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应对俄罗斯乏力 恐面临“珍珠港时刻”
前立陶宛外长加布里埃乌斯·兰茨贝尔吉斯发出严厉警告,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动的混合战正将欧洲推向一场致命的“珍珠港时刻”。
这位去年11月卸任的波罗的海国家前外交负责人在10月5日(周日)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表示,面对俄罗斯的边缘政策,北约当前“毫无作为”,这种纵容正在让西方一步步靠近全面冲突的危险边缘。
兰茨贝尔吉斯的担忧,源于近期俄罗斯升级的地缘安全事件。
上个月,多架不明身份的无人机侵入波兰领空,迫使北约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召开紧急磋商会议,这是北约首次因俄罗斯相关空中威胁采取正式集体响应机制。俄罗斯MiG-31战斗机还曾短暂进入爱沙尼亚,而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国际机场也因数个来历不明的热气球接近飞行区域,被迫临时关闭。
面对接连不断的挑衅,兰茨贝尔吉斯在采访中反问:“我们放任局势一次次升级,却始终没有给出像样的应对。照此下去,欧洲必将迎来自己的‘珍珠港时刻’。到那时,局势升级到无法忽视的地步,西方才会猛然惊醒,但一切可能都晚了。”
作为北约东翼国家前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对俄罗斯的威胁有着更直接的感知。他回忆,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俄情报机构就对欧洲发起过破坏行动,包括纵火、切断海底电缆、发动网络攻击、干预他国选举等。
他说:“2022年我就呼吁北约采取行动,可现在局势明明在明显升级,我们还是毫无作为。”
对于外界常用“混合战”、“灰色地带”描述俄罗斯的敌意行为,兰茨贝尔吉斯并不认同。
“我更愿意称其为‘军事行动’,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俄罗斯军方精心策划的,有明确的军事和政治目标,是针对西方的‘特别军事行动’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北约官员及分析师指出,俄罗斯的无人机战术本质是试探北约的决心、试探联盟的红线、试探西方的容忍极限。
兰茨贝尔吉斯认为:“普京现在已经摸透了规则:20架无人机飞入波兰,最多触发北约第四条款;战机闯入爱沙尼亚领空12分钟,还达不到触发第五条款的程度。他一定会沿着这条线继续往前推。”
尽管北约已启动“东部哨兵”空中巡逻计划,并加快部署“无人机防御墙”,但兰茨贝尔吉斯认为,这些措施仍停留在防御层面,缺乏清晰的反制红线。
他主张设立可执行的威慑机制,例如明确警告俄罗斯:一旦再发生类似入侵,乌克兰将立即获得远程打击武器支持,如德国“金牛座”巡航导弹或美国“战斧”导弹,用于打击俄境内无人机发射基地。
他表示:“关键不在于是否立刻执行,而在于让对手相信我们有决心。现在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