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鑵鼓青衣江畔 (第十二章):步骑大战 上

作者:清衣江
发表时间:
+-

傍晚,蒙军营地。

蒙古兵挤马奶, 支起大锅熬肉汤。

西边,木栏杆围成一个大四方形,圈住里面二十几座帐篷。木栏杆上每隔十米,就插着一杆长枪,长枪上拴着黑毡子。四面的栅栏门两边,各站着两个士兵。帐篷内,是受伤,感染,发烧的士兵。几个蒙古兵抱着受伤的同伴,用嘴巴吸允伤口。身上带箭的蒙古兵,蒙军医生抓住箭杆,把箭往前推,箭头露出后,再抓住箭头把箭扯出。大部分箭都有倒钩,向后扯出来会导致更大的伤害。

一个大帐篷里,躺着十几个重伤的士兵。 蒙军医生把十几头牛开肠破肚,然后把伤兵的伤口处放进牛肚子里。肠胃里的草渣,就糊在他们伤口上。

四五个女巫师,身穿白色长袍,围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蒙古兵跳舞。她们手里的白绸巾,晃晃悠悠,在空中划出无数弧圈。脱窍而出的灵魂,被资浅资深美女转的昏头昏脑。白绸巾再轻轻一抽,把他们打回躯壳。女巫师们,摇摇摆摆,又扭向下一个蒙古兵。

汪德臣帐篷内。汪德臣和手下将领席地而坐。

帖哥火鲁赤:“水军全军覆没。神灵在相助南蛮子。即使有三千援兵,也不会改变战局。我们要赶快撤军,不然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纥石烈思中:“我们如果退兵,宋军趁机来袭,将如何抵挡?”
汪良臣:“何不挑宋军出城对阵。宋军如果出城迎战,杀得他们心惊胆战。进可以攻城,退可以自保。宋军如果不出城迎战,再来商议退军事宜。”
纥石烈思中:“我们的兵力能对付宋军吗?”
汪良臣:“我们还有一万三千将士,对付一万多宋军绰绰有余。就是有两三万宋军,也不在话下。”
汪德臣:“谅南蛮子不敢出城。可以试试。”

清晨,北城墙外,空无一人,只有一些船的碎片。汪德臣骑马来到墙外五六百丈元,对着城头大声叫道:“俞兴,不要像个婆娘,躲在厨房里头耍菜刀。有种的,出来和老子面对面打一战。”

一支弩箭,呼一声射过来。扑哧一声,穿进马的胸腔,只有尾部二十多厘米还露在外面。巨大的冲力把马和汪德臣向后推了两步,马一声不吭,倒在地上死去。

汪德臣从地上爬起,取下箭尾上裹着的纸条,上面写道:来日辰时正(8:00 am)决战。

嘉定知府,俞兴和元用、张猷商议。

元用:“大佛咋个不把汪德臣那个杂种也干掉?”
俞兴:“大佛把他留给我们收拾。”
张猷:“鞑子水军虽然全军覆没,但是汪德臣的队伍,实力仍然存在,特别是骑兵,没有受太大的损失。又新增加了三千兵力。不如继续在坚城之下,消耗更多鞑子力量以后,再出城攻击。”
元用:“汪德臣那个杂种不会继续攻城。他或者和我们在城外决战,或者逃回利州。”
俞兴:“不出城决战,放过汪德臣,日后他必然卷土重来。不消灭鞑子的主力,嘉定城只能守一时,不能守一世。不能进攻,最终只有失败。”
元用:“我们除了水军外,损失不大。鞑子士气低落,伤亡惨重,正是全部干掉他们的机会。”
俞兴:“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杀得鞑子胆战心惊,叫他们以后不敢轻易来犯。”
元用:“我们可以乘胜收复成都,收复全蜀。”
俞兴:“下游还有五十只船,今晚派一千乡兵,到城北六十里处的新场镇分两路设伏。遇到鞑子败兵,放过他们,从后面追杀。”

卯时七刻(6:45 AM),嘉定城内较场坝,宋军步兵骑兵准备出发。

俞兴全身盔甲,披一件黑色披风。骑马从队伍前缓缓走过,元用、张猷、俞渊和王吉跟随其后。俞兴然后骑到点将台前面,面对将士:

“从绍定年间开始,鞑子累次进犯巴蜀,多少父老兄弟姐妹,被鞑虏杀害。多少家园被毁。今天在这里的众将士,有多少人家中没有亲人被害。如果我们守不住嘉定城,还有更多的亲人会被鞑子杀害。

李昭亮、刘用,还记得你们的母亲是怎么死的吗?

城外的汪德臣,多次带兵袭击我巴蜀城池,残害我百姓。今天就是报仇雪恨的日子。

鞑子并不可怕,鞑子已经损失惨重。今天,我们要杀的汪德臣片甲不留。”

俞兴抽出西夏长剑,寒光逼人,在空中挥动一圈:“今天,我们要报仇雪恨!”

王吉突然说:“我们要为无尘公主报仇。”

将士们一起吼叫:“报仇雪恨!报仇雪恨!”
吼声如一阵阵滚雷,在较场坝凌空炸响。将士们体内,肾上腺素越来越多。他们的眼睛血红,充满嗜血的渴望。

高北门城门大开。俞兴俞渊带领骑兵首先出城,弩箭手弓箭手随后。步兵, 战车,一队一队涌出。对面,蒙军也开始涌出营地。

俞兴回头看着一队队涌出的士兵,看看对面的蒙军。脑中涌起阳平关的尸体,成都的尸体,眉州的尸体。心中涌起一阵悸动。他为了这个时刻,准备了很久。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消灭前面的鞑子。他要打趴进犯四川的鞑子。他要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大佛的力量。 俞兴回头朝大佛的方向看看,想起凤龄, 眼睛突然湿润。他吸口气,把心思收回。

俞兴留了两千士兵守城,并且在墙头用抛石机,床弩助战。带领一万一千宋军将士,包括两千骑兵出城,在离城墙五百米处布阵。

俞兴的左翼由元用指挥,率领三千步兵。中翼是俞兴俞渊,带领两千骑兵和一千步兵。右翼由张猷指挥,带领五千步兵。

嘉定城外地势,西高东低,西面崎岖不平,东面平坦。

俞兴料到汪德臣会把骑兵布置在东面。由骑兵进攻,打破宋军右翼,然后包抄宋军。俞兴把主力放在右翼,准备先消灭蒙军骑兵,再来全面进攻。左翼元用,要用弱势的兵力,挡住蒙军的进攻。中翼为后备力量,增援两翼,同时寻找蒙军薄弱环节,突然攻击,突破蒙军阵线。

宋军步兵的铜头盔像个大盘盘帽,上面一撮红缨。前后两片用小铁片串起的铠甲,遮住前胸后背,腹部。四肢没有盔甲保护。

右翼五千步兵,是合成兵种。最前面是刀队,左手持步兵旁牌(盾牌),步兵旁牌齐肩高,上尖下平,坚木制成,中间有几道横档,前面盖皮革,后面有支架,可以立在地上。右手持斩马刀,刀宽,刀长六十厘米,刀柄长十厘米,柄的末端有环。刀队同时配备来自建昌府(凉山)的梭枪。第二队是长枪队,使用錐枪,枪有四棱,形如麦蕙,长两米。作战时和刀队的士兵并列,在盾牌的掩护下,刺杀敌人的步兵,刺杀骑兵的马头,马眼睛,马上的骑兵。后面是弓队,弩队。可以出阵射箭,也可以躲在盾牌后射箭。 再后面是预备队,补充前面受伤死亡的士兵。

宋军士兵用的弓,张力一般0.7-0.8石(45公斤左右)。弩箭力量更大,射程远,但射击频率较低,从敌骑兵进入射程到短兵相接,只能发弩三到四次。

宋军右翼,一直向东延伸到岷江边。使蒙军无法迂回包抄。

中翼前面是五百重装甲骑兵,一千五百轻装甲骑兵。后面是一千步兵,包括六百弓弩手,四百刀手。

重装甲骑兵全身盔甲,持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挎长剑,弓箭,梭枪。马也是全身覆盖盔甲,只留出眼睛,马腿。轻骑兵马不着甲。

左翼元用指挥的三千步兵,刀队,枪队人数多于弓队弩队。

对面五百米外,蒙军列阵,如俞兴所料。

左翼是三千骑兵,一千步兵支持。右翼是五千步兵。中翼是四千步兵。汪德臣计划左右同时进攻。右翼吸引宋军兵力,包括中翼的兵力。左翼粉碎宋军右翼,然后从侧后攻击宋军余下的军队。中翼为后备,支援两翼。发现宋军薄弱之处,伺机进攻。

一千骑兵是重装甲骑兵,人马全身盔甲。其余为轻骑兵,戴头盔,穿右侧开口的长皮袍,皮袍上钉着小铁片。轻骑兵人马速度快,游动性强。

蒙古兵的头盔,由几块铁片用钉子锚在一起,呈圆锥形。头盔盖到耳朵上方,头盔下面,再接上盔甲,保护两侧的脸和脖子。蒙古兵的盔甲由长方形,两端呈半圆的小铁片,用皮绳子穿在一起,从肩膀一直覆盖到膝盖上方。

马的盔甲有六大片:面帘,鸡项,盪胸,甲身,搭后。遮盖马的头和全身,只有眼睛和马腿露在外面。

蒙古兵善骑善射。

蒙古战马是骟了的公马, 个子矮小。速度,力量赶不上宋军的马匹,但是温顺,耐力好。一个蒙古兵至少有两三匹马,每天骑一匹。

弓是混合弓,中间是木头,内侧涂熬化的羊角,耐压。外侧是动物肌腱,抗扩张。刚扯弦时要很强的力量,弓弯曲到一定程度后,不用太大的力,就可以把弓继续后弯。张力可达1.2石(七十公斤左右),射程可达三四百米,甚至五百米。但是大约一百五十米内才能致人死地。蒙古骑兵至少有长短两张弓,作远射近射之用。

箭分轻重,轻箭射远,重箭射近。箭头用铁,钢,或骨头制成。蒙军制造钢铁箭头时,把箭头烧红,然后在盐水里浸泡,据说这样可以增加箭头的穿透力。箭头有十几种形状,大致分两大类:一种箭头尖利,用于穿透盔甲。另一种箭头宽大,对付没有盔甲的敌人,造成身体大面积伤害。

箭杆长五十厘米左右。箭尾翼用老鹰羽毛作成,不对称。箭在飞行过程中旋转,方向准确,穿透力强。

蒙古兵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弦,大拇指上戴石头磨出的指环,弦不至于割伤手指,拉弦容易,可以把弦扯的更远,同时放弦快速。一个蒙古骑兵有六十多只箭。

马在奔跑时,蒙古兵可以把马缰绳打结,套在马前鞍上,或者套在拉弦的第三个指头,从而使两手空出,拉弓射箭。

弓箭以外,蒙军骑兵的武器包括带钩长枪,环刀,标枪,斧头,圆木盾牌。蒙军的刀比宋军的刀窄,弯度更大。

单人格斗,蒙古兵不一定占上风。蒙军骑兵战术,先用箭给敌人造成最大伤害。反复进攻,使敌人筋疲力尽。最后才冲上去,短兵相接。

蒙军步兵的武器有弓箭,轻弩,长枪,短刀,阔形剑,锚斧,镰斧,旁牌,团牌,铁团牌。

蒙军阵线中心,汪德臣立马阵前,帖哥火鲁赤在右,汪良臣在左。
帖哥火鲁赤:“南蛮子阵线后面密布旌旗,旌旗后面可能藏着什么。谨防俞兴有诈。”
汪良臣:“有个锤子诈。后面没有兵,拿一堆破旗子,虚张声势吓老子。玩这套把戏,南蛮子还嫩得很。”
汪德臣:“嘉定城只有一万多兵力,附近也没有多少人马。泸州就是增援,也来不了这么快。就算旌旗后面有宋军,也多不了好多。俞兴躲在城墙后面,拿他没有办法。今天他要出城对阵,哪怕他的兵多一点,也是上门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