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是空壳?朝鲜称侧翻的驱逐舰10天修好

作者:三把刀
发表时间:
+-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称,朝鲜5000吨级的“崔贤”级二号舰下水时,发生重大事故,船体失衡导致船尾触底,“半瘫”在码头上。一开始外界根据卫星图片,认为其船体结构已被重创,修复非常困难,到6月28号要有不少人倒霉。没想到朝方很快在23日放出消息,表示只需要“十几天就能完成修复”。

图片

■央视最新报道显示朝鲜对“崔贤”级二号舰的修复时间确实评估在6月28日之前

一、造船厂的低级失误

4月下旬,朝鲜大方展示了第一艘5000吨级“崔贤”号驱逐舰的技术状态,外界对其搭载74单元垂发,甚至具备弹道导弹发射能力的布局,惊讶不已。而“崔贤”号随后完成多款舰载武器发射试验,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对其性能的质疑,尽管这些舰载武器,都有浓郁的陆基装备改造痕迹。但二号舰于5月21日下水时,位于船体后方,起到支撑作用的滑板意外脱落。导致准备侧滑下水的舰体失衡,船尾重重入水触底,船体进水,而船头则高高翘起,整体呈“半瘫”状态。

图片

■“崔贤”号当时露面后饱受赞誉

就事故本身而言,清津造船厂确实要负最大的责任。第一艘“崔贤”号下水时,南浦造船厂鉴于自己缺乏5000吨级军舰下水经验,选择了非常复杂,但也比较安全的“双浮船坞”式下水法,最终顺利下水。之前主营民间业务的清津造船厂,技术水平不如南浦造船厂,有心效仿“浮船坞”式下水,却没有相应设备。“固定船坞”式下水安全性最高,不过一般只用于航母这种超大型军舰。“倒退”式船台下水安全性也还可以,但清津造船厂为保密选择了内侧船台,水域宽度不够(得为船只入水后继续滑行留够余量),最终只能选择“侧滑”式船台下水。

这种方式胜在肉眼冲击性强,硬件要求低,不过对控制技术要求很高,一旦操作失误就会出大问题。清津造船厂以往建造民船时,积累了一定的“侧滑”式下水经验,这次应该是估算失误,才导致底部滑板出问题,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从这一点来说,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被传唤,确实没问题。

图片

■卫星拍下的“崔贤”级二号舰侧翻姿态。事故现场已经在舰上搭起了遮蔽布(蓝色区域)

二、朝鲜造舰大跃进

“崔贤”号从露面到完成武器试验只间隔了两天,根本不足以完成舾装。应该是早就下水,只不过没声张,最后连在一起搞个了大新闻。这种策略确实起到了效果,以至于外界通过卫星,看到第二艘“崔贤”级即将建成时,普遍佩服其发展速度。但或许是“崔贤”号表现得太惊艳,以至于清津造船厂失去警惕,酿成了灾难。从技术上来讲,这种低级失误只能说明,朝鲜造船工业严重缺乏大中型军舰的下水经验,稍有放松就不行了。

图片

■“崔贤”号的武器发射试验相当惊艳

而在首舰露面并下水不到一个月后,就要求第二艘“崔贤”级下水,浑然不顾经验有限的现实,则是事故的直接诱因。说白了,朝鲜现在并不具备,快速量产5000吨级主力舰的能力。要知道,北边继承苏联造船工业遗产的俄罗斯,这么多年也只服役了三艘5000吨级的22350型护卫舰。国内能批发7500吨级的052D,也不是因为其技术简单,而是因为国产造船工业水平足够强。如果再考虑到,“崔贤”号一直没有展示自己的动力系统,武器试验也非常罕见地在近海完成,那么这艘引起全球震动的军舰,实际状态恐怕远没有展示得那么乐观。

图片

■俄罗斯第三艘22350其实也服役不久

三、半个月修好并不容易

事故发生后,造船厂被要求在6月28日之前,“无条件完成修复工作”,这本来是非常困难的活儿。首先,将一艘5000吨级军舰归位,就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况且造船厂还缺乏必要的大型工程机械。其次,船体搁浅导致破孔进水,是需要重回船坞,涉及船体结构修复的大工程,也要花不少时间。最后,船尾搁浅往往意味着舵机、螺旋桨甚至推进轴都会受到冲击,其他精密设备也要面临泡水的问题,这种先拆后装再校准的复杂工程,短短一个月时间根本不够用。最关键的是,一旦舰体核心结构因冲击受损,那么军舰就失去修复价值了。

图片

■印度海军在修船时也经常干这种事。

但造船厂肯定不能接受“修复失败”这个结果,因此,大家一开始认为,朝方应该是将这一个月时间,用来把军舰扶正,并简单修复到表面看得过去。但糊弄场面背后,朝鲜海上军事力量发展遭遇重创,是避免不了的。作为一个资金并不充裕的国家,朝鲜上马5000吨级驱逐舰,冒着很大的技术风险和内部争议。要是项目成功后,能得到可观收益,那么风险和争议自然会平息。但“崔贤”级二号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后续建造将很难获得支持。

图片

■朝鲜“崔贤”级驱逐舰未来堪忧

四、峰回路转的技术状态

不过,现在朝方把“半个月修好”说得言之凿凿,还真不像是“糊弄场面”。再加上专家评估修复工程,只字不提尾部搁浅后,必然会受损的推进系统,就惹出了一个大胆的联想——“崔贤”级二号舰似乎并未搭载动力装置。从上个月“崔贤”号在近海完成导弹发射试验,并且始终没有表现出,安装动力系统的痕迹后,其实就已经引出“未安装推进系统,只能在近海被牵引活动”的联想。只不过,在当时惊讶于舰载防空导弹、超声速巡航导弹和127毫米舰炮,成功试射的氛围中,被舆论忽视了。

图片

■127毫米主炮是个之前没在朝鲜见过的装备

从技术上来讲,要是最初两艘“崔贤”级没有搭载动力系统,主力舰载武器又都来自陆基装备改进,那就没剩什么技术难点,成本也大幅压缩,400多天建成合情合理。在拖船牵引下,两艘具备一定机动能力,又搭载了44单元防空导弹的5000吨级军舰,威慑水平也终究要比陆基装备强一些。这种思路的最终目标,则是让大中型军舰设计、建造经验异常匮乏的朝鲜造船工业,能借此积累经验,完善军舰布局,最终推出能在远海机动的5000吨级防空驱逐舰。

这种先用临时装备过渡,后续逐渐完善的情况,在国内海军发展过程中比比皆是,只不过之前确实没有,连动力系统都不装的极端例子。而要是这种猜测属实,那么“半个月就修好”就很容易理解了。首先,舰船倾覆最害怕的就是动力系统受损,因为这一块结构精密且彼此互联,修复难度极大。“崔贤”级二号舰要只是个“空壳”,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图片

■朝鲜之前确实没有这种体格的军舰建造经验

其次,舰载设备移位、进水,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而“崔贤”级二号舰既然船底没有破洞,只是从“救生通道少量进水”,那么不管是不是“空壳”,局势都基本可控。这么一算,还真就只剩下把船头也弄下水、船体扶正和表层结构修复,这些简单工作,加班加点十几天完成的问题不大。至于最终评判标准,其实也很简单——一方面是看十几天之后,到底能不能恢复原状,另一方面就要看武器发射试验的时间。“崔贤”号是通过全舰武器试验,来证明自己的战斗力,这一点对于侧翻后修复的二号舰,更加重要。甚至不排除为证明实力,使用超大口径垂发,发射舰载版“火星-11”的可能。换句话说,既然朝方专家已经给出了结论,那么接下来坐等结果就行。

图片

■上次“崔贤”号发射的最大口径武器是超声速巡航导弹

五、迷雾中的未来

从战略上来讲,朝鲜海军发展5000吨级主力舰,是很令人费解的事情。其东西两侧海域,均缺乏向远海进军的基础,在始终处于美日韩空中监视的情况下,所谓的“远洋驱逐舰、巡洋舰”,使用价值也不高。以朝鲜的地理环境和国力,“空、潜、快”仍然是最合理的海军发展战略。比如说前年下水的“金君玉英雄”号核攻击潜艇,就被视为朝鲜海军进步的阶段性装备,为核潜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比之下,5000吨防空舰既不能掩护大型潜艇,又无法像潜艇那样机动威慑对手,本身设计建造却要花费大量资源。对朝鲜这种体量的国家而言,哪怕省掉动力系统,收益相比于成本也太低了。而不管当初朝鲜内部是怎么解决这种分歧的,现在随着“崔贤”级二号舰侧翻,内部反对意见再起是必然的。这款惊艳登场,被称作“朝鲜版宙斯盾”的军舰,和朝鲜海军一样,未来都处于一片迷雾之中。

图片

■“金君玉英雄”号核攻击潜艇是标准的“倒退”式下水

结语

国内早年建造051时,其实也面临着类似问题,最终能落地,在很大程度上是沾了东风-5洲际试验的光。也正是得益于051打下的基础(其实早期051技术缺陷也很多,只不过蒸汽动力还算可靠),才有后面052和052B/C的大胆尝试,乃至于现在052D和055的荣光。大家早就习惯了国产防空舰密集下水,即便是万吨大驱055,现在也难以引起轰动。这次朝鲜倾力建造的5000吨级驱逐舰,在下水时侧翻,可见小国发展军备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