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无人低轮廓高生存性炮塔?

作者:岚少爷
发表时间:
+-

图片

许久之前曾经介绍过约旦这款“猎鹰II”低投影炮塔,具体看这里:被夹头的“猎鹰”坦克炮塔,今次就来展开介绍“猎鹰II”背后所用的自动装弹机:

图片

如上附文所提,约旦阿卜杜拉二世国王设计和发展局(KADDB)在2003年为了约旦陆军的“侯赛因”(即“挑战者1”)主战坦克进行升级换代计划中考虑了另一种顶置火炮炮塔方案,代号AB9C5,名为“猎鹰II”(Falcon II)。在布局上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带尾舱自动装填系统的顶置火炮载人炮塔设计(图1-图2):

图片

在KADDB宣传中也称作“小投影炮塔”(reduced-silhouette turret),尽管其自动装弹机设计方克拉弗汉姆公司的宣传中被称作无人低轮廓高生存性炮塔(sunmanned low profile high survivability turret)。

“猎鹰II”小投影炮塔是由KADDB与南非机械设计局(MDB)联合研制的,武装有瑞士RUAG的120毫米L50紧凑型坦克炮(CTG),能够发射标准北约120x570规格定装弹,由于采用了顶置火炮设计,因此需要为其开发一种配套的自动装填系统。

图片

来自英国的克拉弗汉姆公司旗下的费尔雷液压公司(FHL)被KADDB选择来开发这款装弹机。FHL为“猎鹰II”研制了一种尾舱式自动装填系统,包括10发+1发待装填总计11发弹储存在尾舱自动装弹机内,上方安装有RUAG公司设计的泄压板防止弹药殉爆后损坏炮塔(图3-图4):

图片

FHL的“猎鹰II”自动装填系统汲取了过去为英国“挑战者1”中期寿命改进计划(MLI)和美国LAV-105所开发的尾舱式自动装填系统的经验,设计相当独特,并非典型的旋转带状弹仓系统(如“勒克莱尔”或K2),为了不超过“猎鹰”正面装甲带的投影面积,FHL提出了一种结合了三轴机械取弹机构和自动旋转弹鼓与固定弹架的设计,因此该装弹机宽度只有1.4米。

图片

见图5,这是从炮塔后往前方向看的“猎鹰II”自动装填系统,左侧有1个可旋转自动选弹的6发弹鼓,右侧则有4发环状排列的固定式弹药架,中间为输弹槽兼第11发待装填弹位置:

图片
图6为“猎鹰II”自动装填系统俯视图,下方为火炮方向,清晰可见旋转弹鼓和固定弹药架布局:

图片
输弹槽实际上是多轴机械取弹机构的一部分,该机构围绕自动装弹机右下方旋转,假设从左侧6发自动弹鼓选弹,如图7:

图片

该弹鼓会旋转指定弹种到定位,取弹机构伸长取弹臂抓取弹药,然后返回至输弹槽上。当准备装填时,炮控系统将高低机与火炮脱钩,并调回至0°仰角,此时输弹口会像蛤壳一样打开,输弹管将待装填槽内的弹药向前输送至炮尾内,完成装填,整个过程不到4.5秒,如图8:

图片

而如果要从右侧的弧形固定弹药架取弹,如图9,则取弹机构需要旋转到指定弹架的对应角,然后取弹机构伸长取弹臂抓取弹药,最后原路回至输弹槽上。装填过程同自动弹鼓模式相同,一样可在4.5秒内完成装填。

图片

当弹药通过炮塔最后端的补弹口送入自动装弹机补充备弹时,如图10,感应传感器会自动将弹种类型输入储弹控制系统。该设备通过感应弹头相对于弹壳的位置来判断弹种类型,因为“猎鹰II”只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和多用途破甲弹(HEAT-MP)两类,这两种弹具有不同的弹壳长度。

图片
据FHL声称,假如考虑不同弹种的选弹模式,则该自动装填系统的标称射速为每分钟8发。而若不考虑弹种类型而任意选择,则“猎鹰II”自动装填系统射速可高达每分钟10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约旦KADDB设计局原计划继续发展新的“猎鹰III”炮塔,其改进包括隐身轮廓外形、修改的侧开式舱口、更先进的全电炮控系统与17发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猎鹰III”自动装填系统相较于“猎鹰II”,最大的差异便是具有两组8发自动旋转弹鼓,且由于不需要从固定弹药架抓取弹药,因此取弹机构被移动至中央正上方,如图14-图15。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