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城:微快朵颐·坛子茶

作者:芨芨草
发表时间:
+-

潘城:微快朵颐·坛子茶

1.jpg

我从厦门回杭州,总会在闽浙交界的宁德被老金截住,停留一二日,偷闲。
无非是吃茶、吃酒、吹水。
吹水,广东话。聊天聊的口水四射,很恶俗而有趣的形象。闽南话倒优雅,闲聊叫
“话仙”,前面还要冠以吃茶,“吃茶话仙”。老金和道远爱说“吹水”,因为茶与
酒终归于水。厦门话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学问与诗之间,形式为内容服务。宁
德吹水,醉翁之意真在酒(茶),内容服务于形式。
此番到老金家里,趁他在厨房施展身手,我就趴在地板上把他们家电视柜底下十七八
个坛坛罐罐都掏出来看了一遍。
这些酱色的坛子大小不一,都是口小肚大,瓷釉粗犷,出自一种叫“硋窑”的窑口。
它们都来自于闽东北的屏南山区。凡有植茶经验的山里人,都会储老茶当药。武夷山
区就有一种柚子茶,把茶叶缝到柚子壳里挂在梁上风干陈化,风寒肚痛时取下来,将
老茶与柚子皮同煎饮服。坛子茶亦是此用,茶叶就是当年的炒青绿茶,贮茶的坛子则
世世代代延用下去。
好比台湾人当年收购日本的铁壶,老金也曾一口气收了数不清的老坛子茶。说是买人
家的坛子,其实是看重里头的老茶——比惦记那猫食盆的人精多了!

2.jpg

每一坛收来时,他都弄清楚茶叶的年纪,做了记录。有晚清民国的,也有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的。
我找了手头最老的一坛,展开塞坛口的纸,竟是一张“道光拾玖年拾贰月”的契约。
好家伙!比鸦片战争还早一年。不过里头的茶叶被更新到了民国,看看茶叶的成色,
存放的很好。我就不客气了,取出一泡的茶量,醒着。

3.jpg

喝得到好的老茶,那是福气,更是运气。精于品鉴各路老茶的茶人,几十年来都是拿
身体换来的经验,港台的高手们虽然都一脸宗师相,到了晚年大多羸弱不堪。
酒酣耳热后,老金倒也大方,问我记不记得是哪一坛?又去加了一倍的茶量。取一把
与老茶同一时期的大紫砂壶来泡。

4.jpg

泡老茶反要大体量,才出色。叶底清透,浓汤如药,药香混合木香,至少八、九十年
了,茶劲却绵绵不绝。说实话,比有些百万级拍卖价的老茶还好喝。
那是来自茶盐古道遗物。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