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琅勃拉邦

作者:马黑
发表时间:
+-

老挝:琅勃拉邦


我们过去的所有海外旅游,一定会去首都,比如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马德里,希腊-雅典,日本-东京,台湾-台北,英国-伦敦,爱尔兰-都柏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智利-圣地亚哥,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越南-河内,可这次Gate 1 的老挝旅游行程中去,居然不去首都而去了一个过去没有听说过的叫做琅勃拉邦的地方,心中奇怪。


琅勃拉邦省,是老挝北部的一个省。它与中国的西双版纳中间就隔着一个丰沙里省。下面老挝的地图形状,很像越南智利的狭长形,但没有那么长。


注意看图中老挝首都万象的位置,这个首都万象居然在与泰国北部交界的边界上!奇怪吧?一般说来首都应该在比较纵深的国土上,首都坐落在国家边界处,不敢说没有,至少是不多见吧。



我1983年去过西双版纳,当时就知道中国的版纳与缅甸和老挝两个国家接壤。当地人说从勐海那边去到了打洛,再过去就是老挝了。所以我一直记住了打洛这个名字,以为打洛是版纳与老挝链接的口岸。写此游记搜寻后才知道,打洛是版纳与缅甸链接口岸,版纳与老挝链接的是另外一个在勐腊叫磨憨的口岸。


根据史料,公元8世纪在中国云南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南诏国,其领土曾经扩展到包括琅勃拉邦在内的老挝北部这一带地区。


1354年老挝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澜沧王国建立,万象成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城市,但并不是首都,首都当时就定在琅勃拉邦。因此琅勃拉邦是老挝最古老的首都,有1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法国确定万象为老挝的正式首都;琅勃拉邦则是仪式上的首都,老挝王室一直住在琅勃拉邦的皇宫里。1975年共产党执政后,推翻了国王,继续法国时代的做法,定都为万象, 王宫被改为国家博物馆。因此老挝历史文化传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在万象而在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凭借古老的王宫佛寺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成为老挝最火的旅游胜地。


2024年12月6号下午飞抵老挝琅勃拉邦。地导先带我们参观国家博物馆。


王宫不叫王宫,它的正式对外名称是国家博物馆。


琅勃拉邦王宫是老挝琅勃拉邦王国最后一位国王西萨旺·冯的王宫,建于1904年。国王西萨旺·冯去世后,王储西萨旺·瓦达纳和他的家人继承居住,1975年君主制被老挝人民革命党推翻,王室被送再教育营劳改,王宫也被改成国家博物馆。大厅里展出各种皇家宗教物品,艺术收藏品以及各国赠与的礼物。根据规定室内很多地方禁止拍照。



与柬埔寨泰国的皇宫比较,老挝的王宫确实寒酸很多。



王宫入口处上方是神圣的白色阳伞和象征老挝王国的三头大象.

王宫里的佛寺

老挝确实是共产国家。我们到达琅勃拉邦那几天正好有个什么节日,大街上不少地方挂有镰刀斧头旗帜。我们的加拿大团友问导游:你们怎么挂的是前苏联的旗帜?导游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国家啊。

老挝是越战共产党胜利之后,东南亚唯一新增共产党国家。我们在琅勃拉邦参观皇宫时,导游告诉我们说,老挝巴特寮共产党夺取政权后,把国王王后送到了与越南接壤的边境上一个集中营里关押,国王王后最后死在集中营里(有传言说是被暗杀)。尽管国王政治上被打到,但王室在琅勃拉邦,经济上依然是最富有的家族。因为王室拥有大量土地和房产, 琅勃拉邦旅游业大发展后,王室的土地房产大量被租用或者出售建酒店餐馆,王室发了大财,后代们大多生活在西方。


我就纳闷了。王室政治上被打到,国王肉体被消灭,可是共产党对王室没有斩尽杀绝,至少王室经济上没有被剥夺,老挝共产党还能叫共产党吗?进一步网上搜索,发现老挝共产党搞的是和平土改,当时的中国顾问段苏权给他们的建议是像中国那样斗地主发动大规模土改,但没有被他们接受。老挝土改通过协商谈判实现,而且不彻底,很多地主仍然保留有自己土地。老挝经济主体一直是私有经济,而不是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只占极少比例。


老挝还被称为佛教社会主义,因为佛教在共产党统治下,得到极大尊重。



1975年革命胜利后建国时的国徽:

1991年第一部宪法正式制定的时候就把国徽的镰刀锤子等标志换成了佛塔。



在1992年开国领袖凯山去世的时候,请了大量的高僧按照传统的佛教仪式诵经。每逢佛教的传统节日,老挝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按照传统仪式虔诚跪拜祈祷。想起来最近中国不少被查办的共产党干部有一条罪名:参加宗教迷信活动。


老挝共产党听起来挺温情的喔。


我与儿子讨论,儿子说那是因为老挝共产党内有一个红色王子。我查了查,这个红色王子的名字叫苏发努冯亲王。此名字我非常耳熟,60年代70年代国内新闻里经常有此人访问中国的报道。当时一直以为他是亲共统战人士,因为他有一个亲王的头衔,共产党人怎么能叫亲王?写此文时搜索,才发现他是一个老牌正统的共产党员,是老挝巴特寮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关于苏发努冯,阿妞有如下留言:


“苏发努冯是亲苏亲共的王室成员,很长时期没公开暴露他的共产党员身份(老挝的变性宋庆龄呀)。他作为老挝王室成员在国际上应酬,让老挝在越南统一直接控制老挝之前保持名义上的中立王国国际地位。越南统一后他直接归顺越共与苏联,并公开谴责波尔布特,令中共大不爽。”



其实不但苏发努冯,老挝人民革命党(共产党)中大批干部党员都是贵族地主出身,这也就是当年他们为什么没有听从中国顾问建议,搞批斗审判地主的大规模暴力土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4年12月6号下午 从国家博物院出来,继续游览附近的香通寺。


香通寺建于1559-1560年,是老挝最重要的寺院之一,在老挝人民革命党建政前一直是王室寺院和加冕场所。现在仍然是国家佛教、王室和传统艺术精神的极具标志性的建筑物。



香通寺大殿后墙一幅巨型大树壁雕,主要描写的是释迦佛祖的往生故事。故事在佛教建筑中很常见,雕刻的手法也不算独特,树的枝叶上却镶嵌着玛瑙、琉璃,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宝石,一到晚上熠熠生辉。老挝境内有60多个部族(49个确认的和十多个未确认的),统称为老龙族、老听族、老松族3大族系。不管哪一个族系,对这棵树的精神依恋都非常强。他们慷慨地把微薄收入捐献出来,只为了在这棵树上再增添一颗宝石。

湄公河晨雾。我们住的酒店就坐落在湄公河边。早晨就坐在湄公河边的小桌上吃早餐。

酒店草地的草,不需要剪草工人。牛就是“剪草工人”。

湄公河边

到达酒店的当天晚上,有一个老挝传统欢迎仪式。

 

网上资料:


”老挝人接待客人有着别具一格的仪式,即“栓线”(由老大娘或年轻姑娘,把浸过香水的线拴在客人的手腕上,口中还念念有词的对客人祝愿。拴线时,一般先拴左臂,右手同时举起,拴右臂时,则举起左手。手与头齐,象平时打招呼那样,表示敬意)。仪式完后,双手合十,举到额前,说一声“萨”(“但愿如此”之意),被拴上线的人,要经常把白线戴在手腕上,至少要戴三天,因为这洁白的线里,包含着老挝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的祝愿。”


我们全体团员来到一间屋子,里面有十几位老挝女士,在一位老先生带领下,让我们亲身经历了这个传统仪式。


我们这个小型旅游团在Gate 1 的行程安排被定义为发现之旅(Discovery Tour), 与过去参加过的行程不同的是,我们此次行程安排有不少体验当地民俗和生活方式的项目,在柬埔寨坐牛车,在泰国运河游时参加过一次亲自动手制作甜点的活动,后面到了越南还到当地人家里做客,有点新鲜好玩。


照片中穿蓝衣者为我们的老挝导游My。


欢迎客人仪式


12月7号清晨,我们在吃早饭前来到老城区,参加了布施Tak Bat。


布施仪式可以追溯到14世纪。和尚不可以动用烟火自己煮饭吃,因此必须有民众施舍。和尚中午以后就不能吃饭,因此布施时间在早上。在琅勃拉邦,布施已经成了一个重要旅游项目。


一大早,导游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布施时坐的小椅子和糯米饭。

12/7 下午我们乘船去了湄公河上,距离琅勃拉邦25公里的巴乌洞Pak Ou Caves。 


巴乌洞历史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这些洞穴以附近流淌的巴乌河命名。洞穴里有数百尊佛像,这些佛像是由几个世纪以来的朝圣者捐赠的。它们最初被佛教僧侣用作冥想和礼拜的地方。9 世纪,洞穴被一场大火烧毁,但后来重建和修复。如今,巴乌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也是老挝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洞穴里也有许多蝙蝠,它们白天在洞穴里栖息。



12/7下午从巴乌洞回来后,我们与加拿大Jane/Gregory 夫妇在导游带领下爬了位于市中心的普西山Phousi Hill,其他团友都走不动了,在酒店休息。


普西山被称为“圣山”,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这座山曾经是佛教徒的朝圣之地。 16 世纪,一位名叫 Chao Anou 的佛教僧侣在山上建造了一座寺庙。这座名为 Wat Chom Si 的寺庙至今仍是朝圣者的热门目的地。

这里是看日出日落的好地方。


南康河和湄公河环绕琅勃拉邦。湄公河河水混沌,而南康河河水碧绿清亮。



南康河

浑浊的湄公河

12/8号上午我们去了距离琅勃拉邦28公里处的另外一个旅游景点关西瀑布。


在去关西瀑布路上,我们先到大象避难所。来自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团友Dee ,她对关西瀑布兴趣缺缺,对看大象情有独钟。好在顺路导游安排先把她送到这里,回程再来接她。沾她的光我们也跟着下车看看大象。



照片柱子下方坐着一个服饰美丽的苗族小姑娘。她背对相机,要仔细看才可以看出来。我非常后悔,当时没有与她合影,也没有一张正面照。主要是不好意思。她看见我时笑容满面,当时我如果提出与她合照,她应该不会拒绝。有比较懂的朋友告诉我,从服装看她属于花苗。苗族有花苗青苗黑苗等不同分类。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说它古老,是因为最早的中国历史书籍里就记载过它。有历史学家说,它就是在上古时期,在中原地区被黄帝炎帝打败的以蛮尤为首领的九黎三苗部落。他们战败后迁移到滇黔桂地区,以后一部分继续南迁到了东南亚。老挝越南都有苗族。当然这些只是史书记载,缺乏考古学证据支撑。不过据说苗族的古歌,就是一代人一代人相传下来的有关本民族历史的古歌,与中国汉文的记载一致。


阿妞在我的博文柬埔寨: 金边里有如下留言:


“我告诉他们,老挝是越战挨美军炸弹最多国家,甚至比德国二战挨的炸弹总量还多。原因是老挝王国政府胳膊拧不过大腿,无法抗拒苏中越的联合压力,被迫开放境内的“胡志明小道”,让越南和中共军队在热带丛林掩护下长驱直入进入南越。老挝国王对美国也没办法,只能“开放领空”让美军炸。而沿胡志明小道的居民,本来就是向来不听从中央王国政府的少数民族苗族。而这些苗族人,理所当然成为了配合美军打击越共与靠拢越共的老挝政府军主力,后来却成为了合法移民美国的老挝人,如今各方面表现与实力地位,不亚于移民美国的越南人群体。”


阿妞说的非常对。我有亲友最近去老挝旅游,回来后在亲友圈里发帖说:“可怜老挝到处是美国的炸弹。据说全国有过亿炸弹💣。美国也不来清理,害好多人残废和死亡。所以老挝不能乱走。容易被炸死“我们的老挝导游从来没有与我们提到此事, 估计因为我们是美国旅游团的缘故。


美国大规模轰炸老挝的目的是切断胡志明小道。看看下面这个地图就知道,胡志明小道从越南北方进入老挝中部,然后主要从老挝南方进入越南南方。柬埔寨的胡志明小道只是在一个小角落上。胡志明小道上运输的一定还有从中国云南进入老挝北方,然后再从老挝南方进入越南方的路线。


我2008年回国到成都期间,见到了我的小学同学,住我家楼上的发小。他当兵就是出国工程兵部队,到老挝修公路。修什么公路?一定是修连接胡志明小道的公路。他的战友有在修路中被炸死,他在小学微信群中,还发表过与当年的战友重回老挝,祭奠牺牲战友的微信。


美国越战的失败不是败在越南战场上,而是败在胡志明小道上。虽然美军大规模轰炸胡志明小道,并且支持苗族王宝部队对进入越南保护胡志明小道运输的北越军队和老挝共产党巴特寮部队作战,但最后还是没有能够切断小道,导致战败。


越战后苗族受到残酷迫害,巴特寮共产党对本族敌对分子比较温情,对敌对异族苗族施行种族清洗,有报道说大约10万苗族人被杀,一大半的苗族人离开老挝来到泰国,又从泰国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苗族在美国主要居住于加州和明尼苏达州。

关西瀑布Kuang Si Waterfall是位于琅勃拉邦南部约28公里的瀑布。瀑布发源于峭壁上的一个浅池,并形成一个50米梯度的主瀑布。瀑布的水落下后汇集成大量青绿色的水池。

有的地方可以游泳。

我们15个团员中只有5人跟着导游登上瀑布顶。5人是:我和马嫂,加拿大夫妻,和一个76岁来自华盛顿特区的老印。

瀑布顶端的池塘。瀑布就是从这里流下去。

12/08下午游玩关西瀑布后,我们当天下午就飞到越南河内,开始了东南亚最后一段行程。


泰国: 曼谷

柬埔寨:暹粒吴哥窟

柬埔寨: 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