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苑梦客

注册日期:2009-05-01
访问总量:486353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我的2017:寻根之年


发表时间:+-

2017已成过去,2018年刚刚拉开帷幕。盘点2017年,从岁首到年尾都很忙,也颇有成就感,心里很感恩。 

从去年四月开始,我暂停写博客,除了完成两部书稿外,便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编写家谱。如今两部书稿已交出版社,家谱已于去年底出版,大十六开本,全彩铜板印刷,共九十页。 

编写家谱的念头是去年春节回国期间产生的。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回河南老家过春节,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乡情,看到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乡亲们的生活也在逐渐改善,感到很欣慰。同时也看到亲人们都在渐渐老去,心中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家乡的年轻一辈几乎没有人认识我。家乡也变了,变得物非人也非,年轻人我一个也不认识,同辈的很多人我已经记不起名字了,我认识的老人也所剩无几了。父亲已经八十多岁,记忆力不佳,了解家族故事的其他同辈人也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们一旦离去,家族记忆就可能中断、湮灭,这是很可惜的。

所以,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抢救家族记忆的紧迫感,在家乡短短两周时间里,便利用一切机会动员,和族人商议编写一部赵氏家谱,追踪先人的历史踪迹,并为先人立碑。 

于是立即着手联络,但如今家人散布四方,逐一采访根本不可能。曾听说有人为了撰写家谱,辞掉工作,驾车全国各地采访,本人实在做不到这一点。好在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信息交流、传输非常方便,利用已经建好的家族微信平台发布信息要求,规定截止日期,所需大部分文字资料和照片都比较方便快捷地得到了。

接下来是研究家族历史,包括姓氏源流,本家族来源,故居乡里之历史变迁,并编制谱系树和个人简历,绘制家族成员分布图、编排图片资料等。做起来才知道,这实在是一项大工程,要查阅县志等大量文献资料,研究家谱撰写体例、方法等。对家人提供的资料还要反复核实。编写、校订、排版一条龙,一气呵成,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家谱出版以后,家人纷纷向我表示祝贺,感谢,说我为家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而我则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中国撰写家谱历史久远。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王室都有自己的家谱,后人曾整理编成《五帝记》、《帝系》、《世本》等,汉代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详细研究了这些皇室家谱,写成了《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等。汉代以后,官宦和平民都有记录家谱者,目的是“奠世系,辨昭穆”。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门阀制度盛行,家谱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甚至成立了专门机构编撰私人家谱,以评定姓氏高下尊卑。唐末黄巾起义彻底摧毁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官修家谱亦告终止。赵宋王朝建立后,私撰家谱盛行,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和苏洵都编写了各自的家谱,并提出了编修原则和具体方法、体例等,成为后世家谱编撰的一种定例。二人都是使用“小宗之法”,即以五世祖作为家族始祖。 

本人编撰的赵氏家谱大致上也采用欧苏体例,以赵氏可追溯之五世祖作为赵氏家族始祖。编纂目的无非尊祖、敬宗、睦族。本人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元代蒙古皇室婚姻,因此对谱系、传记的编写方法比较熟悉,用于编写自己的家谱,可谓驾轻就熟。读圣经,许多章节里大量篇幅都用于记载家谱源流,从亚伯拉罕直到耶稣基督,都有详细记载,由此可见犹太民族对家谱的重视程度。即使在今天,有很多人仍然有一种寻根的冲动,想知道自己究竟从何而来。据报道,今年亚马逊网站上卖得最火的服务之一是DNA测试血缘关系,可见现代人仍然非常重视自己的出身。只需给提供测试服务的实验室寄去唾液样本,交付一百多美元,两周之内便可上网查看结果。但是,DNA测试只能确定你的血液中有什么人种的成分,比如汉人、越南人、蒙古人、土耳其人、芬兰人、日耳曼人等等,并不能确切地告诉你,你的祖先是从何处起源的,向何处迁移,在何处发展的,因此对编写家谱用处并不大。 

赵姓为百家姓之首,其起源和发展都很富有戏剧性。赵姓在历史上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曾被灭族,灭国,但也曾独立建国。赵姓建立的宋朝曾是中华文化的巅峰。 

赵姓在宋代被定为百家姓之首,目前为中国第七大姓,人口两千七百多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29%。河南是赵姓第一大省,占全国赵姓人口的18.1%,其次是山东省,占11%,再其次是四川省,占9.3%。赵姓占河南省总人口的5%。 

赵姓的远古血缘祖先为东夷族的分支鸟夷族的伯益。东夷族和西羌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风文化和龙文化的两个源头。东夷族的始祖是太暤伏羲氏和少暤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东夷族起源于河北燕山山脉一带,后来因人口繁衍,大部分南迁到山东半岛的台山山脉一带。在迁徙过程中,东夷族分成了人夷、鸟夷、郁夷三大族,其中鸟夷是赵姓的始祖。 赵氏家族的图腾是凤凰,赵姓始祖伯益精于驯鸟,且通鸟语。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曰:“益,伯翳也,秦、赵之祖。”伯益为皋陶之长子,皋陶是少暤金天氏的曾孙,也就是女修的孙子,大业的儿子。少暤是传说中的上古五帝之一,他是中国手工业和乐器的创始人,而且还是华夏第一位天文历法家。他的女儿名叫女修,长得非常美丽,喜欢花鸟,传说有一天她吃了一枚玄鸟蛋,因而怀孕,生下了大业。伯益被舜帝赐予赢姓,并娶舜的女儿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大廉,为鸟俗氏。大廉的长子名费昌,生活在夏桀时代。为逃避夏桀的暴虐统治,率全家逃到商国,联合商汤和伊尹灭掉了夏朝,被封为诸侯,其子孙遍布九州。其后裔或入朝为官,或在地方为官。赵姓祖先有恶来者曾任商纣王贴身警卫,周武王伐纣时以身殉职。 

鸟俗氏后裔造父因有功于周穆王而得赐赵城,他成为赵姓的始祖,开始了振兴赵姓的历程。此后,赵姓离开周朝,进入晋国。传说造父献给周穆王八匹良马,甚得穆王喜悦,赐城赵城,即今陕西赵城县。赵姓由此而得为姓。赵姓祖先奄父曾帮助周宣王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但在公元前789年伐姜戎的“千亩之战”中战败,宣王几乎被俘,幸亏奄父之子叔带及时救驾,才保住一命。叔带自然得到周宣王重用,被任命为执政。宣王崩,周幽王即位后,叔带遭到排斥,因此他离开周朝,投奔晋国,被任命为晋国国卿,从此赵氏一族在晋国站稳了脚跟。叔带下传四世至公明。公明生二子,长子共孟,次子夙。 

赵夙事晋献公,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赵夙奉命率晋军伐霍、魏、耿三国,立了大功,晋献公把耿国地盘赐给赵夙。赵夙之子赵衰辅佐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最后利用秦国和晋国的矛盾,帮助重耳返国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文公。文公赐给赵衰一块采邑叫做原,赵衰成为原大夫。 

晋文公去世后,晋襄公即位,六年后卒,赵衰同年卒。赵衰去世前两年,其子赵盾代其任国政。此时太子夷皋年幼,赵盾立太子为晋灵公,独揽朝政长达十年之久。晋灵公长大后,欲谋杀赵盾,赵盾被迫逃亡国外,尚未逃出国境,他的族弟赵穿便刺杀了晋灵公,立晋襄公弟弟黑臀为君,是为成公。赵盾返回都城,仍任国政。此事成为赵盾一大罪名,也是赵氏一族遭大难的原因。 

晋景公(前588-581)在位时,赵盾去世,其子赵朔继承其爵位,娶晋成公姐姐为妻,当年怀孕,未及分娩,赵氏便被晋灵公宠臣屠岸贾灭族。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任晋国司寇,掌管全国刑狱、纠察。赵盾死后,他便开始追究赵盾弑君之罪,尽灭赵氏一族。赵姓此时在晋国已成为显贵大族,不曾想突遭灭族大祸,赵姓家族成员几乎全部遇害,只留下一个遗腹子。 

赵朔怀孕的妻子被门人杵臼、程婴藏匿于家中。不久,赵朔妻生下一子,屠岸贾得知后,率兵搜查二家,赵朔的妻子把婴儿放进袖子里藏匿,心中祷告说:“如果天意要绝赵氏宗族,你就去哭吧;如果天意不绝赵氏之裔,你就应该不出声。”婴儿果然没有哭泣,躲过一劫。杵臼、程婴后采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法,保住赵氏血脉,杵臼为施展计谋死于乱刀之下,程婴抱着真正的赵氏孤儿藏身山洞十五年。晋国大元帅韩厥施巧计,利用晋景公患病之机,使人占卜,曰:“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必须恢复赵氏采邑与爵位病才能好。晋景公问赵姓是否还有后人,韩厥如实相告。于是晋景公和韩厥把赵氏孤儿偷偷接入宫中,借韩厥兵权,拜赵氏孤儿与程婴为将,率军攻杀屠岸贾,灭屠岸贾全族。赵氏孤儿名赵武,从此承担起复兴家族的重任。赵家经历灭族惨祸之后,赵氏孤儿赵武于公元前548年出任晋国正卿,赵氏中兴,再次登上晋国权力巅峰。赵武生成,成生殃,赵殃即史上有名的赵简子。此后,赵简子和赵襄子两代人完成了赵氏独立建国的使命,韩、赵、魏三家分晋,赵襄子成为春秋七雄之一的赵国开国之君。

自叔带入晋,到赵襄子建国共经历了十一代,赵氏经历了由大夫而执政,再分国为君的业绩。三家分晋是中国战国时代开始的标志,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公元前403年,周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至公元前377年,三家分晋完成,晋国灭亡。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加封赵襄子之孙、赵献子之子赵籍为赵侯。从此以后,历史上的很多典故成语都和赵氏有关,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长平之战”,“廉颇老矣”,“毛遂自荐”,“纸上谈兵”等。公元前260年,赵国和秦国进行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昏庸的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导致惨败,赵括被杀,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国一蹶不振。公元前222年,赵国灭亡。中原赵姓遭秦除灭,但仍有赵姓人逃亡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避难,五代时白族贵族赵善建立大天兴国。代王赵嘉投降秦国,受到礼遇,派他出西戎,从此形成了世居天水的赵姓望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赵佗率军攻百越。秦亡后,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汉代三十多家赵姓封侯,几乎一半出自西戎赵王赵公辅宗族。赵姓四人在唐朝拜相。数代以后,赵氏终于再次入主中原,建立宋朝。元灭南宋,赵姓宗族散居四方。在元明清乃至现代,赵氏族人或文或武,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关于秦赵一家说 

战国时代秦姓建立秦国,赵姓建立赵国。两国为争夺霸权发动战争,最后秦国战胜了赵国,统一天下。秦国甚至活埋了赵国降卒四十万,并追杀赵姓王族,流放赵王迁于湖北房县。 但说起来,这实在是骨肉相残,因为赵姓和秦姓本是一家,出自同一祖先。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是历史事实,司马迁在《史记 》中对此有明确记载。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名嬴政,也叫赵政。据 《史记-赵世家》云: “赵之先与秦共祖”, 若追溯其最早的 “共祖”, 当推 “大业”。 

后世一些史学家对秦赵一家说表示怀疑,如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提出,“五帝三王是一家 , 都是黄帝的子孙, 那完全是人为, 那是在中国统一前后 ( 即赢秦前后 ) 为消除各种氏族的畛域起见所生出的大一统的要求”。但这种观点失之武断,缺乏根据,因此已被学界否定。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而在《赵世家》中则记载,“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将黄帝裔孙颛顼帝列为赵姓的血缘祖先。经学者研究,秦赵共祖并非穿凿附会,毫无根据,而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现代学者对考古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秦赵二姓有着共同的玄鸟图腾崇拜,说明他们都是出自东夷部落;两种文化传统中都缺乏严格的宗法观念;两国墓葬中都发现了屈肢葬,和东夷之地的先民习俗相同,这些都证明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传承。因此,《史记-秦本纪》中所说的“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当属历史事实。

浏览(7927)
thumb_up(14)
评论(12)
  • 当前共有12条评论
  • 枫苑梦客 回复 沁霈

    沁霈新年好!去年实在太忙了,博客也撂荒了。今年依然很忙,有一本翻译的书,一本古籍整理的书要完成。

    屏蔽 举报回复
  • 枫苑梦客 回复 花蜜蜂

    有人提出了很多纯种汉人的特征,除了眼睛、鼻子特征外,还有新生婴儿屁股上有青斑,小脚趾分叉等,但科学家的研究似乎证明,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种的汉族人,甚至连汉族的概念,在DNA检测下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和北方多民族长期融合有关。

    屏蔽 举报回复
  • 沁霈

    枫苑,难怪很久不见踪迹了,原来忙这些大事去了。编撰家谱,那可是一件大工程啊!确实是功德无量,而且还出版了两本书,这2017年收获不小啊!再接再厉,祝2018年更上一层楼!

    屏蔽 举报回复
  • 花蜜蜂

    中国的北方民族跟匈奴和契丹人混血,互相融合贯通。后来的蒙古人又跟汉人混血,汉族人中小眼睛和高颧骨,高大健壮体型,多数是蒙古人的基因;

    蒙古人统治俄罗斯300年,跟高加索人混血,俄罗斯许多白人是黑头发。现在的那几个分离出来的斯坦国,人民一看就是明显的蒙古族人后裔。

    汉族人混没混蒙古人的血,据说还有两个特征:一是手脚指甲边有硬倒角皮,二是腋下有狐臭。这种基因代代相传,洗不掉的。俄罗斯人恨自己的体味,怪罪蒙古人。俄罗斯人一直恨中国人,其实是恨蒙古人,完全恨错了。

    嘿嘿嘿!

    屏蔽 举报回复
  • 枫苑梦客 回复 lone-shepherd

    牧人兄新年快乐!去年做的事,出版家谱最让我有种成就感。

    屏蔽 举报回复
  • 枫苑梦客 回复 花蜜蜂

    说的是啊,中华民族就龙文化和风文化两个源头,追溯起来,很可能是同一个老祖宗。我这次编写家谱就有几个重大发现,其中之一就是秦国和赵国原来也是同一祖先,秦始皇也姓赵,秦嬴政也叫赵政。

    屏蔽 举报回复
  • lone-shepherd

    梦客兄过去一年成绩不凡啊,特别是编纂族谱,功德无量。

    梦客兄新年健康快乐。

    屏蔽 举报回复
  • 花蜜蜂

    阿妞姑的姓氏你只要查一下就可以知道,如果追根溯源,说不定跟毛泽东蒋介石同宗同族,他们的辈份可能恰恰是你大爷爷!你骂得好!

    嘿嘿嘿!

    屏蔽 举报回复
  • 花蜜蜂

    中华民族始祖就那么几位,如果追根溯源,寻找到自己的祖宗,说不定会发现,现在你死我活的仇敌,恰恰是自己的同宗同族,叔伯长辈,兄弟姐妹,子子孙孙。

    哈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枫苑梦客 回复 阿妞不牛

    阿妞新年好!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