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霈

注册日期:2007-02-22
访问总量:122758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七)


发表时间:+-

有网友针对我这个题目写了一个帖子,并通过对几次中东战争的轻描淡写,以及一张耶路撒冷过去4000年的历史图标,得出耶路撒冷属于“国际城市”的结论。不知是资讯有误而是故意剪切历史,几次中东战争的逻辑关系被抽离了很多的关键部分,感觉试图给人一种假象,以为这些都是由以色列发动的侵略战争。

194312vxo7tttgtpmi44if.png

从上图可以看出,其实这张图标与我的介绍并不矛盾,甚至更直观。尽管历史上的耶路撒冷大多数时候是个“国际城市”,除了后来的英国托管期外,基本都是外邦的侵占,一旦被灭亡后,从此就消失了。而以色列则完全不同,从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定都于此至今,耶路撒冷始终都是犹太人的首都和精神家园。即使中间几次亡国被驱散到世界各地,但无论身处何处,或时间多久,他们都想方设法回到耶路撒冷,并以主人身份认定。

本来打算尽快结束这个系列,但为了正本溯源,觉得还是简单介绍一下中东战争这段历史,免得被误导,歪曲了真相。


第一次中东战争

如前所述,饱经磨难的犹太人,在亡国近2000年后,终于返回上帝的应许之地复国,应验了众先知的多次预言,也掀开了以色列历史新的一页。

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联合国181#分治方案后,并着手准备对以色列开战。1948年5月15日凌晨,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后不到24小时,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及外约旦等阿拉伯联盟军,从五路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发生在建国之时,以色列人称之为“建国战争”。

IMG_1429.jpg

图中的绿色和红色区域,分别代表反对以色列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而中上方咽喉部位,处于被包围的蓝色小点就是以色列,所占中东不到2%的面积。

当时的阿拉伯国联盟总人口约有4000多万,兵力4万余人,拥有先进的陆地空军事装备,计划十天之内,将尚在襁褓中的以色列扼杀在摇篮里。反观以色列,不仅人口只有65万人,百废待兴,而且连一个正规国防军都没有。所有的3万兵力,其实就是犹太定居点的民兵,相当于没有统一指挥的游击队。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毫无准备的以色列临时政府紧急动员,很多新移民刚下飞机就上了战场,有的甚至从未打过枪。重武器几乎没有,轻武器也是严重短缺(据说每10个人才有一杆枪),而且都是一战或二战时,甚至是80年前战争遗留下来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战斗中抢修或改装后才可使用。


以色列

阿拉伯联军

坦克

1辆(无枪)

40辆

装甲车辆(加农炮装备)

2辆

200辆

装甲车辆(没有加农炮装备)

120辆

200辆

火炮

5门

140门

AA和AT机枪

24门

220门

军用航空飞行器

0

74架

侦察机

28架

57架

战斗舰艇

3艘

12艘

以上是双方当时军备状况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出实力非常悬殊。战争开始后,以色列因寡不敌众而节节败退,特别是约旦攻占了东耶路撒冷后,西部防线岌岌可危。同时实力强大的埃及军队,更是在西奈半岛大兵压境。另外还有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南北方向的夹攻,可谓四面楚歌。在生死存亡之际,以色列向联合国发出紧急呼吁。国际社会也纷纷谴责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的军事攻击。开战第三天,在美国和苏联的提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下令阿以双方停火。这时的阿拉伯联军也需要休整,于是双方同意停火四周。以色列利用这宝贵的停火期,迅速组建了正规军。在世界犹太财团的资助下,兵力和军备都得到很大加强。众所周知的是,这场战争在历经了15个月后,以色列不仅奇迹般地获得胜利,并且在签订了一系列的停火协议后,领土还扩大了6200平方公里。

根据阿以停战协定,正式核定将耶路撒冷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包括旧城归约旦,西区新城部分属于以色列。至此,耶路撒冷的国际共管性质结束。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国家身份认同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以色列第二年就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并将政府所有部门迁入耶路撒冷。

这场战争不仅造成了双方大量的军民伤亡,还导致了9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离家园,阿拉伯各国也驱逐了60多万犹太人原住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后,阿拉伯世界倍感屈辱,阿以矛盾也不断加深。

1952年7月23日,埃及在纳赛尔带领下,一批年轻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由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共和体制,纳吉布成为首任总统,但不久被纳赛尔软禁。1956年6月23日,纳赛尔取代纳吉布成为埃及第二任总统。纳赛尔上台后,实行中央集权制,扩大总统的权力,成为一名独裁者。在国策上,他推行企业国有化改革和土改,建造大型公共项目。

二战后,阿拉伯世界存在两种思想倾向, 一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另外一个就是泛阿拉伯主义。纳赛尔就是一名积极的泛阿拉伯主义信奉者和领导者,其毕生梦想就是要成立大阿拉伯统一联邦。这个联邦接受世俗观念,实行的是政教分离的国体,最大的计划是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

纳赛尔的个人操守和领袖才能,在当时的阿拉伯国家首领中无人可比,拥有不少追随者。出生于埃及的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就是纳赛尔的忠实追随者之一。

纳赛尔和阿拉法特.jpg

纳赛尔和阿拉法特

在纳赛尔的影响下,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情绪日渐高涨。埃及对以色列更是虎视眈眈,不断在边界挑起事端发生冲突,甚至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行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1956年7月26日,埃及突然宣布要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遭到英国和法国的竭力反对。经多方协调未果,英法提交联合国裁决,但没有被支持,遂计划采取军事反击。为了加强兵力,英法邀请以色列联合行动。而以色列早就对埃及的种种行为不满,于是三方一拍即合。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率先向埃及发起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采取的是闪电战术,很快便占领了埃及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两天后,英国和法国的飞机开始作战,一周内轰炸了埃及的塞得港和多处军事基地,使埃及遭到重创。出于联合国及世界舆论的压力,特别是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的干预,联军不得不于11月7日撤军。以色列也放弃了已占领的西奈半岛。

这场战争,三国联军虽然取得战术性胜利,但英法在政治和军事上却是失败者,尤其是失去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唯有以色列是赢家,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从此在亚喀巴湾的航线畅通无阻。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也算是赢了战略性胜利。这场战争也成为中东战略局势的一个分水岭,美国和苏联两个现代超级大国,取代了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动权地位,两个大国间的角逐,使中东局势的风云变幻更为复杂。


(未完待续)


浏览(3160)
thumb_up(0)
评论(11)
  • 当前共有11条评论
  • 沁霈 回复 探讨

    哈哈,好像不信教的人都有你这个想法。其实,任何事物都不能极端化,宗教也不例外。如果一味追求形式化而走极端,确实于己于人都不利。事实上,信仰是个人与神的关系,不需要太大的声势。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我就是一个不冷不热的信徒。

    屏蔽 举报回复
  • 沁霈 回复 安博

    谢安博跟进讨论。原来你是这样考虑的呀,其实我也偏向这个思路。从现实来看,巴勒斯坦如果离开国际援助,几乎是无法生存下去。以色列虽然也有美国每年的资助,但自身也可以独立于世界之林。其实,以色列早年并没有拒绝巴勒斯坦难民的政策,目前为止境内也有超过2成的巴勒斯坦人。但现在的问题是,大量的难民问题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以色列头痛的事情。这些难民几乎都是后来在难民营出生,而且从小在仇恨教育下长大。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确实需要一定的智慧。

    屏蔽 举报回复
  • 探讨

    总觉的有几句话不吐不快.信教有点像学武功或练气功.初学咋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强身健体.教会教人从善.挺好.继续深学苦练.得真传成一代宗师者廖廖无几,大多数人走火入魔,伤人伤己

    屏蔽 举报回复
  • 探讨

    总觉的有几句话不吐不快.信教有点像学武功或练气功.初学咋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强身健体.教会教人从善.挺好.继续深学苦练.得真传成一代宗师者廖廖无几,大多数人走火入魔,伤人伤己

    屏蔽 举报回复
  • 安博 回复 沁霈

    谢谢你关注我的那篇博客,文章里尽管没有明说,但从地理分布上看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国家,经济上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寄生于约旦或者以色列。由此,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认同就变得特别重要。 如果是泛阿拉伯认同,那么就倒向约旦;如果是以色列遗民认同就倒向以色列。实际情况很可能一部分阿拉伯,一部分以色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勒斯坦人也许会分裂成两部分。 认同历史迦南人并和以色列死磕会很难。

    屏蔽 举报回复
  • 沁霈 回复 探讨

    你可能有点误会,其实这个系列自始至终都是以历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甚至还刻意回避个人的信仰背景,因为这毕竟是个公共话题。只是谈耶路撒冷的历史根本就撇不开圣经的依据,更何况圣经本身也有历史书的价值。

    “巴勒斯坦人不能认同的是我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我没立国但我也不能接受别人来我这里立国. 这也是犹太人理亏的事.”,不同意你这段话。巴勒斯坦地一直都有犹太人生活,即便是在亡国时期,也有少量犹太人。但犹太人大流散后,巴勒斯坦地区因为变得萧条,阿拉伯人也很少。直到犹太人大量回归,给巴勒斯坦地区带来了繁荣,阿拉伯人也随之迁入。由于阿拉伯人的生育能力强,人口繁殖的比较快,因此才给人的感觉是阿拉伯人的天下。即使这样,阿拉伯人从未有过建立政权的丝毫主张。当然,那是你的自由,但你没有拒绝同在这片土地上的犹太人复国。我这是以当代政治规则理解的。

    非常高兴看到你的持续关注。谢谢!

    屏蔽 举报回复
  • 探讨

    如果你以圣经或古兰经为依据作出的结论,就不可能是公正的.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 好像可查的历史是较好的依据.历史的耶路撒冷和今天的也没有什么可比性无论在人口还是地域分布.不能因为名子相同所以认为等同.古老的中华和今天的中国至少在地域上就很不一样. 不错古老的巴勒斯坦是游牧,在二战前一直能和犹太民族相处.这也是当犹太人在欧洲被追杀时想起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不能认同的是我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我没立国但我也不能接受别人来我这里立国. 这也是犹太人理亏的事. 但现在犹太人的胃口越来越大. 尤其在美国出武器后.他们在中东是美国人的敢死队.你如果想公正就应该是无宗教立场.

    屏蔽 举报回复
  • 沁霈 回复 花蜜蜂

    蜜蜂老师好!久违了!我回来后一直忙,还没顾上看以前的文章。弯儿的个性我了解,通达、乐观和理性,强烈的反以情绪到不至于,但偏袒巴解的意向是很明显的。而且,这种现象在我们中国人中还比较普遍呢。你也懂的,这都是被我党灌输的结果啊。呵呵。如果我们不出国,何尝不也是这样的态度?

    在这个问题上,你我的观点完全一致。后面我将继续耐心写完这个系列,盼望您继续支持,有不对的地方,也请赐教。先谢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沁霈 回复 安博

    安博好!度假还抽空来捧场啊?非常感谢!

    我已经看到了,因为时间关系,还没顾上仔细拜读。从地理角度来看巴以冲突比较新颖,但恐怕找不出症结。从历史中去寻找,才有答案。

    是的,犹太人一直就是耶路撒冷的主角。即使亡国了,也一直以主角自居。在被穆斯林统治的时候,这里从来就不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且同时也有犹太人生活。

    至于民族认同问题,说起来有点话长。简单来说,阿拉伯人以游牧为主,居无定所,经常到处迁徙,民族概念也很淡漠。因此,所谓巴勒斯坦人,其实就是周围迁徙而来阿拉伯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叙利亚。直到后来为了和以色列争地盘,阿拉伯人才虚构了这么个民族。

    当年奥斯曼帝国崩溃,一战结束时,阿拉伯地区的民族主义开始兴起,纷纷建立国家,但唯有巴勒斯坦地区例外,没有建立国家。我觉得这是历史的一个必然安排,其中的奥秘绝不是人的意志。

    屏蔽 举报回复
  • 花蜜蜂

    沁霈的系列非常好!

    你回国之后,蜜蜂也参与了华时网月湾儿组织的相关问题的讨论,不过,主持人自己就有强烈的反以情绪,所以,后来的讨论就没有意义了。

    蜜蜂的认识,主要是强调了“战争都是阿拉伯国家强加到以色列头上的。以色列被迫不得不保卫自己,捍卫以色列自己的生存权。”“如果要求以色列执行联合国后来的一切决议,阿拉伯国家首先就要执行联合国181号决议,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承认犹太人和其他民族一样有生存权”但是,除埃及约旦之外,阿拉伯国家直到现在,仍然拒绝承认以色列。

    中国长期以来,跟随苏联共产主义阵营的一致观点,大量宣传都是巴勒斯坦人民是反侵略反奴役的正义斗争,以色列成为负面形象。由于这样的长期宣传,影响根深蒂固,更有甚者,拿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认为犹太人跟巴勒斯坦人的冲突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美国在处理阿以冲突和巴以冲突中,一直是秉承和平意愿,没有派出一兵一卒,而阿拉伯国家甚至苏联共产主义阵营,却是集体出力派人参与打击以色列的战争,朝鲜古巴都介入过。

    争论无法继续,蜜蜂只能放弃。在网络找到了一些视频,请移步观看。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