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桩

注册日期:2014-11-04
访问总量:57443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歌剧欣赏(1)- 什么是歌剧


发表时间:+-

    歌剧,意大利語 Opera ,来源于拉丁語“作品”的复数形式 Opus。歌剧的中文意思很确切,顾名思义,就是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但是,歌剧不仅包括舞台上的独唱,重唱和合唱,也包括对白。歌剧是把戏剧,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

    歌剧最早出现在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当时有那么一群人文主义学者组成了一个叫卡梅拉塔(Camerata )的会社,这就是最早期的佛罗伦萨艺术集团。这些知识分子,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唱歌,演奏乐器,讨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和表演风格,借鉴并把古希腊舞台上的悲剧和喜剧重新搬上舞台,把音乐和文字交织在一起,给复古音乐带来了新的形式—— 音乐,芭蕾舞蹈和舞台三位一体。特别是文字和音符,音乐,诗词的相辅相成,他们认为,创造出文字和歌唱水乳交融的音乐,是复兴希腊-罗马音乐的最佳途径。当时,佛罗伦萨的梅迪奇(Medici)家属在银行界,宗教界和政界很有地位,出于婚丧喜庆场合的需要,在客观上催生和资助了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然后,意大利的歌剧传播到了欧洲各国。德国的作曲家Heinrich Schütz, 法国的作曲家Jean-Baptiste Lully, 和英国的作曲家Henry Purcell,相继在自己的国家里开创了歌剧的先驱。尽管歌剧逐渐普及于欧洲,蔓延至俄罗斯,甚至中东和远东,一直到18 世纪,意大利的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1778 年,在意大利的城市米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斯卡拉大剧院,Teatro alla Scala。

     之后,欧洲各国相续建造了巴洛克式的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人们熟知的金色大厅),巴黎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直至二十世纪,出现了现代建筑的歌剧院,例如德国的柏林歌剧院,澳洲的雪尼歌剧院;二十一世纪,中国在北京建造了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的观众座席往往排成圆形或弧形,前低后高,为什么?这是因为文艺复兴时代还没有麦克风这样先进的器具。演员在台上唱歌,声音只能传播到前几排的观众。歌剧院的特殊设计,是借助声音反射和共振的原理来增强歌手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在唱歌技术上,创造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唱法——Bel Canto (Bel Canto = 优美唱法,中文正式翻译为美声唱法)。这种唱法和以前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声的方法,当声带发出嗓音之后,利用腹部和胸腔呼吸,这样大大地增加了发声通道里的空气流量,在声带的震动下带动的气流, 经过小舌和软齶,在头部产生共鸣,在歌手的控制下产生特殊的声学上的效果。

    19 世纪,像卡鲁索(Enrico Caruso), 吉利 (Beniamino Gigli),那样传奇般的意大利美声歌唱家,为歌剧带来了它的高峰时期,或者说,黄金时代。 他们的声音之所以有那样强大的穿透力和持续力,丰富的音质和优美的音色,靠得就是这种美声唱法,他们能在一个诺大的剧场把声音传播到每个角落。

    男性美声根据音色的不同分好几种类型:男高音(Tenor),一般是指音域跨度为 C3 – C5共15 度1477194592591433.jpg的歌唱家;男中音(Baritone)一般音域跨度为

G2 – G4;男低音(Bass)一般音域跨度为 F2-E4; 

    其中最重要,最广泛的是男高音中的抒情男高音, 强调音色的明亮, 声音优美柔和,气息流畅,富于歌唱性。男高音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男主角一般都为男高音歌唱家扮演。

 19世纪,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 Caruso(1873 –1921)首当最成功的男高音鼻祖,卡鲁索被认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是第一个把歌唱节目录制成唱片的歌唱家。

  20世纪,我们熟悉的有三大男高音:意大利的帕瓦罗蒂(Pavarotti),西班牙的多明戈 (Domingo) 和卡雷拉斯(Carreras)。

images-2.jpg  

blob.png

美声中的女高音(Soprano),是歌唱中最高的声部,她们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和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其中抒情女高音是最为重要的女高音                                                                                                                                                           

世界上名声显赫的女高音有希腊的 Maria Callas(1923),澳大利亚的 Joan Sutherland(1926);德国的 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有美国的Renée Fleming (1959),   俄罗斯的 Anna Netrebko (1971) 和德国的Diana Damrau (1971),  当然还有更多非常有名望的歌唱  艺术家,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Maria Callas.JPG        th.jpg     Anna_Netrebko.jpg

    歌剧中,台词(word 或者 lyric)都谱上相应的音符(notes 构成的melody)。最初都是比较严肃的朗诵般的诉讼,配上简单的乐器伴奏。后来在风格上面的发展,常见到的台词朗诵的情节,反而被乐队伴奏下的歌手夺走风采。通常一部歌剧中常有数个“咏叹调”(Aria),有时也称为“抒情调”,广为人知的几首咏叹调成为独唱音乐会中的保留节目。

    歌剧故事的永恒主题包括善与恶,善的主角往往是男高音和女高音,而代表恶的往往由男低音和女中音来担当。这种约定同中国京剧的脸谱有所类同:英雄往往是红脸长须,坏人往往是黑脸白鼻子。当然,辅助角色也有精彩的片段,例如《茶花女》中的男主角阿芒的父亲乔治,他是个男中音配角,他的演唱和男高音主角的演唱同样感人肺腑。

 歌剧是由文字表达的故事(libretto)配备了音符,勾成了旋律,用唱歌的形式讲故事。按所讲的故事的主題,编成的歌剧也相应反映出不同的风格,对此,常有不那么严格区分的叫法,它們分别如下:

    正歌剧(Opera Seria)——  初衷是了恢复古希腊的音歌唱,很自然,最初的歌都是以著名的古希腊悲和神话人物的旧题材赋以新的艺术形式,而使之更悲壮和感人。理的多半是英雄人物的失败,没落,伴随着烈的情感冲突,格的歌往往是严肃,悲壮,雄。蒙特威第的《奥菲欧》,莫扎特的《唐-璜》可这此类,这种形式的歌18 后期,逐步衰落,变成了历史。

    大歌Grand Opera)——  往往是大题材,大乐队,大场面,除了咏叹调外,往往伴随重唱和大合唱,布景华丽,常有芭蕾舞插入。其实,大歌剧是一种法国式的正歌剧。第的《阿依泰》,《茶花女》,《唐.》,古诺的《浮士德》,罗西尼的《威廉.退》可归入此类

    喜歌Opera Buffa)—— 名思,是指生泼,具有喜剧性格的歌剧体裁,内容常取材于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故事,音乐和唱词较为通俗易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比采的《卡门》(虽然是以悲剧结局)可归入此类。

    滑稽歌Opera Comic)—— 法国式的喜歌剧,有时插入说白,小丑角色,剧情往往幽默调侃,讽刺讥笑,轻松愉快。唐尼采蒂的《军中女郎》,奥伯的《魔鬼兄弟》可归入此类。

    在歌剧艺术历史上,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Wagner,1813)。瓦格纳是诗人和音乐家集于一身的天才,他的贡献就是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瓦格纳歌剧的特征:强调简洁,甚至不再分幕,成了无中断的演出。内容不再叙述过去的历史,而是将来的奇妙幻想。为了达到这些特殊要求,瓦格纳歌剧的舞台设计非常超前,可以前后旋转,上下移动,成了一个立体舞台。据说希特勒非常欣赏瓦格纳的作品,二次大战后,以色列一直拒绝公演他的作品。在歌剧历史上,瓦格纳可算得上最受争议的人物了。瓦格纳创作了很多作品,别具一格,空前绝后。如果一定要我给出定义,我觉得瓦格纳的作品像油画中的抽象派—— 突破传统。 

    除此之外,传统的歌剧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吸收到其它的表演艺术中,比方英国的Andrew Lloyd Webber ,他所创立的Theatrical Musicals 就和歌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许多人甚至把 百老汇的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Cats 称之为歌剧。主要的差别,恐怕就是歌手并不需要歌剧科班出身那样,有着严格的训练以及高度的技巧。

    完成一部歌剧,需要四个组成部分:第一, 导演(Director),舞台演员的选择,交响乐团和音乐的选择,都由导演拍板定案,所以,演出的成功与失败都和他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第二,音乐指挥,这就是交响乐团的指挥家;第三,舞台设计,这里包括了舞台布景,灯光设计,演员的服装; 第四,歌唱演员,舞蹈演员,群众演员。每当一部歌剧演出结束,四个部门的角色, 逐个上台,向观众亮相,致意,谢幕 。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位于美国纽约的林肯中心,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著名歌剧院之一,每年公演约 240 部歌剧。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是19世纪后期建于百老汇 39号大街和 40 号大街之间的一座剧院。1965 年改造成歌剧院,成为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大都会的建筑风格,融合古典和现代的元素,气势磅礴,规模宏大,高达十层楼,3625 个座位,加上122个包厢,可容纳 4000 多名观众。

    歌剧艺术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着危机:首先是观众老年化,据统计,歌剧院现在观众的平均年龄为 64 岁。歌剧是历史的遗产,表现的题材都和过去有关,欣赏歌剧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艺术方面的修养。年轻一代对歌剧并不关心,歌剧院极少有年轻人在场,这个现象,在美国尤为严重,歌剧艺术存在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危机。其次,观众减少就带来财政赤字。要知道,维持一个世界级的大剧院和服持排练歌剧的班子,都需要巨额资金。

    2006 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迎来了新的经理 Peter Gelb。 在 Peter Gelb 的创导下,有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 实况转播。Bloomberg Internet Satellite —— 以纽约为大本营的一个商业机构,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提供了免费使用 HD transmitting,在演出期间,每星期六下午,通过卫星链接,作高清电视实况转播到有专门音响设备的电影院或剧场。在2013-14年中, 全世界已在 66 个国家, 2000 个剧场(其中800 个 在 美国) 有实况转播,纽约大都会由此得到几千万元美金的盈利,观众也增加了很多。这也算是Yankee Ingenuity 的创新精神为歌剧的未来摸索的一条路吧,但愿此路畅通,歌剧能获新生,这可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啊!

   在下文中,我将再与大家分享我个人欣赏歌剧的一些体会。

 


浏览(2811)
thumb_up(10)
评论(29)
  • 当前共有29条评论
  • 金陵梦回

    “蔓延“,歌剧不是瘟疫,不应该用“蔓延”。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老冬儿

    啊呀,冬儿妹妹是带着伤旅游啊,你也太太太。。。贪玩了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回复 木桩

    没有,维也纳可以看的东西太多了,光是博物馆都看不过来。我们只有不到三天的时间,加上我的病腿走路慢,能看的有限。期待以后吧!

    我的腿还在痊愈之中,谢谢MM问候!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老冬儿

    哎呀,冬儿MM 凯旋归来了,这说明你的脚伤彻底痊愈了,欣慰,欣慰!

    维也纳是音乐故乡,想必冬儿MM坐在船上,耳朵里听着斯特劳的《蓝色的多瑙河》,手拧一杯“常相思”,是不是?我猜就是这样的,感觉怎么样?

    有一处常被游客忽略,我倒觉得值得一看,那就是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的旧住宅。我在维也纳的时候,住的地方离那住宅不远,可以步行去那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弗洛伊德的apartment 在那栋公寓的四楼(也许是二楼,记不得了),里面很大,原汁原味,基本上是按主人公原来的摆设,有很多历史性的照片,有一件东西让我难忘,就是那张精神病人的铁床,想想也恐怖,得了精神病,要五花大绑地绑在那张床上。。。 不知道冬妹妹看到了没有?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刚从维也纳回来,太可惜了,去之前没有得到歌剧扫盲。这么好的文章要是我走之前读到就会选择听歌剧。在维也纳我纠结了好一阵,听歌剧还是听管弦乐,最后决定在金色大厅听音乐会而不是在国家歌剧院听歌剧,主要就是对歌剧知之甚少。木桩MM这里介绍得好专业,赞赞赞!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再次谢谢 gugeren 博的解释。我太吹毛求疵了,盯着“假嗓子”不放,因为以前不懂,一听到“假”就反感,以为是唱歌的人不会唱,用假的东东来糊人,现在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屏蔽 举报回复
  • 芹泥

    haha, 好吧,如果东方红都算的话,我自然是算看过歌剧了。谢谢木姐姐介绍,我是蛮爱唱歌的,如果木姐姐看过我那篇“” 筒子楼的歌声“就知道了,但我却一向更喜欢流行歌曲,尤其是校园歌曲。我的声音有些童音,男孩子变声前的声音。歌剧对我来说有些”高端‘了,我实在是够不着呀,还是当个听众比较现实一些。:)

    木姐姐马上到希腊去开会,然后又要到以色列去开会,木姐姐怎么也是文山会海的,而且都是我很感兴趣的地方,要不我去给姐姐当个跟班的秘书好了,lol。

    木姐姐千万多照一些相片,然后回来再给我们一一介绍。

    屏蔽 举报回复
  • gugeren

    呵呵,博主把我当唱歌的内行了。我只是喜欢听歌,算是一个没有特定喜欢的对象的歌迷。特别是喜欢中国民歌。

    博主提到假嗓子,我想了一下。每个人都会用假嗓子,体会到假嗓子与真嗓子的区别,应该是发声的部位不一样。一查,果然是。

    http://iask.sina.com.cn/b/16648048.html

    从生理发声结构上,声带分为声襞(真声带)和前庭襞(假声带)两部分。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芹泥

    芹姑娘怎么可能没看过歌剧呢?中国的《东方红》是歌剧呀,还有朝鲜的《卖花姑娘》。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桩 回复 芹泥

    《我亲爱的爸爸》来自于歌剧《贾尼-斯基基》中的一首咏叹调,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的曲,旋律极为优美。这部歌剧本身并不出名,但是这首咏叹调却一举成名,家喻户晓,流芳百世,所以,我知道你一定知道这首歌。这首歌是我学唱的第一首歌。要学好一门技术,要化很多精力(每天2小时练习),我分不出那么多时间去学唱歌,我就是眼里容不得沙子,要么不干,要干非得干好,那种马马夫夫的活儿我不要的,所以,一共学了三个月,忍痛割爱地停了下来。等我有了空闲,再练习几个月,就录音给你听吧!

    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唱歌没什么了不起的技巧,只要会讲话,就能唱歌,声音完全可以练出来的,芹姑娘也来学学唱歌如何?我们来个二重唱,一个唱高音,一个唱中音,可好听呐!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