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H先驱,到底是日本还是加拿大?
说到直升机驱逐舰,很容易想到日本榛名级、白根级驱逐舰,其实日本是抄袭了加拿大的作业,直升机驱逐舰的先驱是加拿大圣·洛朗级驱逐舰。
一
圣·洛朗级驱逐舰英文为St. Laurent-class destroyers,也有翻译成“圣·劳伦特”级驱逐舰,是加拿大皇家海军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一型全新的护航驱逐舰(DDE),合计建造了7艘,首舰于1955年服役。
这型驱逐舰的诞生,与加拿大的地理位置与北约体制内分工有关。为了遏制苏联不断发展的水下力量,加拿大承担在北大西洋西部进行反潜和区域护航的任务。此项分工,与地中海方向的意大利、西北太平洋方向的日本没有很大不同,这为50-70年代加拿大海军驱逐舰的大发展埋下了政策伏笔。
与其他两个方向不同的是,加拿大面对的是海况恶劣的西大西洋,主要应对苏联的核潜艇,所以反潜压力很大。这两种因素,导致了圣·洛朗级驱逐舰两个阶段的发展。
二
圣·洛朗级定位为护航驱逐舰,舰长113.1米,型宽 12.8米,吃水 4.0米,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800吨,远超过美国同期建造的迪利级护航驱逐舰1892吨排水量。
有信息认为,该级舰设计参考了英国 12 型,实际上12型首舰在5年后才服役。圣·洛朗级放弃了二战中常见的长艏楼设计,采用平甲板设计。为了在极区高海况中航行,全舰看起来非常滑溜,这成了加拿大舰艇的重要特征。前甲板边缘采用大圆弧过渡,上层建筑低矮、边缘圆滑,是为了防止结冰、影响舰艇稳性。设计了相对豪华的船员舱,后也成为传统。
全舰武备与电子设备多为美国产品,雷达与声呐最为典型。反潜武备限制于当时的技术,主要是2座英国制造的三管地狱边境(Limbo)反潜迫击炮,安装于后部“船尾井”,上部有遮盖。2座MK2单管鱼雷发射装置,用来发射远程反潜制导鱼雷。舰炮为2座MK33型76MM双联装舰炮,初期无炮罩与火控雷达。
非要说圣·洛朗级与12型的相似之处,圣·洛朗级采用了2套英国制造的蒸汽轮机动力系统,功率30000马力,最高航速28.5节,14节时续航力 4750海里。1957年,苏联“K-13列宁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服役。这样的速度,对于水下性能不断跃升的潜艇尤其是核潜艇来说,已经不占优势。最终,加拿大取消了后7艘的建造计划,并开始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
三
早在1956年加拿大就对普雷斯顿级护卫舰的白金汉号护卫舰进行了个改造。在起甲板上加装了临时的起降平台,用于起降HO4S直升机(H-19直升机的海军型)。
在获得成功之后,加拿大海军在1957年又在圣·洛朗级的渥太华号(DDE229)上加装了更大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并使用比HO4S直升机降更大、更重的S-58中型直升机进行了作战试验。1961年,确定使用HSS-2直升机(S-61的海军型)
HSS-2为10吨级重型直升机,加拿大版本称为CH-124,具备搜攻一体能力,由于尺寸太大主要部署在护航航母上。在同时期的美国舰队现代化项目中,二战舰队驱逐舰、迪利级装备的是DASH无人机,HSS-2与普通驱逐舰、护卫舰无缘。经过测试,加拿大对直升机加强舰艇的反潜能力非常认可。1959年,加拿大决定对圣·洛朗级进行改造。
改造的重点是对后部进行重建,拆除1座舰炮,用来加装直升机平台、机库,飞机尾部折叠后可放入机库。增加SQS-504可变深度声呐(VDS),以及两部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用于发射Mk-44鱼雷)。前双联装76毫米主炮的玻璃纤维炮盾,加装火控雷达。
改造之后,圣·洛朗级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3051吨。7艘舰从1963年-1966年完成了全部改造,摇身一变成为DDH。
四
之所以强调直升机驱逐舰这个新舰种,因为在同时代,这个能力的确是最大特征。
圣·洛朗与同时代正在建造的郡级等大型驱逐舰相比,大多只能携带1架中型直升机,不具备独立对潜搜攻作战。对于3000吨的圣·洛朗来说,通过航空反潜系统显著提升了反潜作战能力,7艘舰的数量也保证规模效应。如果说意大利加西亚开辟了初始机库设计先河,圣·洛朗级开辟了驱护舰独立航空反潜先河。
问题还是显而易见,先天不算充足的舰体、恶劣的海区气象,如何安全、有效地运作直升机成为后续问题。例如如何安全起降直升机?这需要稳性支持,需要基础的排水量作支撑。最终,面对先天不足,圣·洛朗级阿西尼波内号从1964年开始,承担了新型“捕熊阱”直升机助降系统的测试任务,最终定型使用并推广,后被美军与日本大规模使用,逐渐成为西方海军的标准航空设施。
在1979-1982年间,加拿大对圣·洛朗级中的6艘再次进行了现代化升级,以延长15年服役期,称为驱逐舰现代化计划(简称DELEX)。计划主要是加装新的通信设备,让这些舰艇融入更新的作战体系。计划被认为非常成功,该级舰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圣·洛朗级之后,世界很多国家都曾建造了专职的直升机战舰,驱护舰搭载直升机如同今天的四面盾、垂发成为一种潮流。日本在发展了2级直升机驱逐舰之后,沿用意大利直升机巡洋舰到全通甲板巡洋舰的路径,最终实现了空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