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本质,程序和程序干扰
人的本质、道德和道德批判 | |||||
送交者: 哈弗 2004年01月14日16:19:14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人首先是动物,首先必须生存。再进一步,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人必然要维护社会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秩序,因此人总是试图维持某种秩序。道德则是与某种秩序相对应的价值观,那么,有没有独立于具体的秩序形式而存在的‘终极价值’ 呢? 一、人首先是动物人首先是动物,动物最原始的本能是求生,所以人也不能免俗,首先必须生存。脱离了生存,一切的精神、价值观都是空谈。 宗教向人许诺永生,许诺死之后的天堂和超脱。可是,既然死亡是进入天堂的门槛儿,在天堂里是‘永生’,那世俗的一切又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呢?所以才会有一些邪教要再彻底一点,号召信众以销毁自己的生命来撞开天堂之门。 唯物主义者是不相信‘永生’的,人死了化为尘土,精神也随之消逝了。所以,唯物主义把对生命和精神现象的关注放在世俗的层面上。死亡并非是不可探讨的禁忌,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言,死亡意味着终结。这一点倒是和中国的古代哲学有某种相似的地方:把对身后事的探讨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二、人是社会的动物再进一步,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就是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总和。所以人必然要维持社会的存在,人类社会消亡了,个人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 生物进化论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数百万年前,随着很多无意识的群体活动不断地重复,有一种动物的体质和脑量在缓慢地改变着。而当脑的复杂程度超越了某一个限度,思维着精神终于让人从纯自然的动物界中挣脱出来。这正是宗教神学虽然勉强接受了日心说,却对进化论至今耿耿于怀的原因:这与神造万物和人的宗教体系是直接正面冲突的。如果人可以由猴子变来,那神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了。 在这里我想要追问一句:是先有精神现象还是先有人?这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没有精神不成其为人,然而没有人那么精神又有何意义?(其实,只要把‘精神’换成‘神’,就可以对神学提出同样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确认人与动物到底在不同在哪里。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本质的不同还是在于‘复杂’程度不一样。物质复杂到一定程度,就具备了感应能力,随着复杂程度的提高才逐步具备了记忆、条件反射,以至于逻辑推理、情感直觉等非逻辑的精神活动。当然,这种逐步提高的复杂性是一个漫长而不断反馈的过程。有人大概又要说这是跳科学大绳了,我就再问一个问题,在计算机问世之前,人的知识体系中有‘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么?可现在深蓝已经战胜了人类最好的象棋高手!我并无意把思想分解成逻辑电路或者化学反应,但我想指出的是,不是今天我们无法用物质解释和制造思维着的精神,我们就永远都不可能办到这一条,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唯物主义着认为精神现象是物质的异化;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精神现象的产生,不是任何个体行为的结果。是劳动,群体的社会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此,精神,人,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化的。没有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便无所谓人,也无所谓思想。 唯心主义者谈所谓独立于存在的‘终极价值’,这无非是要表明万物的目的性,或者叫道德、伦理属性。试问,如果没有人这些属性还有什么意义?于是神被创造出来填补这个空缺。相反,对于唯物主义者而言,道德的终极价值就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存在。个体的一切反社会的,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都将被视为不‘道德’。 从这个意义上讲,唯心主义的终极价值归根结底是不关心世俗的,而唯物主义的终极价值才是直接关注人的生命和存在的。 三、人类社会需要秩序,不同的秩序对应不同的道德规范人类社会的存在依赖一定的秩序,没有秩序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并且走向消亡,所以人总是试图维持某种秩序。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正是为此服务的。 在原始社会,这种秩序就是原始的生产生活资料共有。任何试图多吃多占的行为,都会因为引起他人的不满而引发冲突,而在生产力极度低下,人在体力上甚至逊于自己的猎物的情况下,这种部落内部的冲突是致命的。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个人生产的劳动成果超出了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这时,人群中的强者继续多劳均得的局面就难以维持了。在这种情况下,私有制度产生了。而私有制度不仅仅具有经济学的意义,更有深刻的政治学的意义。因为,财产成为了奴役、剥削别人的依据,也就为保护私有财产提出了社会制度的要求。对应于私有制度,剥夺和被被剥夺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在私有制内部,剥削本身并不是道德问题,反倒是主张消灭剥削是要受到道德批判的。 然而,问题还不仅止于此。剥削还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是彻底地占有被剥削者的一切(包括生命),还是用土地将被剥削者束缚住,或者用一个自由的劳动力市场来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价值?前者当然最爽,可是却极大地压抑了被剥削者的积极性,并且遭到激烈的反抗。如果剥夺过於残酷,被剥夺者的反抗就会持续而强烈,甚至可能动摇社会稳定的根据。这时,这种剥削制度的存在就是违反人类基本价值观的,不道德的。 而随着被剥夺者的不断觉醒,剥削以至于产生剥削的私有制度是否是‘道德’的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在这种条件下,产生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之后,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矛盾在私有制度的框架之内是不可能解决的,不断重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协调的产物,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於以公有制替代私有制度。在以公有制度为前提的共产主义社会,剥削,换句话说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威胁社会秩序稳定的‘不道德’的行为。 共产主义者试图挑战现有的社会秩序,因而成为资本家和他们的代言人道德批判的对象。同样,共产主义者也以自己的道德规范来批判现有的制度。所以不同的秩序或者规则之间的冲突,正是道德批判的领地。明眼人确实可以看出破绽,双方确实在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在批判对方的道德标准。 如果从更深层的角度上将,一个无法保障社会稳定的制度是与人类终极价值相违背的,是必然要遭到人类唾弃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判断一个社会制度已经丧失了稳定的依据。马克思正是试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面临失稳,而共产主义制度才是最终保证社会稳定的选择。 四、与具体社会制度无关的人类价值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是否存在与具体社会制度无关的普世的人类价值。有人说是‘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我认为这是非常精确深刻的概括。因为无论任何制度,都是人与人互相作用,人与人之间基本的诚信和互相呵护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比如对后代的抚养教育,对曾经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老人的奉养关怀,这些甚至连动物都具备的维持种群延续的本能,在有思想的人这里显然应该发扬光大才对。 有人说共产主义提倡消灭家庭,共产共妻,这是唯物主义者的实用主义行为。消灭作为私有财产最后堡垒的家庭制度确实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但是如果共产主义者要消灭人与人之间公益诚信关怀的关系,那他们的信仰还有什么道德号召力可言呢? 我最后问一个问题:人类的婚姻为什么从原始的群婚状态逐步发展到今天相对稳定的非血缘近亲之间的一夫一妻制度?因为这被人类历史所证实的维持人类种族社会稳定的最佳婚姻制度,不要忘记巴比伦文明是如何衰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