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霈

注册日期:2007-02-22
访问总量:123441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八)


发表时间:+-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纳赛尔成了阿拉伯以及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精神领袖,被称为“尼罗河雄狮”,更激励着新一代的民族主义者。1958年,一些阿拉伯国家组成了以埃及为盟主的泛阿拉伯国家联盟,即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拉伯世界出现了相对团结和合作的时期,对以色列也采取了统一的对抗行动。1964年5月28日,阿拉伯联盟宣布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是其主要军事力量,专门针对以色列发动游击战和恐怖袭击。

收回苏伊士运河之后的纳赛尔踌躇满志,下一个目标就是消灭以色列。1967年4月至5月间,在苏联的支持下,埃及联合约旦、叙利亚,秘密谋划,准备和以色列决一死战。当时联军的兵力充足、军备优良,以色列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以色列获知这一紧急情况,决定趁对方还在作全攻部署时先发制人。

6月5日清晨,以色列向埃及发动突然空战,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尽管以色列的军备不够强大,但作战方法和能力却十分超强,战斗打响后第一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埃及的飞机跑道、雷达和几百多架飞机,以及无数坦克大炮。其中很多飞机还没有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使埃及的整个空军基地陷于瘫痪。为了集中力量拿下埃及的制空权,以色列几乎出动了所有的空军力量,甚至包括教练机都派往战场。随后,以色列出动地面部队。遭受重创的埃及已经没有招架之力,第二天就丢了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8日,双方接受联合国停火协议。

约旦和叙利亚的军力较弱,以色列不仅在两天内掌控了制空权,而且很快就取得了地面进攻的胜利,并在收回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以及占领了戈兰高地后,于10日全面停火。

第三次中东战争仅开战六天就结束,因此又被称为“六日战争”。参战的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只有900多人。

第三次中东战争形势图.jpg

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又多得了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占领了戈兰高地和几乎整个西奈半岛,加大了战略纵深范围,最关键的是收复了被约旦占领的耶路撒冷东城区。对于以色列人而言,占领整个耶路撒冷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而是实现了整个民族的千年梦想,更具有深远和非凡的历史意义和宗教意义。据说当以色列拿下摩利山时,很多伞兵一降落就哭了。


以色列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以少胜多,以弱制强,并且速战速决,结局太令人不可思议了。许多兵家都津津乐道于这场战争的分析,但却百思不得其解,因而被称为20世纪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六日战争后,戴杨将军带着士兵来到哭墙前。.jpg

当然,以色列人自己也不敢相信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全面胜利。战争结束后,以色列著名的独眼将军戴扬,带领士兵来到耶路撒冷哭墙前,在石墙缝里塞进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这是耶和华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稀奇。”(诗篇118:23)。

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惨败,阿拉伯国家不仅损失巨大,而且也丢尽了面子。纳赛尔的自信心更是受到很大打击,一度想要引咎辞职,但被广大支持者坚拒。之后,阿拉伯世界的复仇情绪日益高涨,尤其是埃及,收复失地,成为全国上下最强烈的统一呼声。

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由副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接任总统。收复失地,打败以色列,成为萨达特上台后的首要任务。从1968~1973的五年里,埃及为备战花费了80~90亿美元,占当时埃及全年GDP的21%还多,等于是埃及人民勒紧裤腰带来支持战争。经过几年的兵力训练和武器装备,特别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埃及的军力得到很大加强。

萨达特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经过多次协商和周密部署后,决定于1973年10月6日,从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向以色列发动军事袭击。因为这一天是犹太人的赎罪日,以色列举国安息,一定猝不及防。这一天同时也是回教徒的斋月节,以色列更是放松警戒。为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埃及和叙利亚不仅在备战过程中严格保密,而且还实施了许多迷惑以色列的措施。10月6日下午2时,随着埃及事先埋入苏伊士运河东岸以色列军防御工事中的两个炸药包的爆炸,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因为发生在犹太人的赎罪日,又被称为“赎罪日战争”。

为了速战速决,埃及出动了12万人、1020辆坦克和1.35万部车辆,共两个军团和9个师的庞大兵力。开战后不到三天,固若金汤的以色列巴列夫防线就被突破。以色列军被打得措手不及,节节败退。于此同时,叙利亚也出动了100多架飞机、1400多辆坦克和1500门大炮,共5个师和188个连的兵力,向戈兰高地发起突然猛攻。当时的戈兰高地以色列军只有2个装甲旅和11个火炮连,其中坦克只有180辆。开战第一天,叙利亚就以8:1的压倒性优势兵力,消灭了以色列的一个装甲整旅,并于次日凌晨越过1967年停火线,占领了戈兰高地部分地区。之后,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等国家先后加入了这场战争,当然还有巴解组织武装力量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

除了军事进攻,阿拉伯国家同时还在世界上发动石油战争,以达到孤立以色列的目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对支持或同情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这就是当时欧洲和日本这样严重依赖中东石油的国家,为何后来转变态度支持阿拉伯的原因。美国在战争后期对以色列的施压,也都是出于这个顾虑。不过,由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产业单一,石油禁运虽然造成了一时的石油价格暴涨,打击了一些国家的经济需求,但损失最大的还是各产油国自身。因此,时间不长,不得不重开石油出口的大门。

复国25年的以色列,再次面临被灭亡的危险。奇妙的是,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初尝胜果的埃及军队却在西奈半岛停止了进攻,着手休整巩固阵地。以色列见机紧急动员,组织起大量的后备役部队,迅速补充了兵力,同时当机立断采取先北线后西线各个击破的战略。10月10日,以色列集中火力向戈兰高地等被叙利亚攻占的地区发起猛攻,然后兵锋直指大马士革,迫使叙利亚军撤离戈兰高地。以色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北线战场的主动权,随后立即调整兵力转向西线战场。这时,叙利亚也向埃及发出紧急求援,要求埃及继续进军。

正当埃及再次对以色列发起强攻,双方进行激烈交战之际,以色列通过卫星探测到埃及战场上的两个军团之间,有一道约30公里宽的空隙,而且防卫非常疏松。以色列一改以往的空袭战术,当即派出陆地军力穿过这个间隙,顺利渡过了苏伊士运河进入西岸,并占领西岸的埃及部分地区,采取策后迂回的战术,切断了埃及军团的补给和退路,直接威胁到首都开罗的安全。

10月19日,进入西岸的以色列大军开始对埃及阵地发起进攻。同时,东岸的以色列军也集中火力配合作战。由于腹背受敌,埃及阵地被打得溃不成军,其中一个军团被包围。自此,以色列彻底扭转了战争局势,并转败为胜。

10月24日,埃及不得不接受安理会338号停火协议。叙利亚因无法单独打败以色列,最终勉强接受停火协议。已打红了眼的以色列,也在苏美两个大国的强烈要求下接受停火。根据安理会338#协议要求,各方停火后需立即执行242#决议内容,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第四次中东战争形势图.jpg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全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投入了战斗,特拉维夫的公共巴士都停运作为战场的运输之用。由此可见以色列高效的紧急动员体制,以及人民齐心合力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这是一个在战争中诞生和成长的国家,四周强敌环伺,正如有人这样形容,“天空落下的炮弹比雨水还多”。所以它可以打赢十场战争,却不能失败一次,否则将会是再次亡国。这也是以色列一直着重加强国防和全民皆兵的原因。

第四次中东战争失败后,埃及人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过去的几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作为阿拉伯国家的盟主,在物力、财力和人力等方面付出最多,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结果,反而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最重要的是埃及人终于明白,阿拉伯人根本不可能使用武力消灭以色列和收复失地。


四次中东战争,表面上看是打着解放巴勒斯坦的正义旗号,但实质上却是为了实现泛阿拉伯联盟的政治目的。如果不是以这些所谓的“大义”主动挑战以色列,埃及和以色列应该是相安无事,不但领土完好无损,国家经济也不至于陷入严重困境。


随着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减退,埃及总统萨达特开始考虑放弃消灭以色列,转而以发展本国经济为首要任务,并且恢复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这场战争同样也给以色列带来深刻教训。以色列人发现,战争不仅不能带来持久和平,而且仇恨越打越大,国家得不到发展,人民也永无宁日。以色列后来主动谋求与阿拉伯世界的和谈途径,并通过罗马尼亚的外交渠道与埃及接触。没想到双方不谋而合,很快便达成了和谈意向。以色列同意以土地换和平,归还所占的埃及领土。埃及则是放弃消灭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并表示与以色列共同发展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据说当时这一消息传到以色列时,很多犹太人都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因此,这场战争也成为阿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不过,埃以之间的关系变化,却使阿拉伯联盟开始产生分裂。 1977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这个历史性事件,不仅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更在阿拉伯国家不亚于晴天霹雳,特别是长期的铁杆盟友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尤为气愤。一些阿拉伯国家与埃及断交,阿拉伯联盟也开除了埃及的会员国资格。


美国自卡特当总统后,改变了过去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中东政策,建立起以平衡阿以利益为基础的缓苏政策,并积极从中调解斡旋。197896日,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国总统修养地戴维营举行了三国最高首脑会议,埃以双方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戴维营协议”。协议规定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埃及允许以色列船只在苏伊士运河和蒂朗海峡自由航行。19793月埃以双方又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尽管“戴维营协议”遭到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但少了埃及的阿拉伯世界,已经形成不了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19801月,埃及和以色列互派大使,建立外交关系。自此,埃以双方进入和平时期,中东地区局势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未完待续)

浏览(3408)
thumb_up(7)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沁霈 回复 muyoupo

    哈哈,你可能是新网友吧?除了人身攻击和污言秽语外,我从不删除网友的跟帖。连你这个评论都要删除,那还不如关闭评论自说自话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沁霈 回复 muyoupo

    谢谢!很感动你的耐心跟读。其实,写这个系列完全是个人兴趣所驱使,也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历史空白,算是一个学习笔记吧。我在前面已经交待了,主观上,我会尽量以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理解这段历史,但不自觉流露出个人的信仰立场,也是人所难免的,更不可能会偏向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可兰经了。您说呢?

    世界上不存在民族的优劣之分,人性都是一样的,你所遇见的这些例子在其他民族中都有,包括我们中国人。这都取决于个人的教育、信仰背景以及性格特性等。但犹太人的不妥协性,确实表现的比较普遍和明显,除了可能是一神教文化形成的外,主要还是出于一种民族自傲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muyoupo 回复 muyoupo

    突然发现这篇评论又回来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是技术上的问题造成的,那么就是一个误会。我收回我上一个评论。

    屏蔽 举报回复
  • muyoupo

    刚刚发了一个评论几分钟就不见了,只能是博主觉得有点刺耳而删除了。这让我非常吃惊,因为我的评论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这样一点意见都听不进,那只能说明博主心胸狭隘。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写出客观公正的文章?

    (估计这篇评论也会被迅速删除)

    屏蔽 举报回复
  • muyoupo

    谢谢博主的系列,尤其是1-6,了解了很多过去不知道的情况。同意一些跟帖所说,博主虽然力图公正,也做得不错,算比较中肯,但仍然感到博主提圣经,基督徒,犹太人的立场远远多于提可兰经,穆斯林,和中立专家们的立场。

    我对穆斯林,犹太人都没有好感,这是两个不愿做妥协的民族。穆斯林就不说了,有他们就有战争。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丑陋或许被夸大了,但现实我见过,和听到的有关犹太人的事情也并不怎么样。最近三个犹太人在飞机上以不能与女人坐在一起为由而强行要求换座位的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他们却毫发无伤,连批评的声音都极少。大概十年前,新泽西发生过一件事情更说明犹太人的不妥协到自私的地方。当年爱迪生因为华人非常多,当时一位华人担任教委,提出设立春节为法定节日。因为学校需要保证教学天数,当时没有任何多余的天可以作为补偿春节的放假,于是这位华人教委就想与占节日最多的犹太领袖商量,是不是他们可以少过一天节,让华人也有一天节日过。结果被犹太人断然拒绝。不论这位教委怎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犹太人只有一个字:“No". 最后还是在别的地方找了一天,才最终让春节成为法定节日。这位教委将这个经历发表在地方中文报纸上,应该不少华人都看过这篇文章。我也是读了那篇文章后才得知原来犹太人非常自私固执。

    所以,我认为犹太人到处被“欺负”应该有其自身的深刻原因,就如现在大家都不喜欢穆斯林一样,有穆斯林自身的深刻原因。

    所以,我不支持他们如何一方。他们之间的矛盾永远不可能化解,因为都是绝对不妥协的民族。

    屏蔽 举报回复
  • 沁霈 回复 花蜜蜂

    是的,以色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凝聚力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谢谢蜜蜂老师指导!

    屏蔽 举报回复
  • 花蜜蜂

    以色列输不起一场战争,由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以色列四面楚歌,随时都有亡国之灾。正因为这样,以色列人才能够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每次战争都是拼命一博。

    所以才得以生存。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