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购买美精确制导滑翔炸弹 要干什么用?
日本在扩军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不藏着掖着。
最近,日本又准备从美国购买一批特殊的武器装备——精确制导滑翔炸弹。这种武器的采购,再次表明了其野心的扩张。
精确制导滑翔炸弹,学名叫制导滑翔炸弹、滑翔制导炸弹。用咱们军事专家的比喻来说,这就是一种(在空中投放的)长出了“眼睛”和“翅膀”的普通炸弹。
我们知道,自从飞机问世后,人类就多了一种攻击手段。通过飞机投放炸弹,不需要单枪匹马闯入万军之中,就能穿越敌军纵深展开打击,非常有效。
最开始的时候,飞机投放的炸弹都是非常原始粗暴,那就是自由落体。毕竟在那个年代,科学技术也有限,防空手段也不多,这么轰炸成本也低。就算精度比较低,只要使使劲来一个饱和式打击,总能取得一些战果。
但是,随着防空手段的不断出现,轰炸机再想肆无忌惮地飞到敌军上空,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就要求轰炸机提前投放炸弹,然后让炸弹自己向前再飞行一段距离,轰炸机就可以在危险区以外返航。就算炸弹被击毁了,只要保住轰炸机和飞行员,就不算大损失。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炸弹加一个发动机。这个发动机的性能不需要像战斗机那么强,只要能把炸弹推进到敌军阵地即可,这就是动力推进导弹。
动力推进导弹确实挺先进,但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本比较高,而且会增加炸弹的重量,挤压炸药的空间。
于是,军事专家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给炸弹加上“翅膀”,也就是机翼。投放之后,炸弹的机翼会展开,产生升力。这个升力没有推进器那么强,但足以让炸弹在空中滑翔,获得较远的滑行射程,这就是所谓的滑翔炸弹了。
解决了炸弹怎么炸的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炸哪。毕竟滑翔炸弹的打击目标在飞行员的操控范围之外,就算飞得再远,如果不能精准打击目标,那也是浪费。
所以,滑翔炸弹还需要配备一双眼睛,也就是制导系统。如今,炸弹的制导方式也非常多样,比如卫星制导、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复合制导等等。
滑翔用的机翼和制导系统结合在一起,再加上装有弹药的战斗部,就是滑翔制导炸弹了。至于前面的“精确”两个字,其实大家可以理解为并不在专有名词范围内,只是一个描述词。
实际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威廉·冯·西门子就提出了滑翔制导炸弹的概念,不过当时的技术不足以实现。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再一次开始研究这种武器,还利用HS-293滑翔制导炸弹累计击沉总吨位达40万吨的盟军舰艇。不过,当时的技术或也不够先进,滑翔制导炸弹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因此,直到二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技术都没有再进步。
一直到了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普及之后,滑翔制导炸弹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并且随着战场的发展和检验,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型号,比如美国的GBU系列。
GBU-31,是美军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一款制导炸弹,它并非滑翔制导炸弹,而是联合直接攻击炸弹(JDAM)系列的一员。简单来说,就是给自由落体炸弹进行适当改装(如尾翼),使其具备一定的精确打击能力。而日本这一次进口的,也正是这些关键部件。
这是一款重型炸弹,其总重量达到了2000磅,也就是接近1000公斤,可以由几乎所有美军现役战机搭载。这种重型炸弹的特点,就是破坏力极强,可以摧毁大量的防御工事,甚至达到钻地效果。
之前有消息称,去年以色列空袭真主党的战斗中,投放的就是这款武器,给藏身在地下的真主党管理层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GBU-53,则是由美国军工巨头雷神公司集成开发的第二代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其研发项目启动于2006年,在2011年完成关键技术评审,随后开始生产。
据报道,它的弹长为1.8米,弹径0.145米,总重量94.7千克,集成了毫米波主动雷达、成像红外、半主动激光,同时还使用 GPS/惯性导航和数据链。有数据表明,GBU-53对固定目标的最大射程可达110公里,对移动目标(如地面装甲或海上目标)则为72公里左右。
你可能注意到了,这款相对较新的炸弹,重量反而远小于前一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也是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而研发出来的产品。重型炸弹的破坏力确实强,但也比较集中。如果敌军目标比较分散,那就有点杀鸡用牛刀的味道了,太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小型滑翔制导炸弹就更加灵活,通过一架战机同时携带多枚,一次起飞就能轰炸好几个目标,效率非常高,成本也低得多。
这一次,美国公告了这两款武器对日本的军售。具体来说,其出售的是GBU-53精确制导滑翔炸弹及GBU-31配套套件,总价值8200万美元。
对日本来说,进口这两款武器,也意味着他们的军事目标不再局限于自卫。正如他们在2022年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里说的,现在要发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这两款武器的进口,可以弥补其装备库现有的不足,提升其打击能力。
实际上,这段时间以来大家也注意到了,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正在迅速复苏,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消失过。高市早苗强调的国防开支的不断攀升,自然少不了要拿来买美国的武器。
虽然8200万美元在装备采购方面不算大单子,但足以表明日本野心的扩张。全世界更应该一起监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