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T-14?德国推出KF51“黑豹”新型主战坦克
在最近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T-90M等新锐坦克也难逃被击毁的厄运。如何有效对付“标枪”之类攻顶式反坦克武器,成为未来坦克研发中的重要课题。从战场现实来看,假如采用无人炮塔设计的T-14坦克真的被送上前线,恐怕也难逃察打一体无人机或攻顶式反坦克导弹的袭击。那么,未来坦克将如何与时俱进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在2022年6月的法国萨托利防务展上,莱茵金属公司带来了设计新颖的KF51“黑豹”坦克样车,试图在第四代坦克研发上另辟蹊径。“黑豹”坦克具有哪些新特征?本文将进行解析。
机动性能
防务展上亮相的KF51“黑豹”坦克样车采用了新型模块化装甲包覆的“豹”2A4坦克底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右侧。车体前部采用与KF41步兵战车相似的LED大灯。为了增强坦克乘员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坦克四周安装了多具昼夜高清摄像头,能将外部图像传至乘员面前的多个显示屏上。车长还可以通过头盔显示器获得坦克周边360度的全景视野,具备“装甲透视能力”,车长在指挥车辆通过复杂道路的时候,可以更加得心应手。驾驶员也配备了视觉增强系统,驾驶安全性提高。另外,底盘前部左侧还预留有第四个座位,可供任务专家、连长、营长或无人机操作员使用。全车布局仍是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动力舱后置。可快速拆卸和装填的动力包很可能采用的还是MTUMB873Ka-501加HSWL345综合液力/机械双流传动装置的组合,冷却方式可能进行了改进。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坦克可迅速更换新动力包。
“黑豹”坦克不再为了加强防护性能盲目增加坦克的战斗全重,为了保证机动性,坦克的重量控制在59吨,最高速度估计超过70千米/小时,并拥有500千米的最大公路行程。与之相比,“豹”2A7坦克的战斗全重高达67.5吨,桥梁的通过性就差多了。
为了提升防护能力,欧美第三代主战坦克在重量上已经达到极限,导致机动能力下降,更适合进行城市攻坚战,而在纵深穿插作战时的作战效能不增反减。“黑豹”坦克试图避开西方坦克越改越重的“魔咒”,更为强调火力、机动、防护的平衡。KF51“黑豹”坦克的体积符合北约AMovP-4L配置文件,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大型坦克可能无法进入的道路、桥梁和隧道中通行。
该坦克的爬坡度为60%,过侧倾坡度为30%,可攀越1.15米高垂直墙,越壕宽3米,涉水深度为1米,有准备涉水深度达4米。在火力和机动性能方面,“黑豹”坦克完胜“豹”2A7+坦克。
“豹”2A7主战坦克是由德国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与德国陆军合作研制,于2010年首次亮相,适用于城市战、低强度冲突以及常规军事行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主战坦克之一。德国陆军计划将大约50~150辆“豹”2坦克升级到“豹”2A7标准。第一辆“豹”2A7坦克于2014年交付给德国陆军。2013年,卡塔尔订购了62辆“豹”2A7Q。战斗系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优化。该坦克的装甲似乎使用了新的纳米陶瓷材料和现代钛合金和钢合金。车体底板的防护也得到了加强,以抵御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爆炸。该主战坦克具有模块化装甲,因此可以在野外条件下轻松更换损坏的模块。新开发的DM11可编程高爆弹能够与掩体后面和建筑物内的目标交战。坦克为驾驶员配备了前后热成像系统。车长和炮长有额外的摄像头用于远程监视。车辆还配备了先进的指挥和控制设备,并配备了战场管理系统。坦克还配备了斯太尔辅助动力装置。“豹”2A7+还采用了FLW200型遥控武器站,上面安装了12.7毫米机枪和6具76毫米榴弹发射器,乘员可在车内完成射击。“豹”2A7A1是其升级版,配备“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2021年,德国签署了一项合同,为其坦克购买以色列“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然而,只有一个拥有17辆“豹”2A7V坦克的连队将配备该系统。
KF51“黑豹”坦克的机动性能和火力比“豹”2A7坦克更强。 不过,新坦克的载弹量明显低于“豹”2系列的42发,持续作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未来可能向无人炮塔方向转变,以腾出空间装填更多的弹药。
火力性能
KF51“黑豹”坦克硕大的楔形炮塔中部安装了一门威力远超俄罗斯T-14坦克125毫米主炮的130毫米/L52滑膛炮,炮管采用高强度钢铸造,内膛镀铬,配备加强多耳后膛环的垂直楔式炮闩、电击发装置、热护套、抽烟装置和炮口校准系统。该炮的原型(130毫米/L51滑膛炮)曾在2016年6月的萨托利防务展上展出。在没有安装其它组件的情况下,130毫米/L51滑膛炮重量为3吨(其中身管重1400千克),身管长度为6630毫米,全炮长7160毫米,药室容积为15升(Rh120滑膛炮是9.8升),设计膛压为880兆帕。后坐力比120毫米/L55滑膛炮高30%,威力高50%,为了减轻冲击力后坐路径延长约450毫米。KF51“黑豹”坦克的主炮长度可能略微加长。130毫米主炮的俯仰范围仍保持在-9~+20度,并采用全数字化、高精度炮塔驱动和稳定系统。坦克炮在外部套上了金属的矩形护套,可能是为了降低坦克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坦克采用了三种新型弹药,包括130毫米混凝土破坏/攻坚弹、可编程智能榴弹(HE-ABM,从DM-11发展而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设计都源自为L44/55型火炮设计的现有炮弹,其中穿甲弹2000米距离上的最大穿甲深度可达到1~1.2米。T-14坦克的车体前装甲也难以对该炮穿甲弹形成“免疫”。为了提高发射速度,炮塔安装了新型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备弹量为20发,取消了装填手。车长在炮塔内左侧,炮长在炮塔前部右侧。炮长舱盖前内嵌有EMES炮长瞄准镜,炮长舱盖后的车顶安装了可360度旋转的SEOSS2车长周视瞄准镜。其获得的所有数据通过战斗管理系统显示在车辆内部的显示屏上,允许炮长和车长独立跟踪和攻击不同的目标。炮长主瞄准镜、车长主瞄准镜以及火炮都分别在方位和高低双向进行稳定。火炮既可以随动于炮长主瞄准镜也可随动于车长主瞄准镜。这种配置方式价格比较昂贵,但行进间搜索、识别目标以及对目标瞄准射击的性能都比较好。主炮右侧配备了12.7毫米并列机枪,该枪的备弹量为250发,可用于对付轻装甲目标。KF51炮塔尾部上方两侧安装2组各8发Rosy(快速遮蔽系统)多光谱烟幕弹,采用内嵌式设计,未来还将安装StrikeShield主动防护系统,以抵御反坦克武器和自杀式无人机等威胁。炮塔尾部安装了无线电台及其天线,还有一部Natter遥控武器站,该武器站可安装5.56×45毫米轻机枪或7.62×51毫米机枪以及相应的光电探测设备,可以用于对付从侧后方接近的敌方步兵或反坦克手,也可以很方便地对付高层建筑目标。
炮塔右侧还藏有一架可垂直起降的小型四旋翼无人侦察机,炮塔尾舱右侧的可升降液压平台上可安装4联装的“英雄”120巡飞弹发射器。该巡飞弹弹体长1.34米,重12.5千克,可携带4.5千克的杀爆战斗部,实用升限457.2米(地面以上),拥有低噪音、低热量和低可探测信号特征,可使用数据链在40千米外操控,向目标俯冲的速度可达185.2千米/小时,圆概率误差小于1米。该巡飞弹由车体内的无人机操作手控制,使得坦克无论是态势感知能力还是精确打击能力都有质的飞跃。坦克乘员可以提前预知可能的威胁方向,并接收其它平台提供的情报。
车载小型无人机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阵地或潜入建筑物内,刺探情报,为己方实施打击创造便利条件。炮塔内乘员与后部弹药之间用隔板隔开。这种炮塔可以安装在多种坦克底盘之上,包括未来的下一代主战坦克。坦克上的武器系统均可以遥控操作。乘员配备火控面板、数字地图以及操作手柄。该坦克采用“歼-歼”/“猎-歼”作战模式的数字化火控系统。所有的传感器都由NGVA数字化、模块化开放系统架构进行综合,因此可以定期更新并赋予最新的功能和特性,具有人工智能决策等诸多性能。
为何加装巡飞弹?
“黑豹”坦克一亮相,外界就对该坦克用宝贵的炮塔尾舱空间安装巡飞弹的做法感到不解。因为这样一来,坦克本来就有限的弹药携带量就要减半(据说只剩10发130毫米炮弹),战场上的持续作战能力就会变得很差。坦克一旦突入敌方纵深,将面临弹药耗尽的危险境地,此时如果遭遇敌军大规模反攻,再强的穿甲弹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把莱茵金属公司本次的展品综合起来看,大家就会发现,这不过是展示其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而已,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块。本届防务展上,在“机动-感知-打击”的口号下,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现场展示其面向未来数字化战场的多种产品和作战系统。该公司所占的展览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这是莱茵金属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示。
KF51是莱茵金属公司履带式装甲战车家族的最新成员。该平台提供双重能力优势,为新型坦克的各项指标(杀伤力、生存能力、机动性、网络能力和侦察能力)设定了新标准。作为世界领先的系统集成商,莱茵金属拥有在未来数字化战场上将各种实体联网所需的所有能力储备。他们向客户展示通过传感器、效应器和人机界面的相互作用消除“战争迷雾”的能力。他们还展示了其Gladius2.0士兵系统,以及它如何与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车辆及子系统联网。
其实莱茵金属公司将“英雄”120巡飞弹集成到KF51“黑豹”坦克上,也有借此机会推销该系列产品的目的,此前KF41步兵战车就展示了发射巡飞弹的能力。KF51“黑豹”坦克在研发中运用了KF41系列的部分先进技术。“英雄”120巡飞弹结合了无人机和导弹的作战优势。这些系统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先进的情报收集和目标获取能力以及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而在以前,这只能通过多个单位和梯队之间的复杂协调来实现。2021年10月,莱茵金属公司与其合作伙伴UVisionAir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获得授权后,他们将在欧洲销售UVision的“英雄”系列巡飞弹。
在2022年欧洲萨托利防务展上,两家公司展示在载人和无人驾驶车辆中集成不同的“英雄”系列巡飞弹的能力。例如,莱茵金属公司的“任务大师”XT无人车辆就配备“英雄”120LM巡飞弹,可用于执行火力支援任务。该弹药能够在目标区域上方空域长时间保持巡航并且很难被提前发现,它可在适当时机对目标进行打击。北约一些国家的部队已经在使用这些武器,其他国家目前正在探索将新一代遥控弹药引入其武库的方法。多用途且易于操作的巡飞弹也可用于低强度冲突或维和行动。与导弹相比,巡飞弹为军事用户提供了可观的成本优势,同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从空中进行侦察和跟踪目标。该系统的一个重要战术优势在于其高精度打击能力,从而将造成附带损害的风险降至最低。较轻的型号是便携式的,是专门设计用于步兵携带的高效精确制导弹药。与导弹系统相比,巡飞弹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弹药发射器、通信和操作员地面控制模块组成。巡飞弹本身是小型遥控飞行器,每一种都可以攻击地面目标,甚至是视线之外的目标。所有型号都配备了高分辨率光电传感器和红外摄像头,使操作员能够定位、监控并最终打击时间紧迫的低信号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定位、跟踪和验证敌方目标,以实现精确打击。
“英雄”巡飞弹系统可以采取中止空中攻击后返回飞行模式,然后恢复攻击或重新分配目标,为操作员在现代战场上提供了极大的战术灵活性。“英雄”巡飞弹的独特设计使其能够在城市地区或偏远地区进行精确攻击,同时遵守严格的交战规则。根据“人在回路”的原则进行持续监控,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精确地计算和定位被攻击目标。地面站可进行打击效果评估。2021年夏天,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决定为作战车辆配备“英雄”120LM系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黑豹”坦克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信息化节点,它不仅可以操纵自身携带的巡飞弹,也可以遥控无人车发射的巡飞弹,这种新型智能化战争模式,确实为第四代坦克的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其发展情况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莱茵金属公司正在利用完全数字化的北约通用车辆架构来生产一种更具杀伤力和更大程度生存能力的坦克,并结合网络化指挥系统和远程无人机侦察。据这家公司介绍,这不仅带来了坦克的改进,而且还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升级从而将人工智能等未来技术融入其中。“黑豹”坦克的后期型号将能直接跟无人机和机器人地面车辆对接,并可能配备无人炮塔甚至完全遥控或自主作战。与此同时,“黑豹”坦克可以跟侦察单位联网以增强对战场形势的认识并直接与其他单位分享数据。此外,车上的传感器还能用于探测各种威胁信号,比如激光告警器。KF51专门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工作而设计,可完全抵御网络威胁。
结语
“黑豹”坦克毕竟只是一辆概念样车,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测试才可能成熟。该坦克实际上还是一种外贸用的产品,德国军方是否会真的采纳130毫米炮塔还不得而知。不过它对第四代坦克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实,我们也有类似的新型坦克研发思路。2020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中国科学人》杂志刊登了名为《毛明:亮剑劈风雨铁血兵工魂》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出人意料地提到了新一代坦克重大背景项目的主方案。该文章的相关原文如下:“首次提出2乘员坦克概念和总体方案,系统说明了中国新一代坦克的能力要求,系统设计了一体化信息系统方案、多武器协同与打击的火力系统方案、整体式高功率密度推进系统方案、全维综合防护系统方案和公共设备管理系统方案。提出的2乘员总体方案和各主要系统方案,已作为新一代坦克重大背景项目的主方案在进行研究……”可以预见,我们也有能力研发比KF51“黑豹”或T-14“舰队”更先进的四代坦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