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履带军车的鼻祖,Marienwagen II运输车

作者:三把刀
发表时间:
+-

虽然德国已经在1918年11月投降,但法国显然不解恨,想要将德国“一撸到底”。十一月革命的出现,让英、法等国意识到有必要让德国政府维持最基本的武装力量,否则一个动乱的德国很可能失去控制,最终同意德国保留一定规模的军、警部队,并且可以拥有一些不太先进的装甲车。

图片十一月革命期间的柏林街头

早在1917年,德国就开发了Marienwagen I坦克,这是一种用越野卡车改装而成4履带坦克,但它没有配备武器,因此很多人认为它应该归于装甲运兵车。Marienwagen I坦克并不成功,它机动性很差,因此没有量产服役。

图片Marienwagen I坦克

戴姆勒公司随后将Marienwagen I和A7V坦克的悬挂技术结合,尝试开发一种半履带运输车,它被命名为Marienwagen II,德军给出了170辆生产合同。由于原材料短缺、工人罢工等原因,到德国投降时只完成了44辆半履带运输车,作战单位实际收到的数量更少,可能为8辆。

图片Marienwagen II运输车

Marienwagen II车重4.5吨,有效运输能力2.5吨,它的动力为一台45马力戴姆勒4缸汽油机,最大行驶速度约10千米/小时。作为德国第一款实用型半履带车,Marienwagen II无疑是成功的,只是当时的局势已不足以支持德国继续大规模建造并服役。

图片Marienwagen II运输车

作为德国第一款正式服役的半履带车,Marienwagen II在技术上无疑是成功的,这种半履带设计结合了履带式和轮式的优点,具有相对优秀的越野能力和运输能力。德国设计师当然不会止步于此, 以运输车为基础进一步尝试开发其他装备。

图片Marienwagen II运输车

可能在德国投降前不久,工程师用Marienwagen II开发了至少一辆自行火炮。照片显示一辆运输车的后甲板上安装了炮座,武器为一门哈奇开斯57毫米炮,火炮可能是缴获的。这款火炮炮口初速度约550米/秒,炮管可以大角度扬起,它除了用于对地作战,也可以充当高射炮。这辆车大概率没有上过战场,只是作为试验车进行测试,后续可能被恢复成了普通运输车状态。

图片自行火炮

在德国投降后不久,部分运输车被改装成了半履带装甲车,正式订单有10辆,实际完成数量不明。装甲车的名称就叫Marienwagen II装甲车,它们在警察部队中服役,参与了1919年的很多警察行动。

图片Marienwagen II装甲车

装甲车获得了全面装甲钢板保护,四面装甲厚度可能为7毫米,顶部为5毫米,就连悬挂两侧都有钢板保护。在车顶的圆筒形炮塔内,有一挺7.92毫米水冷机枪,它由炮手一人操作。车长和驾驶员并排坐在驾驶室内,通过正面的小窗口观察。考虑到装甲车后部仍有宽敞的封闭式空间,它很可能可以充当装甲运兵车。

图片Marienwagen II装甲车

德国并非Marienwagen II的唯一用户,据称一战后新成立的拉脱维亚陆军获得了3或4辆运输车,它们被当作人员运输车或火炮牵引车。不清楚这些车辆具体服役到什么时候,可能不会太久,因为它们数量太少了,这导致维护成本增加。

图片拉脱维亚的运输车

戴姆勒公司在一战后打算继续挖掘Marienwagen II的潜力,将其升级为Marienwagen III全履带车,不过计算认为它的油耗太高,实用性很差,因此这个项目没有付诸实际。作为德国半履带车的鼻祖,Marienwagen II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确实找到了一个折中方案,此后德国对半履带车情有独钟,二战期间广泛使用半履带牵引车、半履带装甲车,甚至还有小型的半履带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