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注册日期:2014-04-16
访问总量:80484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尼罗河船游散记(七)


发表时间:+-
(三)西岸景点


此行去了卢克索地区尼罗河西岸的三个旅游热点: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哈姬苏神庙(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以及门农巨像(Colossi of Memnon)。去的很不满意,沉痛教训是:无论有无导游,一定要先做家庭作业!!!不要跟老芦一样,先结婚后恋爱!!!

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国18到20王朝(约从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时期的法老和贵族主要陵墓区,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数重要陵墓位于东谷。现在已经开发了62个陵墓,始于图特摩斯一世时期,终于拉美西斯十世或十一世时期。

一 般人知道帝王谷,是因为“娃娃法老”图腾卡蒙。1922年11月4日,英国人霍华德?卡特在此地打开了他的墓穴,被墓中宝藏炫花了眼睛,于焉作出据说是西 方考古学上最重要的发现,也是帝王谷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发现。关于这发现有若干传说,以“法老的诅咒”最为有名,据说进过那墓室的人都不得好死。

我 们去的是东谷,有十多个墓穴对外开放,包括图腾卡蒙的在内。一张门票可以选择参观三个墓穴。我们挑的自然是导游推荐的那三个。据导游说,图腾卡蒙的墓穴其 实是最差的一个,建议我们不要去了。这话倒也不假。他是个娃娃法老,9岁登极,18岁就死了。死时连陵墓都还未修起来,只得匆匆葬入某个贵族为自己预备的 墓穴,其规格当然比不上其他法老的。它主要是以其殉葬品轰动世界,但那些珍宝都在开罗博物馆里,去墓穴参观根本见不着。再说,万一法老的诅咒还没过期失灵 涅?

墓穴都以KV编号(Standing for Kings’Valley,I guess)。我们去的那三个,我就只记得一个KV11。参观时不许照相,导游也不能进去,无人讲解,又未做家庭作业,当然只能是纯粹的外行看热闹了。好 在导游事后趁机兜售照片,50埃镑一本,我买了一份,以后有暇再慢慢琢磨吧。

据导游说,图腾卡蒙其实是个小角色,其墓葬绝对比不上那些大名鼎鼎的法老们。他之所以以墓葬之精美珍奇轰动全世界,是因为其他法老的墓葬都被盗墓贼们掳掠一空,而他的则基本幸存下来了。

此 话大约不假,我参观的墓穴无不空空如也,连棺椁都没有(估计大多数在大英博物馆里,那儿的法老棺椁和木乃伊多到烦人)。但那宏大的规模与精美的壁画仍令人 印象至深。隧道都很长,沿途是一个又一个墓室,开间相当高,毫无局促逼仄之感。墙上都有壁雕和壁画,画面完整,色彩鲜明,与在神庙中那些残缺褪色的壁画壁 雕完全是两回事。毕竟是深埋于地下,未遭专门毁灭古代文明的基督匪徒的毒手。

把从网上勾来的KV11墓室中的壁画贴在这里:



老 芦没文化,只能瞎猜那右边墙上那头戴高冠、手拿钩子的是冥王奥西里斯(Osiris。可不是鞋子哦,人家是九柱神之一,掌管冥间、生育和农业),左边墙上 那两个长着胡狼头的都是丧葬之神阿努比斯(Anubis,此神兼职甚多,负责守护墓葬,是防腐者的保护神,同时还负责称出死者的心脏重量。若死者心脏比羽 毛还重,就将遭到怪兽阿密特的吞噬)。

总之,个人感觉是远比十三陵的所谓“地下宫殿”好看。后者的缺陷是毫无壁画。

第二 个景点是哈姬苏神殿(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就是前文提到的埃及武则天的纪念堂。哈姬苏(Hatshepsut,又译哈特谢普苏特、哈特舍普苏特、赫雀瑟、哈塞普苏等,老芦 专挑短而优美的译名)约公元前1508年-前1458年在世,其生平很像武则天(应该反过来说才对,后生像先生嘛)。

哈姬苏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唯一的嫡女(大老婆生的)。她爹死后,因为没有嫡子,皇位由庶子(小老婆生的)图特摩斯二世继承。因为图特摩斯二世是小老婆养的,算不上血统纯正的太子党,便娶了同父异母姊哈姬苏,以此增加执政合法性。

图 特摩斯二世跟唐高宗一样体弱多病,权力逐渐落到了他姐姐兼老婆手上。图特摩斯二世死后,儿子年幼,哈姬苏便如武则天一般直接称帝,声称自己是太阳神阿蒙的 女儿,改作男装打扮,当上了法老,在位22年。一般认为,她是埃及最成功的法老之一。著名的美国埃及学家Breasted说:“她是我们所知历史上的第一 位伟大女性。”

她的主要政绩,是派出舰队远征到彭特国(Land of Punt,这地方到底在哪儿目前尚有争议),建立了海外贸易航线,使得埃及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她还大兴土木,完成的建筑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任。前文介 绍过的卡纳克神庙的方尖碑就是一例,至今仍是埃及最高的。她的儿子图特摩斯三世前文也提过,就是卢克索神庙的创建人。

哈姬苏神殿由她的首 相兼老姘监造,建在法老孟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公元前2046–1995年在位)的神殿旁边。工程负责人不但从孟特霍特普二世神殿中获得了灵感,后期还把该它当成了采石场,用其石材去盖哈神殿。 但哈神殿的设计远远突破了孟神殿,被认为是古埃及无与伦比的建筑之一。

因为有导游,我行前未作家庭作业,哈姬苏神殿是什么样,一点概念都没有。及至车到了山下,导游指着远处的神殿说:那就是。我一看,呆了:那不是摩登建筑么?难道3500年前的古人能盖出这种建筑来?于是问道:你敢肯定那不是博物馆而是神殿本身?他恼了:这还能错?


哈姬苏神殿远眺

那 小子极不尽职,在大门口为我们买了门票便说,行了,你们坐电瓶车进去吧,我在这儿等你们。我们便只有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展自助游,为此错过了三个重要景 观:一个是哈姬苏舰队从彭特国带回来的没药树(myrrh,据说早已枯死,但树根还在)。二是居然不知道四千年前的孟特霍特普二世神殿就在隔壁。三是错过 了鹰头蛇身像。这些都是我事后在网上查出来的。

于是我只能在照片中寻找孟特霍特普二世神殿。幸亏太太是个步行照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原始资料比较丰富。经过几小时的搜索,我最后将一张远景裁剪放大,才看见了该神殿的遗址,TMD跟警察破案毫无差别:


图中右方是哈姬苏神殿一角。箭头所指处是个平台,台前有斜坡,台上隐隐绰绰似有建筑物残留。整个造型倒的确像哈姬苏神殿。希望没去过的读者记取我的教训,将来若去,一定要代我去凭吊那些错过的景观。




神殿全景,怎么样,气派吧?比毛主席纪念堂何如?这可是3500年前建造的。不知350年后,毛堂尚无恙否?35年倒可能没太大问题。

神殿由三层建筑组成,高约30米,每层楼前都有宽敞的平台,通过正面的宽大石阶与下一层相连。殿堂一律使用方柱支持,未见圆柱。其建筑风格据说是划时代的,启迪影响了后世的建筑。

最 奇妙的是它的天文设计。神殿轴心线的地平经度为116?°,正对着冬至那天的日出方向。阳光照过后墙后,移动到右侧,恰好照亮了站在第二殿门前的冥神像。 此外,庙中的一个透光盒子将一束阳光从中轴线缓慢地移动至阿蒙像上,再投射到跪着的图特摩斯三世像上,最后投射到尼罗河神哈比像上。

上面这段话是从英文维基百科上摘下来的。老芦连那些神像都没找着,遑论发现其复杂的天文设计。有兴趣的读者日后在冬至那天去观察吧。据说埃及的冬天最舒服。


走中间的台阶不如走旁边的斜坡,爬啊!

环顾四周,可见山腰有洞穴,据说是被发掘的贵族墓穴:


回望山下,可见据说是法国人当年建造的住宅:


以及山下无名建筑物废墟:


用长镜头拍摄,分辨率较低,远处朦胧的绿色反而显得幽深,与近景的黄栏杆相映成趣。





这 是二楼平台上陈列的雕塑,从未在别的神庙见过类似风格。埃及的壁雕与希腊浮雕不同,多是所谓“凹浮雕”,其实是雕画。若是雕像则都是全身的。这儿的雕像却 只是头部,而且是非常突出的浮雕,堪称异数。看样子是方柱上的装饰,但寓意何在,无人讲解,无处可查,不明觉厉,只是觉得颇有点现代艺术的风味。其实许多 现代艺术无非是复古。




三楼上的神像。据某家旅游网站介绍,这些雕像都是哈姬苏以冥王奥西里斯的形象出现。但奥西里斯应该一手拿钩子,一手拿连枷才对,不明觉厉。


柱上壁雕,不明觉厉


室内壁画,法老向丧葬之神阿努比斯献祭


阿努比斯接受丰盛的祭品。




守护亡灵的哈托尔女神化身的牛


哈姬苏女王派出舰队前往彭特国。史载,她派出的舰队由5艘大船组成,每艘长21米,有几个帆,载210人,包括水手和30名划桨手。


彩色壁雕,不明觉厉


冥王奥西里斯接受丰盛祭品。这些祭祀图其实是民俗画,反映了当时的食物、用具等。


这 张照片是一位神殿游丐指点我拍摄的。他做手势要我去拍一个铁丝网封闭了的小室。我按他的指点,把相机塞进已被人扯大了的铁丝网眼,拍下了这幅照片,回来看 才意外发现那小室顶部竟然是回回的尖拱券!原来,拱券不是罗马人而是埃及人的发明?那壁画色彩是难得的鲜明,只是不明觉厉。

最后一个景 点是门农巨像(Colossi of Memnon)。门农像共两尊,高18米,脚有2米长,1米厚,重720吨。雕刻的都是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约于公元前1350年建成,距今约3400年。两尊像之间距离约为15米,原来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神殿的入口处的门神。该神殿原来规模宏大,但现 已荡然无存。

这大致就是导游的介绍,说的还没这么详细。我只是记住了那是某法老的像,跟着大伙下车拍完照就走了。回来后补做家庭作业,不对,问题出来了。


这是我拍的照片,共三个神像,远处站着个小的。


左侧神像,由整块巨石雕成,只是开裂破损了。


右侧神像,髋部以下似为整石,以上为多块巨石砌成。


后方神像,貌似原由整石砌成,但若干地方有补缀。基座与座椅有缺失。

然而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其他网上百科,说的都只是两尊像。在网上找到的照片也都只有两尊像,例如这张:


所以,中间远处那尊像,一定是最近才从哪儿搬来的。导游小穆却只字未提!他是谁?网上根本就查不到。

除 此之外,他还忘记介绍(或是根本不知道)若干有趣信息。维基百科介绍,神像的座椅旁有两个较小的雕像,一个是阿蒙霍特普三世他妈,一个是他媳妇。看了这介 绍,我才将照片放大了细找。果然,左边那尊像两侧脚旁都有小人,左脚边(读者右侧)那个破损严重已不可辨,右脚边却俨然站着个美女。雕塑水平相当高,女性 特征相当明显,不像白人,疑似黄人或黑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图片看大图,万维读者可点右键另开窗):


右 边那尊还有趣闻。公元前27年,一场大地震将它震为两段,上半身震落在地,下半身开了个大裂缝。从此,石像就长出了“歌喉”。黎明时分即开始歌唱。有人说 像竖琴弦断了的声音,有的说像是敲击铜钹,有人说像吹哨子。许多严肃的学者包括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塔西陀都证实了这件事。人们纷纷传说,听到那“歌声”能给 人带来好运,神像的名声越来越大,参观者不绝于途,就连几个罗马皇帝都好奇心起,前去看个究竟。不幸的是,公元199年,罗马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遵 照神谕修补了该神像,从此它就拒绝唱歌了。

关于这“歌唱的门农”的科学解释我就不介绍了,只想说一下,门农是荷马史诗中的希腊神话英雄。雕像之所以获得这个名称,我想是希腊人或罗马人张冠李戴的结果。

我真正想交代的,还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此行留下的遗憾和谜团,只有请同好者去弥补和打破了。
浏览(4072)
thumb_up(1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