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霈

注册日期:2007-02-22
访问总量:123441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四)


发表时间:+-

当年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其中一部分被当作奴隶卖到北非,一些重要的宗教领袖和精英则去了巴比伦定居下来,开始了《塔木德》的编撰,其余的大多数流亡到欧洲各地。

最初当欧洲处于多神论环境,宗教相对宽容,各宗教间也相互交流,只有犹太人和基督徒例外。当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犹太人的宗教生活开始受到限制。不过,在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组织尚未健全,犹太人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当时蛮族占多数的欧洲人,社会作用比较大,因而受到地方君主和贵族们一定程度的庇护,不至于被严重孤立和迫害。随着罗马教廷的改革和势力的加强,特别是中世纪时天主教的地位在整个欧洲被确立以后,犹太教连同其它宗教都遭到了残酷逼迫。

那时的欧洲社会被一种鼓动的仇恨所充满,偏执性的极端仇视超乎想象,与其说是宗教狂热还不如说是以此为幌子。如果说是以出卖耶稣或拒绝基督为理由而迫害犹太人和异教徒,完全是荒谬至极!且不说耶稣在被抓时是如何阻止彼得拔刀,而且在世时一再告诫门徒,祂来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拯救世人,用一个字表达就是“爱”。

马丁路德在十六世纪初发动宗教改革运动,曾经对犹太人的遭遇非常关切,并且严厉谴责天主教的迫害暴行。但他却希望通过自己的宗教改革,使犹太人改教成为基督徒。当发现这个想法无法实现时,他便转而批判犹太教,甚至发表激烈言论煽动反犹,呼吁基督徒迫害和驱逐犹太教徒,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犹太教的发展。尽管他的宗教改革有功,但这个反犹污点,也使其历史评价打了不少折扣。马丁路德的这种反犹思想影响了欧洲好几代的基督徒们,这就是后来的反犹运动得到很多基督徒支持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有一些真正明白救恩真理的虔诚基督徒,他们同情犹太人的遭遇,而且一直支持后来产生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积极参与运动组织的各种活动。

除了宗教迫害,犹太人在社会中的各种地位同样遭到不同程度的排斥。欧洲的生存资源向来紧缺,对外来少数民族有着本能的歧视和排挤。为了不让犹太人占去资源,他们被限定性地隔离集中而居,不允许当官从政,也不能占有土地,只能从事欧洲人不擅长的职业,如医生、教育和小商业等。看到有人耻笑犹太人从事放贷业,殊不知乃环境所迫。

当然,犹太人的“独特性”传统,也是形成这种遭遇的原因之一。自我隔绝于其它任何民族和文化,几乎表现在犹太人的所有社会活动中,特别是独尊宗教和不臣服皇权,早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就已经在欧洲各时期的统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哪个专制政权会容忍这种不听话的团体?这就是欧洲为何很容易由上至下掀起激烈反犹运动的深层原因之一。

犹太人有重视知识教育和勤劳节约的传统,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显得智高一筹,不仅能够在社会的夹缝中顽强生存下来,还能成为相对富有的独特族群。12世纪是欧洲犹太人的一个复兴期。他们通过实业贸易为主和以借贷、商会等为辅的经营方式,迅速积累了财富,通商网络遍及欧洲和中东。犹太人的财富,自然激化了社会中的对立情绪,也加剧了欧洲人对他们的迫害。特别是当社会出现危机时,由于没有政治地位,犹太人常被当作替罪羊来转移矛盾的焦点,屡受迫害。如14世纪中叶蔓延整个欧洲的“黑死病”,夺取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本来是意大利人在十字军东征归途中带回的病毒感染,却嫁祸于犹太人投毒传染,导致大批犹太人被残酷屠杀。当然,这其中最深层的原因还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当时的人们,特别是一些基督徒认为,灾难都是上帝的愤怒,只有把犹太人赶尽杀绝才可以平息上帝的怒火。另外还有许多欠债的人,希望通过灭绝犹太人而得到他们的财富,最起码也不用再还债了。不过,欧洲人在嫉恨的同时,有时还不得不依赖犹太人的财力资助。如法国在1182年至1361年间,曾经多次驱逐犹太人,而为了财政税收和国王的巨额赎金,又多次将犹太人召回,之后再将其驱逐出去。

早自13世纪时,欧洲就已经开始驱逐犹太人,14、15世纪时变成了大规模驱逐。如15世纪时的西班牙,犹太人的命运只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改信基督教,二是驱逐出境,三是被处死。大批犹太人被迫四处逃亡,其中大多数迁移到波兰等东欧地区,也有一部分回到耶路撒冷。

而这个时候的耶路撒冷,正被马木鲁克王朝统治。奴隶出身的马木鲁克人,在夺取了阿尤布王朝的政权后,于1260年占领耶路撒冷,并统治了两百多年。由于统治者的无能,耶路撒冷日渐萧条,人口也变得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来自小亚细亚的土耳其人进驻巴尔干半岛,初步建立起帝国的雏形。奥斯曼土耳其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中西亚的突厥人,据说是当年被中国唐朝灭国后,一部分西迁到小亚细亚后逐步形成的民族。

土耳其人深知犹太人的聪明智慧,为解决帝国人才之需,他们从海边整船接回从欧洲逃亡的犹太人,犹太人的社团从此不断壮大起来。这些犹太人在帝国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已经崛起,并开始四处征战和扩张。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1516年又攻陷开罗,次年灭了马木鲁克王朝,占领耶路撒冷。1517至1574年,是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鼎盛期。特别是在苏莱曼一世执政期间,帝国版图扩大了一倍,不仅政治、军事和经济得以巩固和发展,而且宗教政策宽容,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人民生活安定。耶路撒冷也得到修建和复兴,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生机。从1517年至1917年,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勒斯坦地区长达400年之久。

59_副本.jpg

奥斯曼帝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但这些民族的特征是大多数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这种自然经济作业模式,显然不适应当时因科技进步引发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世界形势需要。因此,推动帝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主要依赖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等少数民族。这些以工商业者、银行家和资本家为主的资产阶级少数民族,构成了当时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并掌控着帝国的核心资源。经济上过分依赖少数民族,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统治者已经腐败无能的前提下,当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外强环伺的环境下,社会的变革和分裂势必一触即发。其实,自苏莱曼一世去世后,奥斯曼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十七世纪以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以及被统治的巴尔干半岛、近东和埃及等地独立运动的发展,帝国逐步走向衰落,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分崩瓦解,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帝国版图,最后只剩下陆地面积仅78万平方公里的土耳其共和国。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题外话,所以又多说了几句。


(未完待续)

浏览(5458)
thumb_up(1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