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

注册日期:2015-04-03
访问总量:325086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看中国人的劣根性


发表时间:+-

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看中国人的劣根性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给了爱尔兰裔的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的荣誉退休研究员威廉?塞西尔?坎贝尔(Willian Cecil Campbell)(85)、日本北里大学特别荣誉教授大村 智(80)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85)

 

1.jpg

威廉?塞西尔?坎贝尔

2.jpg

大村 智

3.jpg

屠呦呦

这三位都是一大把岁数了。按照诺奖的规定:不发给不在世的人,再过几年这几位就熬不住了。

坎贝尔已然退休;大村是荣誉教授,也已经不干什么事了;只有屠呦呦是终身研究员。如果屠呦呦还在指导研究,说明中医科学院还是有眼光,虽然屠呦呦是“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据说连英文都不会说,中医科学院还是把屠呦呦奉为宝贝。应该为中医科学院点个赞!中国如果多几个这样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家以后再拿诺贝尔奖就是平常事,没必要每次都大惊小怪了。

中国人一直对诺贝尔奖情有独钟。拿和平奖的人就不说了。而且和平奖自来水分就大,每年都会引起争议。2012年莫言拿了个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激动了一下。不过文学奖终究分量轻了一些。中国人耿耿于怀尚未拿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奖。

如果用诺贝尔奖衡量水平,和平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是衡量个人的成就,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三个科技奖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研究水平。位于中国东邻的日本从1949以来已经15次、18人获得诺贝尔科技奖。这让总是视日本人为“小鬼子”的中国人情何以堪。这还不包括加入外籍的获奖日本人,因为如果这样算,日本人把李远哲也划拉进去了。

20世纪中期以来,有几个和中国有关联的人拿过诺贝尔科学奖: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崔琦、高锟、钱永健和李远哲。不过前6位是外籍华裔,都是外国人,通过在国外获得的研究成果得到诺贝尔奖,中国硬要和人家拉关系,也只能拉近感情关系,和诺贝尔奖的距离一点儿也没变;李远哲生长于台湾,在美国做研究,中国如果把李远哲往自己人的圈子里扒拉,至少现在不合适。而这次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中国自己培养出的科学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内地本土科学家,根红苗正,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一次了。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本是一件好事,圆了中国人多年的诺贝尔梦,可总有一些不和谐音出现,有违中国政府建设“和谐社会”大计。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质问《屠呦呦为什么落选院士》。“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这是拿屠呦呦当枪使,口气酸酸地,为什么人叫屈呢。

新华社的新华网有文章中国多个科学领域领先西方》,“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我国近年来在铁基超导、量子通信、中微子、干细胞、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先后取得了一批原创成果,相关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就是不提青蒿素。言外之意,你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怎么狗眼不识真金,我这儿这么多的成果,你怎么把奖给了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写文章,《除了屠呦呦,还有张亭栋》,“在大型“523任务”研究抗疟疾药物过程中,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是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以个体科研小组模式自由探索性地研究中药抗癌作用过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是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主要发现者。”“屠呦呦的工作有前人的基础,也有她课题组人员起很重要作用。肯定她的作用并不埋没其他人的作用。应该有更详细的历史记载,让人们知道“523任务”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的贡献。”“他们有才能,但并非才华出众,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在合适的工作上,认真做好工作,做出了重要发现。”话里话外,酸啦吧唧地,你们怎么把我忘了?

中国人自古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结,所以历次农民起义军都以此做为口号。唐朝的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北宋初期的王小波谓众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北宋末年的钟相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明末的李自成提出“贵贱均田”;清朝的白莲教提出“教中所获资财,悉以均分”;共产党则说“打土豪,分田地”。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你有我也得有,我没有你为什么能有?宁可大家都没有也不能好处都让一个人占去了。自己绝不能吃亏。在南京大屠杀中,几十个日军押着几千个中国男人走向屠杀场,几千个中国男人没有一个出头反抗,乖乖地让日军杀了。这其中有人大概动过和鬼子拼了的念头,但一想:我拼死了,别人活命了,我多不值得呀,反正要死大家一起死,谁也别占便宜。于是大家都死了。

中国好不容易得了一个诺贝尔科技奖,就有这么多不满意的言论冒出来了,横挑鼻子竖挑眼被认为不够“淡泊名利”、性格直爽的屠呦呦在得知获得诺贝尔奖后赶紧表态,“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

浏览(13833)
thumb_up(26)
评论(31)
  • 当前共有31条评论
  • 芨芨草
    问地主好!地主也是专家啊!诺奖轮流拿,X年落进地主家。鼓掌!
    把我磨成面、烧成灰,下一个炸药奖虽然和我有关,拿奖的就不是我了。哈哈。
    拿到诺奖的人最初也没想着为了诺奖做研究。在这方面有些中国人就可笑了。拍一个电影之前就说这个电影是为了拿奥斯卡奖而拍的。拍好后送去参选,什么也没得到。现在中国科技界选择某些课题,大量投入,说要冲击诺奖。为奖而做,目的不纯,最终也做不出来。
    屏蔽 举报回复
  • 不列颠地主
    说几句题外话。屠教授的诺氏炸药奖向全世界提示了一件事,就是中国人当年一个寻常的技术发现,也可以为人类的福诣做巨大的贡献。这样的事,对一个真正从事一线科研的人,也许是件平常事,因为他们天天在和文献、实验、观察、分析、论证打交道,要想有所成功,总要在理论上有见解,在手段上有突破。在下也从事材料学研究几十年,这方面的雕虫小技还积攒了一些,大的社会贡献没做过,维持一下小地主的光荣称号还行。再说了,无论谁瞧得起咱,愿意合作,都能让他有利可图,要不怎么说咱仗义呢。
    谢谢芨芨草的善意关心,您的名字真可爱!磨成面或烧成灰,说不准再用五粮液一泡,也能提炼出什么素来,下一个炸药奖会有您的名字。
    屏蔽 举报回复
  • 芨芨草
    jcx好!说得真对,如果一个社会容不下批评家,就缺少了言论自由。谁都不能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批评家的责任是要指出做得不足的地方。
    我用“劣根性”也许不太合适,改为“红眼病”或许更确切。
    不管在哪里,围绕一个奖,总是会有不同声音。同行之间更会有勾心斗角的竞争,因为别人站得高了就显出自己的低了。具体到屠呦呦得的这个奖,如果能发给团体,如和平奖,则皆大欢喜。但这个奖只能发给个人,而这次诺奖委员会很看重防病治病,给屠呦呦是因为她首先想到从乙醚里提取青蒿素。成千上万人看见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只有牛顿从这个现象发现了地球引力。解释清楚后大家会觉得没什么神秘的,“换了我我也会想出来”。问题就在牛顿想出来了而别人没想出来。这就是天才和凡才的区别,差的就是这么一小点儿。研究青蒿素的团队有几百人,乙醚是化学实验中一种很普通的溶液,但是谁都没想到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只有屠呦呦想到了,从而使研究顺利进行下去。现在有些文章说屠呦呦不应该得这个奖,应该给谁谁谁,因为别人也做了工作。这就不是批评家的声音,而是气人有的“红眼病”了。现在的科学研究都是一个团队或几个团队联合做的,一个人摇摇试管就发现了一个新东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如这些“批评家”所言,那这次的物理奖得主也不应该拿奖了,因为那不是他们一个人所能完成的。jcx以为如何?愿再闻高见。
    屏蔽 举报回复
  • jcx
    在中国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这么大的事情上,中国的市井小民高兴还来不及,大概没有“不服气”的。“中国人的劣根性”大概不会表现在这个问题上。异议之声应该来自科学界本身。把这说成“酸溜溜”的声音是不是合适?难道我们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言论,思想高度一致”才是一个正常社会应该有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jcx
    如果中国能接受批评家,接受批评的声音,中国才算成熟了。但是,这必须首先确立“言论自由”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屏蔽 举报回复
  • jcx
    随便说。西方科学圈也不都是那么相互尊重,对他人学术成就只有赞扬,没有“说三道四”的。中国长期的政治,社会体制的不合理和混乱造成科学队伍混乱,造成许多问题,必然产生许多不公平,不可思议的想象,在有人得诺贝尔奖后反映出来,也不能完全怪到“中国人的劣根性”上。

    这里评论中有人说:“(大意)如果你不服,自己搞一个重大成就去拿诺贝尔奖呀!”这种说法非常不理性,甚至有点横蛮无理。是不是你对总统不满,他就可说:“我做不好?为什么你不能竞选当个总统呀?”,。。。

    一个社会不能缺少批评家。批评家不是应该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批评别人。至于市井小民的不和谐声音,既不可免,也不足为虑。
    屏蔽 举报回复
  • 芨芨草
    问kutiyama1好!如果kutiyama1认为劣根性不合适,就用尹吉普提议的“红眼病”。我也是才疏学浅,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想到哪就写到哪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芨芨草
    问尹吉普好!尹吉普比我水平高,“红眼病”更确切。多谢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芨芨草
    问_5000好!中国媒体的这个习惯是不好:成名前一味打压,成名后一味吹捧。能够辩证地认识事物才是科学的态度。
    屏蔽 举报回复
  • 芨芨草
    问log_in好!文革中中国科学家顶住重重压力、在恶劣的条件下做出成绩,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为他们点赞!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