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桩

注册日期:2014-11-04
访问总量:57443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揭露中国学者在期刊上造假作弊


发表时间:+-

    最近爆料,2017年4月21日,美国著名学术出版商Springer发布消息,声称其下的一份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由于作者编造审稿人和审稿意见,证据确凿,为此,撤稿107 篇,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学者的文章。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知道美国的期刊是怎样运行的。美国的期刊多如牛毛,良莠不齐,从最顶尖的一直到可以用钱买文章的野鸡期刊。 

    我曾经是美国数学学会和应用数学学会两本期刊的编辑助理。每本期刊都有一个主编,主编必须是领域里的大拿,或者说是领军人物。主编的任期是三年,但不是硬性规定,可以连续做下去。我工作的期刊,那两位主编教授的任期都超过了十年,他们最后都不愿意干了,这才选了下一任。主编的底下,有大约30多个编委,这30 多个编委来自世界各国,他们也是各个领域里的优秀人物,负责稿件的具体评审过程。

    世界各国寄来的稿件,主编有权力擅自拒绝和接受,但是美国的主编从来不滥用权力,至少我工作的主编,我亲眼看到的,他们都是学府五斗,却又谦谦君子,做事绝对公正可靠。稿件会先按专业分配到某一位编委,编委再送到两三个审稿人那里,如果有必要,甚至会有四个,五个审稿人。根据审稿人的建议和编委自己的判断,编委和主编决定接受,拒绝,或者建议修改后再接受。

    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把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寄给作者同时,把所有的审稿人的名字隐去。无论作者的文章是被接受,被拒绝,还是建议修改,作者只能看到评议的内容,却不知道是谁写的。这是个职业道德,大家都心知肚明。曾经也发生过泄露审稿人的姓名,甚至被威胁,要闹到法庭,但这是极少发生的偶然事件。

    在这样的操作运行下,这种体系总的来说是比较公平的。编委找到的审稿人通常是文章所研究问题的专家,审稿意见也很具体,一般没有空话和套话。如果两位审稿人的意见不一致,编委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个体系下舞弊作假的可能很小。

    但凡事总有例外。在我做编辑助理时,编委和审稿人中间的来往主要还是通过邮件,或最多是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的。审稿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也是编辑或编辑助理自己找来的。现在,大部分 期刊的评审过程都在网上实现,这就给心怀鬼胎的人带来了钻空子的机会。

    回头说到 Springer 最近发生的事情,其实,这事情已发生在好几年前,是最近被揭露出来的。国内实行的晋级制度,硬性规定要在某类期刊上发表文章。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学术界掀起一场所谓“冲击SCI杂志”的风潮,我曾经也为此事写过文章(连接: http://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MjM3NTgx),后来愈演愈烈,骗术也越来越高明, 你猜怎么着,他们雇佣了一个中间商,如果想在SCI 上发表一篇文章,五万块,如果想在次一等的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三万块。。。就象买假文凭似的,杂志的等级也标上价值出售。

    那么,中间商又是怎样运转的呢?我上面提到,现在的杂志评审过程大部分是通过网上实现的。在作者投稿的过程中,有些杂志允许作者建议几位审稿人,包括他们的工作单位和电邮地址。中间商就在这个过程中作弊,他们填上有名望的审稿人姓名,编造这些人的假电邮地址。编委很可能真的会请这些审稿人审稿,毕竟这些都是领域内的知名人士和权威嘛,谁会想到这是假的呢?结果,这些编委上当了,中计了。显然,编委没有仔细核对审稿人的电邮地址,要求审稿的电邮去了中间商编造的假邮箱,中间商再送回假的审稿意见——当然是建议接受喽!有了这样的假审稿意见,文章就很可能被接受发表了。

    贪婪的人就不知道有个度,利令智昏,就是这种人的通病。这事情在没被发现之前,越演越神了,搞那么多的假账号也太麻烦,干脆,不同的审稿名人共同享用一个假账号,省了造假的成本。 想出这么一招,我也服了。中国人不能说不聪明,可惜聪明全用在这种地方,精美绝伦的智慧,全耗在了造假作弊上,干这种雕虫小技,中国人是一流的。但是,毕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穿帮也是早晚的事。一旦被揭露,就象多米诺骨牌,全倒塌。

    倒塌后怎么办?没关系,有人为他们讲话。中国科协的某一位负责人对 Springer 的负责人说,“这是你们出版商没有把好关,你们管理上也有问题”。这就等于说,你家来了小偷,这不是小偷的错,而是你家那把锁不够坚固。在我听起来,讲得出这样话的人,不是味着良心说瞎话,就是一个流氓无赖 。认一下错,道一个歉,真有这么难吗?对待这样的强盗逻辑,我无语。

    欺骗造假是严重问题,这种事如果发生在美国,涉案的人必定会受到惩罚。几年前,台湾的一所三四流大学里,一位教授干了和上面同样的事情,揭发出来后,这位教授立即被撤职。

    但是,中国学者造假却鲜有遇到撤职处分的。前几年,我回国时亲眼见到一起恶劣事件。一位在加拿大的中国教授,为了要评上一个奖,用一个名人的名义编造了一封假的推荐信。评奖委员里有一位在美国的中国教授,他发现了猫腻,咦,这封信怎么看也不像出自一个美国人的手,英文写得不伦不类。评委会写了一封信给这位候选人,要他解释一下信中的疑点,结果他不回信。当然,他不敢回,不回,这也等于默认了造假。我几次追踪问询此人的情况,回答使我大跌眼镜:他现在照样神气活现,而且越来越神气。

    所以,那107 个人肯定也不会有什么事,既不会被惩罚,也不会觉得害臊。因为国内有很多科研造假和学术腐败,令人触目惊心 , 虱多不痒,何必大惊小怪。 

    各行各业,从韩寒代笔门,唐骏的西太平洋文凭,陈进汉芯事件,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韩春雨事件。。。这些当事人在学术上的不端,不仅没有觉得可耻,反而显得英雄,理直气壮,有人保护,有人捧场,甚至拥有大量粉丝。时下风气,重视名利,无视道德,这世界怎么了?圣洁总是遭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卑劣却又偏偏发生在中国学者当中,是可忍,孰不可忍!


浏览(3546)
thumb_up(12)
评论(12)
  • 当前共有12条评论
  • 雪山下的绛珠草

    国内的风气每况愈下,为人师表的,早就撕下了遮羞布。看看那些北大教授包女学生的还强词夺理,就彻底失望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芹泥

    芹姑娘刚旅行回来,时差还没转过来呢,一定很累吧? 想让你好好休息,不敢惊动你,故悄悄地贴博文。妹妹一觉醒来,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又爬到姐姐院子里来啦?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大鼎木姐姐檄文。 学术界教育界造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司空见惯,没有人认为这是怪象,你不造假,你会被业界淘汰。 设想如果学术界从上到下80%的人都多多少少有造假行为,你怎么惩罚?

    木姐姐应该多写一些这样的文章。

    屏蔽 举报回复
  • gmuoruo 回复 木桩

    哈,哈,你的语言没有冲撞和冒犯我,但你的逻辑有一点:

    怪罪制度?制度不是土共制定,靠枪维持的么?怪制度就是反党啦。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gmuoruo

    gmuoruo 先生,我没有漏看“碰到土共国”,我是故意在回避,因为用这样的字眼骂祖国,我感觉不舒服。

    “土共”里的确有不少坏人,干了不少坏事,但也有不少好人。再说,这事和“土共”没有关系,这是制度问题。如果制度健全,立下规矩,犯法犯错就罚钱,能有多少人会作弊?

    恕我直言,希望我的语言没有冲撞和冒犯您。

    屏蔽 举报回复
  • gmuoruo 回复 木桩

    你漏看了“碰到土共国“这个前提。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blee1

    哈哈,太无耻了?有更无耻呢!有位医生理直气壮地责备中间商:“我把钱交给你了,你怎么没有给我把事情办好 ?!”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gmuoruo

    西方学者不是傻子,他们很聪明的,他们的智慧用在正当地方,而不少中国人善于把智慧用在歪门邪道上。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溪谷闲人

    谢谢溪谷先生来访顶贴,祝您周末愉快!

    屏蔽 举报回复
  • blee1

    太无耻了。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