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怎么当饭吃?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妈妈买菜,爸爸洗菜,姐姐做饭,哥哥洗碗,妹妹扫地,但有一个弟弟说:‘我就是不关心做饭怎么了!’一件事明明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但却非要说它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这是刘瑜在书中对不关心政治的年轻人打的一个比喻。然而,针对中国的现实,这个比喻应该这样打: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他们吃的饭菜一般都是外卖,但是平时,妈妈买菜玩,爸爸洗菜玩,姐姐做饭玩,哥哥洗碗玩,妹妹扫地玩,弟弟研究菜谱玩。突然间,有人提议道,我们不要吃外卖了,认认真真地做饭给自己吃好不好?于是,他被排斥了。
这才是中国现在面对的真正的政治冷漠。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有不少人赤裸裸宣布自己与政治脱离关系了。宣布自己不关心政治一度成为一件非常潮流,非常有觉悟的事情。当学生们在课堂上初尝“政治课”的滋味时,就明白政治除了跟睡眠息息相关之外,真是个比火星还要遥远的东西。下一步,就是要体面地摆脱它,好让自己既不沾染上这个只有人们无聊到一定程度才会去钻研的科目,又不至于落得类似“政治白痴”这样的丑名。于是,“这是政治家的游戏”,“政治是骗人的”这样的表述突然出现的时候,望眼欲穿的人们顿时大彻大悟、豁然开朗,心中窃喜,表扬自己当时的选择简直太对,实在英明,真是没有料到自己竟有这般远见。从此之后,与政治划清界限,一身轻松。
在这一代年轻人里,关心政治的人或许是最不受欢迎的一种人。生活中我见过一些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些人是热血沸腾的,有些人则沉默不语。然而,他们都同样孤独。在同龄人对他们的评语中,我听到的是“他们真神奇,”“不正常”,“好愤青啊”,“可能受什么打击?”这些话语可能并非贬义,或许还带有敬意,然而其中暗含的意思最确定的一种是:我可不会像他那样。这些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可以很有号召力,也可以默默工作,但他们最终也是单独行动,那些认为他们可远观不可亵玩,从而对他们敬而远之的人们,永远对他们表示精神支持。但是社会责任这东西,毕竟太大,太麻烦,人们还是自己挣钱过日子算了。
说白了,对于政治为何物,受过正统“政治课”教育的人完全搞得一塌糊涂。如果问他们,你关心政治吗?得出的答案可能是,我是理科生。甚至是,我是女孩子啊。没有人觉得政治就是自身,就是你生活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到伤害,政治就是应该怎么过日子。(这也正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大真理。)不知政治为何物,民主恐怕更是面目模糊。但是,他们坚称,他们已经揭开民主的面纱,已经晓得西方民主的本质,已经知道什么是真民主,什么是假民主了。所以,听到有人抱怨或批评不民主,“幼稚”二字就能将其打发掉。“幼稚”并非代表他们否认此人的观点,而是人人都看破红尘,懂得一切抱怨批评,不管怎么犀利,怎么有建设性,都微不足道,说了等于没说,反正也改变不了,所以适应生活才是智者的选择。“适应生活”,“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局为重”这些理念能够到如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地步,堪称我国奇景。一个健康的社会,或者说一个关心政治、关心民主的社会,是懂得关心自身利益的,对自己有责任感的。由于关心自身利益,才会产生活跃的政治氛围和民主氛围。之后,社会就会培养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于是,便懂得去关心他人的利益。然而,一个政治冷漠的社会,则是逃避自身的,进而逃避的是责任和自由,伤害的是自己和别人的利益。他们慌忙地争取着瞬时的喘息机会,而这种机会可以通过顾全大局来获得,就好比主人说,如果你每天不说话,我就会对你好一点。于是你宁愿对自己仍然健在的声带视而不见。主人又说,如果你每天少喝几杯水,我会更爱你。为了得到主人的爱,你觉得少喝几杯水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逻辑。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你好”,“更爱你”变成了让“集体受益”。集体是什么?不知道。但是我们的做法是,一开始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去换取集体的利益,然后为了集体的利益,我们不惜牺牲多数人,甚至是每个人的利益。奇怪的是,好像每个人真的得了益。得了什么益呢?就是麻烦事少了。到最后,麻烦事越少,底线也会不断地被擦除,被模糊,最后,一只只生活幸福、任人宰割的猪便呱呱重生。
在顾全大局演练得炉火纯青的中国,个性显然是一个不入流的品性。然而须知,没有个性就是没有责任感。因此,哪怕潮流一转,“政治家的游戏”种种说法不再流行,而懂政治论民主反过来成为清高的代名词时,很可能一大帮标榜自己是政治粉丝的人仍然是摆脱不了奴隶性格,把政治当作业余爱好以示学识,仍然不知道政治其实可以用来当饭吃。
问题在于,在中国,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政治的功用时,他才明白,自己也不过望梅止渴。他想与能够使用政治的人分享政治权利,可是人家可不觉得这是你干的活。这时他真的糊涂了,不是说政治可以当饭吃吗,怎么碰一碰都不行?这时,他焦头烂额,这边说,小子,这你也敢碰?那边说,我说过的吧,叫你别惹事,你一个人的力量能干些什么。后来,他顿悟了,后来,无数个人,从拒绝关心政治,到企图关心政治,到被政治抛弃,到把玩政治。政治本来是自己的政治,但不是这样的,人家明明白白告诉你,在这里,政治就是别人的政治。所以,这就循环了,“政治是骗人的”就成立了。“懂点政治”,这是个好事情,“参与政治”,完全是没事找事。
所以,我不知道经历过以上种种的中国人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读这本书。民主是个好东西,用刘瑜的话说,民主就是柴米油盐,就是让当权者不要胡作非为。但是,当别人告诉你,你们的柴米油盐问题就别管了,我们来做决定就好了,那你怎么阻止胡作非为?所以,书名中的“细节”二字更让人觉得有超现实主义的喜剧效果。这本书我读了两遍,因为这真的是我这两年看过的最过瘾、最好看的一本书。但我发现自己明显是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看有钱人家摆宴席的可怜心态看的。书中对“多数人的暴政”,“美国的政治正确”,“美国右派抬不起头”,“美好的人性来源于美好的制度”种种精彩讨论,让我心中不禁升腾起一种遥远的兴奋感。《选谁都差不多》中,作者讨论了美国政党是否“给选民提供一个真正的选择”,我想起我也当过一次选民,要选出区里代表,有三个选择,这三个人我谁都不认识,我想找人给我介绍他们一下,那个人说,你填好没有啊,赶紧填一个,我要交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