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20周年征文

注册日期:2017-11-29
访问总量:132020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洛河:20年出国梦,人生的龙门或沟坎


发表时间:+-

万维读者网(Creadres.Net)20周年有奖征文稿件 

一.天火

  出国大潮中,我的好友L君,失去了音讯!多方打听,上网搜寻,泥牛入海无踪影。


  我和L是老同事,上世纪70-80年代共事于一家骨干军工厂。有一次,工厂要考核当家产品,要求连续供油240小时不能中断。那年头,地区经常停电,油泵的供电难以保证。技术攻关会研究出了高招:利用附近小山头,设置一个50吨的临时油罐,靠压力差为产品试车供油。  厂部把此方案下到基建科,具体的方案设计和施工任务,就落在了我和L的头上。


  风险是明显的:工厂地处多雷山区,一旦油罐遇到落雷绕击,或因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专业设计院不肯接受这种技措项目,我们想推也推不掉;当务之急,就是查找各种设计规范和消防规定,迎接一场严峻的考试。小时候写毛笔字,用来研墨的墨锭上,有金色的“龙门”二字:学子进京赶考,好比鲤鱼跳龙门,为的是升官发财也。而我们现在“迎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我们选用了优质的油罐,管材和避雷针,指定高级焊工施工,还强调在供油试车的时段,必须要有消防车现场监护。在做技术工作的同时,我们又像在编写庭审时的辩护词:“我们所采用的,是最新的设计规范;是新建的上海石化罐区的管理规定“!因为一旦出事,不会有人替你说情,只有紧紧抓住国家规定,才可能保护我们自己。


  在夜半时分,遇到打雷,我和L会同时惊醒,担心油罐安全。我们仿佛是一根绳子拴的两个蚂蚱!“鲤鱼春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我们岂敢奢想成龙,只求早晚平安。


  二.春汛

  1977那个冬天,高考恢复了,一场鲜活的”鲤鱼跳龙门”在中华大地上演,山沟也不例外。数百名工厂子弟,找来了数千本复习资料,数万道复习题,折磨着家长,老师和能答疑的技术人员。


  但没人嫌烦,来问问题的人越多,越感到有面子。解题不但要会,而且要快;考前时间紧迫,小跑着走路的学生,去问谁,也是挑选的。一轮题海下来,L和我等几个人,成了最忙的人。我们重视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常可让学生问一而得十。当然,我们也只能帮学生走出沟坎,而向上攀登,只能靠他们自己。 当有人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们和家长一样地高兴。1978年夏,又是一场高校招生,一场题海巨浪,又有不少子弟获得录取,跳过龙门!


  有了拼搏的青春,是多么美丽!


  L君对高考获得录取的学生,做了个小统计:教师的孩子最有优势;老工人的孩子踏实;农民的孩子刻苦;少言寡语的会计的女儿,学习最认真。父母和家庭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影响长久的。多少年过去,我对他的这个结论,深信不疑。


  那是一个科学的春天,使潜渊多年的臭老九们有了施展身手的空间。恢复高考,使高校有了大发展,有研究生学历的L君如愿以偿去大学当了老师。军工央企开始向地方经济部门转移,我也拿到调令,投身于一个国家特大型企业的建设。


  三.望洋

  再与L君重逢,已经是80年代后期。他到我的城市来参加一个托福考前加强培训班,学习之余常来我家,彻夜长谈。

  L一直有出国梦。考大学时,他首选哈尔滨,想借以学好俄语 -- 当年的第一外语。哈市曾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有着俄国风格的建筑,俄国风味的食品;类似上海有洋泾浜英语,哈市的贩夫走卒,也能弹着舌头,逗笑地讲两句俄语。他放弃了豫园“鱼乐榭”下的锦鲤,吃到的是黑龙江的大马哈鱼(亦称三文鱼。迴游产籽时,熊和战马,都可以靠牠充饥)。


  读研究生兼助教时,L结识了漂亮的女运动员C。异域同乡,你侬我侬,收获了婚姻,又同赴军工三线,生下儿女一双。晚饭后,夫妻俩常常并肩散步,在那年代的山沟,也算不多见的一景。


  离开了朔风吼叫的北方,L立即转攻英语,上班总背着本字典,晚上收听VOA,BBC,跟着“英语900句”叽哩咕噜,打下了不错的底子。


  多年准备,面临托福攻关。L尽力复习,调整身心。考试的那天,发挥得不错,还余点时间,L就复核整理,发现自己的橡皮不够理想,卷面仍有炭痕和橡皮擦屑。邻座女考生善解人意,递过来一块4B橡皮,助他把卷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江南贡院,古今赶考鱼跃地;十里秦淮,龙盘虎踞人更美。乘缆车,登钟山,古城嵯峨,江水浩荡,L的心也似长了翅膀!


  四. 剧变

  当L做为公派访问学者,即将动身赴美的时候,突然被取消了资格!


  怎么回事呢?因为有流言,传说他和一个女学生关系亲密,准备同去美国会合。C听闻后如何能忍,便向学校举报,说L打算出去后,就再不回国了。多年神仙眷侣,一朝反目成仇。盛怒之下,L提出离婚!后来索性从大学辞职下海,做起产品推销。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L再来访我时,戴着金丝边眼镜,住的是星级宾馆,举手投足像极一个商人,言语中却还是琢磨怎么才能出去。


  我们劝L与C复合:孩子都上大学了,自己已近知天命之年,何必非要出国? L道,近年来做科研,在查找技术资料和专利时,感到其中每一个字的变化都大有深意,如能吃深吃透,可大大节省研究的时间和财力。如出了国,想加学技术情报。他父亲,当年就是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学贯中西,曾任民国要职;  至今,他在美国仍有很多亲友。这些仿佛遗传基因,隐隐对他召唤。

  

  从学校,家庭到社会,人生时时坎坷,处处龙门;而出国,谋求海外经历,使生活变化最为巨大。尽管被“点额” (跳龙门碰青了额头),可是L依然矢志出国,不愿放下梦想中的人生一大跃。


  五.失联

  那次分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L君,听说他后来终于还是去成了美国。传闻颇多,不知真假,我最愿意相信下面这一种:


  L的儿子,女儿先后赴美留学,接着,外孙,孙儿又降生美国。照顾孙辈,中国老人都视为天职,无怨无悔,L和C难免要在儿女家碰见。孙辈日渐长大,祖辈日益轻松,这可有可无的家庭位置,竟然把L和C推进了同一个战壕,成了战友。后来,他们告别美国,回到了上海的石库门老宅。他们改寄希望于后辈,尤其是孙辈;孙辈们如能讲着地道的英语和汉语,要学贯西中,应该比老一辈容易。


  人有了把年纪,难免念旧追昔。我们同学会,白首相聚多次,可有些人总是不到,或许是因为青葱年代在校园恋爱或者历次运动中受了点伤;也有人不愿(或不能)把单位和地址告诉别人,从而失联。


  L君是我多年敬重的朋友,我写这篇文章,希望他能看到。无论身在何时何地,愿他一如当年,才华横溢,壮心不已!


  六.后记

  人生的龙门(或曰沟坎)难以避免!在就业,升学,出国和家庭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折磨和困难。在这个关键时刻,个人和家庭怎样处置?怎样地进行成功的跳跃?


  每个人有自己的领悟。每个时代有它的故事。

(Creaders.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有奖征文请点击:http://www.creaders.net/events/zhengwen2018/


浏览(15760)
thumb_up(3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