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郎对峙给中国带来契机
中印在西藏洞郎地区对峙已有两个月了。网上大多都注重“战与不战”、“谁输谁赢”和“面子里子”的问题,却很少有人从军事政治角度分析此事件给中国带来的契机。撇开意识形态之争,这个契机可用十六字来表征:
峙而不战,乘机布局,抓紧演练,东西压境
下面详解这四条方针。
(1)峙而不战
洞郎地区呈口袋状,易攻不易守。一旦打起来,印军从南边佯攻,东西两侧夹攻,很容易将洞郎境内的中国守军包饺子。为今之计,何不以三五百兵卒几十顶帐篷泡蘑菇,牵制印军,别作良图。洞郎与印度并不接壤,印军侵入在国际上不占理,中方可以此为由一方面做文宣,一方面徐徐行事(见下面三条方针)。此外,根据国内外政治环境,中国在洞郎地区用兵还真不大好玩。打赢了,“一代一路”在东南亚地区的推行将受到影响;打输了则“国耻”统统都算在小习头上,朝中“反反腐”干部进而逼宫也是有可能的。对习中央而言,目前较为适合的策略应是“峙而不战”。
(2)乘机布局
“峙而不战”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过去几十年经济大发展时期,顾及世界舆论,为了招商引资,中国在西藏并没有多少守军。现在印度已经入侵中国领土,从国家安全之高度,中国可以堂而皇之布局,包括大量派兵长期安营扎寨,引进各个兵种军种(火箭军、坦克部队、空军、电子对抗、特种兵等),打造高原后勤保障系统,加强军事设施与补给线的建设,并成立隐形的第六战区—西藏战区,直接由中央军委提调。同时加强地方武装与治安,顺手将“藏独”的隐患也一并灭掉。西方媒体在此情况下只能干瞪眼,因为在美国国家安全从来都是高于一切的,“准战争状态”下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
(3)抓紧演练
中国军队缺乏在高原作战的经验与军需设备。1962年的战例,除了鼓舞些许士气,于现代战争指导意义并不大。如何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整合各军兵种,各色各类武器装备,使其在立体作战中协调有序,充分发挥作用,并能够保持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波的强劲打击力量,必须经过长期演练才能逐步形成。“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所以,印军在洞郎玩耍推土机之日,正是共军在高原操练国之重器之时。
(4)东西压境
中印间的领土之争并不在洞郎,而在相互接壤的东西两线。一旦中印开打(无论谁先动手),必将在这两线附近的区域较劲,所以主力部队应摆在这些地区。东西战线安了,洞郎弹丸之地的清剿乃分分钟的事。
韫栋砳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