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象—玄〔2〕
道之象—玄〔2〕 |
送交者: 小雪 2004年01月26日10:59:3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在上一篇里,我介绍了道圈--作为帮助理解道的对照形像,如果你看懂了,我们现在来开始真正的道学。在跟我在道学遨游的始终,我都建议你先做一个这样的道圈,在道圈上任意横画一条线,做为一个记号。我们先把这个记号叫做起点。 在这篇里主要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怎么回事。 道在中国已经很久远了,道的认识,在文字记载之前就很普遍了。‘道’的最早的记录,就在仓颉造的字里。 周文王的[易经]和老子的[道德经] ,对道的阐述比较完整,有不同在於,老子阐述道本身多一些。[易经]阐述的是‘道’之”理”多一些。 1玄之又玄我们不厌其烦地再回头来读道德经的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于恒道与恒名,我们留到讲述易经的时候分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我参看了不同版本的[道德经],最后给出的断句。 凡闻道者,每当读这第一章的时候,就被吓阻了,因为用以解释什么是道的玄字比道本身还难以理解。而老子又偏偏没有一句话解释什么是玄,可见,在当时的人们的语言概念中,玄的意义是很明白的,无需解释的。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是这样的。 仓颉造玄字的象形和会意里, 玄是个双螺旋结构的统一体。就是”道圈” -----那个道圈, 本来是一条线,一个面, 无始,无终, 无限。但是倘若你在道圈上设定一个起点, 比如就是你在本篇开始时任意画的那条横线,从横线的两端,你就看到了一个对立的两条螺旋线,从横线的两边你就看到一个矛盾的正反两个面. 我们暂时把你任意画的这个横线起名叫限。这个就是你在道圈里设定的限。 (当然假如去掉设定的限,这所谓的两个面其实就是一个面, 两条对立的螺旋线其实就是一条线. 在你看到矛盾,对立,辩证的时候,别忘记时时回望这个完美为一的道圈)那无限,无始,无终的道,在你画了那个横线后,就出现了有限,有始,有终的臆念。这个限,始,终,在道里,是在同一处的,这个就是我们所称的德。德的本意就是一个限,就是一个始终。万物有自己的德,就是有自己的始终,从生到死,就是在‘有’‘限’的道圈上,由始回到背反之始-终。 然后,我们在‘无’‘限’的道圈里理解道的妙—简而易,在‘有’‘限’的道圈里理解这个限界—徼,在确定始和终的限—徼这个界位,始和终是一处,都是始,但是不同的名称,一个是始,一个是背反始-终,这样,我们所谈论始和终,其实还是道象-玄,走一朝回到背反始--终,再走一朝回到原始。还是离不开道之妙:易而简 ,--始终为一而完美。 就是说,人们追求永恒无限好象是一种有始无终的样子,从生到死是有限,从生到不死就是无限和永恒,可惜啊,在道里面,始就是终,你生那天就定了你的死期。有始同时有终,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无始当然也无终,这就是玄之又玄的道恒之所在。所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药的,如果有就是骗钱的。秦始皇是白忙和了,唐太宗是老湖滁了,只有康熙英明,知生死有命的乃是寻着道的。 懂了玄之又玄的始和终的道理,就可以知道生死永恒了。老子说‘出生入死’不言而喻,出生为始,入死为生之背反-死,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为背反之生--死,又玄之为原生(再生),玄之又玄,既得永生。这真是奇妙啊。 (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