳光先生”。但我却为感受悲壮过把瘾。我这里说的“悲”,不是农村妇女的顿足捶胸,呼天抢地,也不是凡夫俗子的那种无端的唉声叹气,泪如雨下。我感受的悲,是高贵的,积极的,壮丽的。我的悲,华升到精致优雅 ,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thesunlover

    现在让我回答你的问题,关于欣赏贝多芬的 “英雄” 和 “命运”。

    贝多芬的“英雄”和“命运”带着悲怆的色彩,但是和普通的悲不一样,贝多芬的悲是一种豪华,壮丽,振奋人心的悲壮,所以我说是英雄落难的那种悲。其格局之宏大,品味之高尚,精神之深刻,在享受听觉美感的同时,领会一种共鸣和快感,华升情致,灵感爆发于一瞬间,让我精神崩溃。我仅限于业余看热闹的欣赏水平,讲不出有价值的评论,恐怕会让先生失望了。

    我想听听先生的高见。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thesunlover

    你提供的网站,我探头探脑地看了一下,都是 “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我感觉自己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大气都不敢透了。我看到和谈先生也在里面,难怪他曾多次高度地赞扬你,原来你们早就是好朋友了。让我惊喜的是,先生还是个浪漫诗人呢!“只要手心握有一粒光子,黑夜总将化作白天”,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诗啊!我很喜欢这个网站,会经常来学习的,谢谢先生提供这么高大上的沙龙。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thesunlover

    令尊大人是上海人,按照惯藉,你应该算上海人,按照出生地,你应该算北京人,是不是?我的老家在上海浦东,我是彻头彻尾的上海人,上海的乡下人。

    “凯瑟” 是用上海口音翻译的,“开赛” 是用北方口音翻译的,那个“赛”明显带着卷舌音。记得一次在万维的“核桃树”沙龙,寡人先生讨论过英文读音翻成中文读音的笑话。那本“凯瑟”练习曲是由我的一个亲戚随着一个科学代表团访问中国时给我带来的。你和你母亲一起把整本书抄了下来,让我热泪涟涟,抄这些小蝌蚪要花费你老母亲多少精力啊!羡慕你有这样伟大的母亲!

    屏蔽 举报回复
  • thesunlover

    我爸是上海人,我在北京长大,虽然小时候去上海生活过,所以应该算是北京人。你老家是浙江吗?浙江人在上海势力很大,人才辈出。

      你们家属于典型的上海高层,那年代就有钢琴了。小提琴初级教材“凯瑟”在北京叫“开赛”,但是这个封面我不熟悉,好像从来没见过,因为80年代前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卖的。我那时是找人借的,然后和母亲一道将整本书抄了下来。艰苦吧?

      我现在没有时间和心情学习乐器,聆听就足够了,听后点评众名家,不亦乐乎!:)

      这个古典音乐网站不错,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http://www.writewww.com/

      一个问题:你欣赏贝多芬的“英雄”和”命运“交响曲吗?如果欣赏,程度如何?我将告诉你为何由此一问。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这是凯瑟36 练习曲。

    这是  Meditation de Thais ,刚来美国时,一个韩国学生给我的谱子。

    你说的上传音乐文件,如果你在博客有自己的账户,应该是可以的,如果跟贴,只能用链接。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