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帽子戏法的“黑骑士”:北约首次实战始末

作者:一剑破天
发表时间:
+-

图片

2023 年 7 月 15 日,为阻止伊朗扣押船只,美国海军舰艇、F - 16 战斗机和 A - 10 攻击机在该地区巡逻,而在几周前美国国防部亦将 F - 35 战机和海军陆战队部署到 “巴丹” 号两栖攻击舰(USS Bataan LHD - 5)上,并派遣至该地区。

当天在霍尔木兹海峡上空飞行的美国战机中,有一架与众不同:第555远征战斗机中队(555 Expeditionary Fighter Squadron (Triple Nickel))的一架尾号为2137 的F-16C上画着3 个击杀标志,这背后诉说着该机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也是北约组织自1949年成立以来首次实战的参与者。

本文即将讲述这段如同PS游戏王牌空战-峡谷追击关卡般的真实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可以确认,第 555 远征战斗机中队拥有在波斯尼亚上空取得 3 次空战击落战绩的 F - 16 战机,即 2137 号机。”—— 美国空军发言人迈克・安德鲁斯少将


“黑骑士”杀手其人

此次空战的主人公“威尔伯”-罗伯特・戈登・赖特(Robert Gordon “Wilbur” Wright)于1962 年出生于俄亥俄州朴茨茅斯,从小就对军用飞机充满热爱。


为了实现梦想,他努力考入空军军官学校,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军校求学期间,年轻的赖特又深深迷上了另一项热爱——棒球。他是军校里的明星投手,还收到了多家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球队的邀请。

面对财富、名声和人气的强烈诱惑,他全部拒绝,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飞行梦想。

命运之神捉弄了他,大三时,他在一场棒球比赛中头部被球击中,住进了医院,这使他无法成为一名飞行员。

美国空军对飞行员的身体条件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尤其是视力问题、糖尿病、心脏病迹象、脑部病变或颅骨损伤等情况,无论学科成绩多好、多么优秀,都不会授予飞行资格。

1984 年从军官学校毕业后,赖特被授予少尉军衔,但他留在学校,担任了两年体育教官和棒球教练。

之后,他被分配到佛罗里达州赫尔伯特空军基地(Hurlburt AFB, Florida),担任西科斯基MH - 53 “铺路鹰”直升机(Sikorsky MH - 53 Pave Low)的维修军官。

图片

然而,即使在地面工作,他也没有放弃成为战斗飞行员的梦想。为了获得难得的医疗豁免机会,他多次前往德克萨斯州布鲁克斯空军基地(Brooks AFB, Texas)进行精密检查。空军在仅剩 6 个月资格期限时,批准了赖特中尉的豁免申请。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障碍,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空军飞行员训练名额竞争激烈。最终,他在密西西比州哥伦布空军基地(Columbus AFB, Mississippi)获得了飞行员资格,实现了梦想,并被分配到F-16战斗机部队

在佛罗里达州麦克迪尔空军基地(MacDill AFB, Florida)完成机型适应性训练后,赖特中尉被派往韩国群山空军基地(K - 8),作为第 8 战斗机联队 “狼獾”(8th Fighter Wing “Wolfpack”)的一员,驾驶通用动力公司的 F - 16C “战隼”(General Dynamics F - 16 Fighting Falcon)战斗机,为期 14 个月。

这批F-16 战机是继1981年5月抵达群山基地的F-16A 之后,该机型首次海外部署,并于 1988 年升级为 F - 16C/D 型号。

结束在朝鲜半岛的部署任务后,他被调往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Ramstein AB),分配到第 526 “黑骑士”战斗机中队(526th Fighter Squadron “Black Knights”)。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时,他以为自己会立即被派往前线,但却被留作后备。

战争初期,空中作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很快就决出胜负。赖特在战后执行“舒适援助行动”(Operation Provide Comfort),在伊拉克北部上空执行了超过60小时的巡逻任务,确保禁飞区和空域控制。

1994 年初,“黑骑士” 中队临时部署到了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Aviano AB),执行 “禁飞行动”(Operation Deny Flight),监督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上空的联合国禁飞区。

图片

风暴前夕

1994 年 2 月,驻扎在拉姆施泰因基地的第 526 战斗机中队,作为实际监督和执行飞行禁令行动的参与单位之一,被编入部署在意大利阿维亚诺机场的第 401 作战飞行大队(401st Operations Group)。


图片

第526中队队徽

2 月 28 日,在波斯尼亚萨拉热窝附近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训练时,两架通过克罗地亚领空的 F - 16C 战机 “骑士 25”(Knight 25)和 “骑士 26”(Knight 26),在禁飞区探测到 6 个向东飞行的不明飞行物。

由于这些目标位于山峦起伏的地形中,被遮挡住,未能被正在匈牙利上空飞行的北约预警机立即发现。

几分钟后,预警机(AWACS)在上午 6 时 35 分与在巴尼亚卢卡(Banja Luka)南部的F-16编队取得联系。

另外两架同属 “黑骑士” 中队的 F - 16 战机 “黑色 03”号(Black 03)和 “黑色 04”号(Black 04)也迅速赶往该地区,追击正在轰炸诺维特拉夫尼克(Novi Travnik)的布拉茨托沃(Bratstvo)军工厂的塞族共和国空军6 架索科J-21 “隼”式攻击机(Soko J-21 јастреб)和 6 架索科J-22 “鹰”式攻击机(Soko J - 22 Oрао)。


图片
J-21 “隼”,于1961年研制,1964年开始生产。只配备了三挺机枪,在中远距离空战中毫无用处

图片
J-22 “鹰”


塞族空军战机在轰炸前察觉到逼近的F-16战斗机,但还是成功投下了炸弹。与此同时,J-22 “鹰”式攻击机低空飞行向南迂回,又打击了布戈伊诺(Bugojno)的斯拉沃科・罗迪奇弹药厂(Slavko Rodić)。

其中两架J-22在F-16追击前成功飞越克罗地亚边境,降落在110公里外的乌德比纳空军基地(Udbina)。

根据联合国和北约的交战规则,F-16向禁飞区内的飞机发出了两次“立即降落、撤离禁飞区或我方将发起攻击”的警告,但均被无视。

且在警告发出期间,塞尔维亚攻击机编队掠过目标上空并投下炸弹。因此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向 F - 16 战机下达了攻击许可。战斗一触即发,F-16如出膛子弹般冲向目标。

但该地区地形复杂,山脉众多,低空飞行极为危险。迪纳里克山脉(Dinaric Alps)的支脉遍布该地区,特别是巴尼亚卢卡和诺维特拉夫尼克附近,有海拔 1781 米的希特(Šćit)山、1561 米的克尔斯塔克(Krstac)山,以及 1300 米级别的维霍拉克(Vihorac)、克尔尼弗尔(Crni vrh)等高山深谷环绕追击敌机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撞上山峰,而积雪覆盖的山顶也会干扰“响尾蛇”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和驾驶员的视线。

惊心动魄的峡谷追逐战

丢光炸弹后变得轻快的J-21攻击机向北转向,朝基地方向飞去。上午 6 时 45 分,双方编队遭遇。

赖特少校首先发射了一枚 AIM - 120 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击落了在 1500 米高度飞行的第一架 “隼”。其余J-21利用山区地形躲避雷达,下降到数百米低空,沿着山峰和峡谷曲折飞行,试图飞回乌迪纳。

图片

图片

反而随着高度下降,山体积雪减少,红外导引头干扰也降低了,赖特少校察觉到这一点,进入AIM - 9 “响尾蛇” 导弹射程内,先后发射两枚导弹攻击,又连续击落了两架 “隼”。

图片

此时导弹几乎耗尽,燃料也所剩无几,赖特上尉将追击任务交给了正在上空掩护的僚机斯科特·弗朗西斯·奥格雷迪上尉(Scott Francis O'Grady)


图片

奥格雷迪在1995年6月2日波斯尼亚上空巡逻禁飞区时,驾驶的F-16C战斗机被波斯尼亚塞族军队的SA-6移动火箭发射器发射的导弹击中弹射逃生,后辗转获救逃脱。此经历后在2001年改编为国内军迷熟知的电影《敌后行动》(Behind Enemy Lines)。


图片

《敌后行动》

奥格雷迪下降高度,发射了一枚AIM - 9M,追击盘旋敌机的导弹,近炸引信启动,弹头爆炸,击伤了塞族空军飞行员兹拉坦・切尔纳利奇上尉(Златан Црналић:1963 - 2024)驾驶的 “隼” 尾部。

“黑色”小队的燃料已接近返航的最低限度,于是转向在亚得里亚海上空盘旋的 KC - 135 “同温层油船”加油机(Boeing KC - 135 Stratotanker)进行加油。

图片

与此同时,另外两架F-16C:“骑士 25” 和 “骑士 26” 号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前往交战空域提供支援。

上午 6 时 50 分,斯蒂芬・艾伦上尉(Stephen L. “Yogi” Allen)驾驶的 “骑士 25” 号机发现一架在峡谷下方低空飞行的 隼”,咬住其尾部后,发射 “响尾蛇” 导弹成功将其击落。

驾驶 “骑士 26” 号机的约翰・迈耶上尉(John “Jace” Meyer)也通过雷达捕捉到一架向西北方向逃逸的飞机,但经过一分钟的追击,雷达信号中断,攻击停止。

燃料不足的 “骑士” 编队转向亚得里亚海,朝加油机方向飞去。完成加油后在波斯尼亚上空重新开始战斗空中巡逻(CAP)。

兹拉坦上尉驾驶的尾部受损的J-21虽燃料耗尽,却滑翔降落在乌德比纳基地,保住了性命。

这就是被称为 “巴尼亚卢卡事件”(Banja Luka incident)的空战全过程。

美国空军后来确认当天驾驶 F - 16C - 40(序列号89-2137)的罗伯特・赖特少校,使用1枚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和2枚AIM-9 “响尾蛇” 导弹,击落了 3 架J-21,同中队的斯蒂芬・艾伦上尉用1枚“响尾蛇”导弹击落了1架。

图片

图片

艾伦上尉的89-2009号机

塞尔维亚空军方面承认在此次事件中损失了 5 架飞机。3名飞行员阵亡。双方战果的不一致是因为美国空军未将兰科·武克米罗维奇上尉(Ranko Vukmirović)驾驶的J-21计入击落记录,该机在低空飞行和急升中撞山坠毁。

而这场在峡谷中展开的空战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首次实战(无论是空对空还是其他形式)。

图片武克米罗维奇的墓碑

越南战争后,美军在空战中击落敌机的战例相当罕见。最近一次在空战中击落敌方有人驾驶飞机是 2017 年在叙利亚上空,美国海军的 F/A - 18 “超级大黄蜂” 战机飞行员迈克尔・特里梅尔海军少校(Michael “Mob” Tremel)击落了一架被认为向库尔德盟友叙利亚民主军投掷炸弹的叙利亚空军苏-22战斗机,即 “贾丁击落事件”(Ja'Din shootdown incident)。当时美国国防部证实这是自 1999 年以来美国飞行员首次击落有人驾驶飞机。

图片

特里梅尔

而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空军中有三名飞行员取得过“帽子戏法”,均隶属美国空军第36战术战斗机联队第53战术战斗机中队,在海湾战争中驾驶 F - 15C “鹰” 式战斗机分别击落 3 架伊拉克空军飞机的托马斯・迪茨上尉(Thomas “Vegas” Dietz,击落2架米格-21和1架苏-22)和罗伯特・威廉・赫希曼上尉(Robert William “Gigs” Hehemann,击落2架苏-25和1架皮拉图斯PC-9教练机)。

第48战斗机联队第493战斗机中队的塞萨尔・“里科”・罗德里格斯上尉(Cesar “Rico” Rodriguez)在海湾战争中分别击落1架米格-23和米格-29,在科索沃战争中又击落 1 架米格-29,也达成了 3 次击杀。

图片

托马斯・迪茨

图片

塞萨尔・罗德里格斯(左一)

但自朝鲜战争以来,在单次任务,即一次出击中击落 3 架敌机的美国飞行员,截至目前,本文主角鲍勃・赖特是独一无二的例子。

他在1996年完成空军参谋学院(ACSC)课程后被派往五角大楼。累计驾驶 F - 16 战机超过 900 小时。

图片

2007 年退役的鲍勃・赖特正在摆姿势拍照。退役后,他的儿子杰特・赖特(Jett Wright)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 F - 16 飞行员,驾驶着同款机型。

图片
图片
2022年的2137号机

但如果将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在两伊战争、中东战争以及最近的俄乌战争中,都有飞行员取得了更高的击落记录,甚至在印巴战争中,有飞行员声称在一分钟内击落了五架敌机,但这些故事留待以后再一一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