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注册日期:2008-11-09
访问总量:486810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走入美国教育8: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有男朋友?


发表时间:+-

  早恋,恋爱中会触及的性关系,在这方面,美国人的理念和观点与三十年前的中国截然不同,可能和现在的中国也步调不一致。

  在美国,初中就有人体生理卫生课。老师会科学地介绍人体的生理结构,包括男女性别的区别,以及关于性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作为一门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这门卫生课是美国初等教育中,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教育里,唯一的一门家长必须签字同意,孩子们才可以去学习的必修课。可见,美国教育系统在提供这门课时,也有他们的分寸。

  在美国,早恋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没有人会非议这件事。孩子们在初中,高中,甚至小学谈恋爱,他们都认为很正常。而美国人说的恋爱,很少有那种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性爱,是一定会涉及的。早恋,和早恋里涉及的性关系,就是到今天,我也很难接受。这里说的早恋是指,孩子们只有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他们叫dating。这本文集里提到和鼓励入乡随俗,可如果只是挑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随俗,其他不喜欢的事情置之不理,这种方式和做法,估计很难让孩子们接受。尤其是对在这里长大出生的海二代。

  从经历的和听到看到的,我觉得,作为家长,不能硬性规定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可以谈恋爱,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更多地了解学校的课程,更多地和孩子交往,及时给孩子把关,让孩子能正确对待早恋。

  记得是珍妮上初一时,那年,她也就刚过十一岁。 

  初夏的一天,珍妮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嚷嚷:“妈妈,太热啦,想喝水!”

  给她倒了一杯冰果汁。看着珍妮圆圆的小脸,我跟她说:“今天我们吃葱油饼。”极爱吃中国面食的珍妮马上说:“雅蜜(yummy,好吃的意思),我喜欢,妈妈!”

  我在厨房忙着开始合面。  

sh4.jpg

  珍妮看着我在厨房忙碌,她一边喝着果汁一边跟我说:“妈妈,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我头也没抬地说:“好啊。”

  珍妮说:“妈妈,你说,我什么时候可以有男朋友?”

  我的心抖了一下,手中的面盆差一点儿掉到厨房的台子上。抬头看看珍妮,她那双大眼睛正充满期待地看着我。我轻轻地把面盆放下,又清了一清嗓子,借以平静一下乱了方寸和极度震惊的心情。

  大家想想看,珍妮的问题是在我从来不会想到的时刻提出来的,也是面对面问我的,最后,我只能小心又非常拿不准地试探着说:“我想,你可以在上大学时开始交男朋友。”

  话音刚落,珍妮就开始伤心地哭了起来,而且还一边哭一边说:“妈妈,你不公平,这太不公平啦!”

  珍妮的反应先让我吓了一跳,这让我更加摸不着头脑,我认为我的回答已经非常包容了。不是吗?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一定认为这是最合适的答复了。我吃惊地问她:“珍妮,为什么说妈妈不公平?”

  珍妮伤心地跟我说,她的几个朋友在一起聊过这件事,其他小朋友的父母有些同意他们可以现在开始交朋友,有些说至少十六岁可以开始,而只有我----她的妈妈,让她在上大学才可以交男朋友。所以,珍妮认为她很委屈,同时,也认为我是一个非常不通情达理的妈妈。 

  听了珍妮的回答,心里就有数了,还真没想到,这帮小丫头们平时在一起,竟然讨论这类事情,同时也有了说服她的办法。  

sh5.jpg

  我跟珍妮讲:“其实妈妈答应你的,跟其他小朋友父母比,也没多大区别。你想啊,你跳过一级,上大学时,也就十七岁。十六岁和十七岁就差一岁,真的区别不是很大啊!”

  为了让珍妮能接受我的观点,我反问她:“你同意妈妈的说法吗?”

  珍妮想了想,很勉强地点一点头。趁着她暂时同意了,赶快趁热打铁跟她解释为什么我认为在中学处男朋友不好。这当然无外乎,太小啦,成功率不高,影响学习啦等等等等。不过最后,为了平息珍妮心中的委屈,我还是加了一句,我说:“珍妮,如果你在高中时真碰上一个让你倾心的男孩子,妈妈也不会坚决反对,但还是希望那也是在你十六岁以后。 好吗?”

  那次对话以后,我特意找了珍妮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向她请教:“在美国,一般孩子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处对象的?”

  得到的答案让我非常震惊,那位老师非常平静地回答:“大部分孩子会在初二时开始谈恋爱,有的现在,初一就开始了。”

sh3.jpg

  前面提到,美国孩子们的谈恋爱,是真刀真枪地谈,是那种真正的男女交往,十六岁,或者更早,这真有点让我们这些受国内教育长大的人无法接受。

  珍妮后来倒是真没在中学处对象,也许我的话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她初二时,搬了一次家起了更大的作用。为了给孩子一个好一点儿的学习环境,我们在珍妮初二,也就是那番对话一年后,搬了一次家,珍妮也转到了新的学校。转学后的第二年,珍妮曾经向我抱怨过,说她来晚了,所有好男孩都已经有女朋友了。记得我笑眯眯地跟她说:“那咱们就按原计划,上大学时,再给它来个先下手为强吧!”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那天和那番对话,也常常问自己,我做得对吗?能有让珍妮更容易接受的回答吗?如果让我现在来处理这件事,我可能不会直接回答她的问题,我可能反问她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再表达我的想法,但我想我的最终答案恐怕还是不会改变的。(待续)

  (照片均来自网络)

上一篇走入美国教育7:飘游在西方世界的中国文化

下一篇走入美国教育9:孩子需要督促写作业吗?

本文摘自《走入美国教育》一书,购买请登录Amazon搜索作者名Ann Xinan Sun。

1547382999909768.jpg



浏览(4506)
thumb_up(10)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百草园 回复 太山

    很同意。这件事与所在的环境有关。

    屏蔽 举报回复
  • 太山

    不成其为对与不对, 而在于,其所属国家或社会,甚至家庭的经济基础, 文化所决定的个人素质,是否承受得起一种特定的价值标准!  (与价值观无关)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