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总2007年7月27日晚侠客社区对版主访谈
各位版主同学:
你们好。我是今古传奇武侠杂志社社长冯知明。侠客社区创办以来,到现在,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局面,这与你们的努力息息相关。有时候我想到你们默默无闻地投入到工作中,那种热情、那种自觉、自愿、急杂志之所急、忧杂志之所忧、喜杂志之所喜的精神,总觉得很感动。读者、作者、编辑是三位一体的,而你们处在这个体系中的核心层面。
一直以来,我总想和你们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却总是陷于繁忙的事务之中,只好把这个“会议”推迟到现在。其实这不能作为我的借口,好在我现在已经行动了,希望你们谅解的同时也表示为时不晚。今后我会争取经常和你们进行直接的沟通,其实我进入网络很早,早在1996年就开始介入网络,应该是骨灰级网虫,可惜学艺不专,水平始终提不上去,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向你们认真学习。
我们都是自己人,所以我们不需要说太多的客气话。我们这次会议有三个主题:
第一、希望大家提一些实实在在的意见,可以针对我们刊物的封面、版式、插图等美术装帧方面;可以针对我们的长、中、短篇作品,副刊等等内文方面;也可以针对我们的画手和我们的作者、编辑。提出你们坦诚的意见。
第二、请你们给我们一些建议,对我们的刊物本身、宣传活动、推介作者、发行、广告、刊物的经营等各个方面提出大胆的建议。
第三、去年,我们开门办刊活动开展的比较成功,今年要求到我们这里参加暑期开门办刊活动的同学很多,因为一是难以安排,我们今年便采取了网络的方式,让编辑部的编辑深入和广大读者进行交流、并邀请了十位作者进行在线访谈。
我们希望各位同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我们在网络上,包括各种论坛、博客、QQ群等为我们杂志和作者,包括我们本次的社区系列活动作一定的宣传。也请大家在方便的时候,实地走访一下书报亭或书店,为我们的发行情况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如果与同学朋友聚会,也顺便问一问他们对《武侠版》的阅读感受。在侠客节的时候,我们也希望版主同学将近阶段的工作对我们做个报告,我们将会记住你们在这样一个暑期为《武侠版》所做的工作。
第四、侠客社区运行的这几年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积累了这样高的人气,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我们应该加大侠客社区的工作力度,使它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也希望大家就侠客社区的改造提一些可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侠客节之后,我们将在侠客社区和刊物上同时公布社区版主名单,并组建侠客社区新的管理层,发相应的聘书。在年底,我们将评出社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版主,并给予奖励。
九月九日是我们的第六个侠客节,各位版主同学,一直都在为我们努力,我们将在这个侠客节给各位版主同学一份小小的纪念品,或者能带来小小的快意。纪念品的具体内容,请大家咨询简语同学。
1、创刊初期的作品是否更耐读一些?
我还记得在创办武侠版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情形。当时武侠小说处在一种没落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金庸等老一辈的武侠大师已经停笔,社会上武侠的赝品泛滥成灾,只要有一本武侠出版,就有几本盗版同时出现,租书店里有大量的武侠作品,供传阅,所以武侠在筹备的时候,几乎没有被看好过。为什么会一举成功呢?我们发现了网络的力量。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在武当山搞了一个国际性的笔会,组织了与美国的汉学家,也是金庸迷,港台的作者,和大陆金庸后的作者如独孤残红,冯育楠等人,另一批是活跃的网络写手。在开会讨论武侠版定位的时候,两派人马争执不下。从而使我们发现网络写手有很大的潜力,网络写手也是一种代表未来的新生的力量。武侠版为什么能够成功,其实是有一大批网络写手在网络上不为名不为利的辛勤耕耘,武侠版给他们一个窗口使他们爆发,所以创刊之初的作品,在质量上因为有一定的积累,其优势也显得更明显一些。
2、我们的读者比早期的读者更挑剔一些。
我们的作者在成长,我们的读者同样也在成长,杂志刚创刊之初,读者是没有选择的,我们端出什么菜,他们都会有滋有味地品尝,但是一本杂志创刊几年下来,我们培养了读者的分辨能力。可以这样认为,不是我们现在的作品质量差了,而是读者的品位提高了,对我们的作品要求更高了。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头疼的问题之一,我们正着力解决。
3、怎样看待80后的作者,怎样展望90后的作品。
我对80后的作品是推崇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活跃在我们文坛的各个方面,他们充满生气,朝气蓬勃,还有强烈的个性主义,这是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我们刊物的作者群体,基本上以70后或80后为主,所以我认为有一些关于80后的网络之争,是没有意义的,套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小脚老太常会这样叹息,“一代不如一代”,这也是常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时尚,从我们刊物角度来说,抓住了这样一个作者群体,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为什么现在很多刊物发行量萎缩甚至停刊呢,就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蔑视了这个群体。
4、关于U80
我们现在搞了一个U80的征文活动,U80其实是在寻找80后和九零初这样一个群体中的武侠作者,我们发了一批作品,都不是成名作家的,都是在挖掘文学新人的潜力。比如侧侧的作品,就是把武侠更现实化,比如《本色》,就是用一种侦探的手法来更新了武侠创作的技巧,比如《萧杀》,在古龙式的冷峻之余,又有了古派作品中不常见的伦理温情。比如像80后更优秀的代表,如步非烟,我们没有纳入征文体系。在审稿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发现了十二岁到十六岁的小作者,他们居然写出一种婴幼儿式的爱情,尽管可笑,但其实这是一种强烈的个人体验的形式,不可小看。
5、武侠作品的教育意义和可读性的冲突
这个问题提出来,使我感到恍如回到了上个世纪八90年代那个时期,我认为现在不大存在这个问题了。有些作品,就是要板起一副面孔来教训人的,如果有谁愿意被教训,就去阅读它吧。而我们现代人,不管是学习工作,生存状态,在我看来都是充满竞争性的,非常严峻的,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就出现了消遣性、好玩、好看,供娱乐的读物。如果说责任感的话,我们的责任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提供尽可能多的快乐给大家。
6、是否要把武侠版的读者年龄层扩展一下。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致力于这个工作,这个叫悄悄地干活。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希望我们读者成长,长大了之后不要抛弃我们,另外我们希望传统的读者,由武侠来唤起他们的侠义精神,来回馈我们。单身汉作为一种刊物,它的定位非常重要,不可能适应方方面面的读者。其实青少年作为一个主体的群体,就非常庞大,我们把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已经是了不起的作为了。
7、为什么武侠作品中言情和奇幻的因素越来越多了。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征,我们两千多年前写的游侠传和民国时期各种流派的武侠,和六七十年代港台的武侠,以及和我们现在的大陆新武侠,都是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的,我们这个时代深受这个日本动漫、韩国韩剧、西方奇幻的影响,它不可能不带到我们的传统武侠中。而这些元素,恰恰丰富了我们的武侠,使我们的武侠焕发出了青春和活力,现在我们一直试图建立一种“青春武侠”的概念。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一些传统武侠的遗梦中,尽管可以满足一些人的怀旧的情绪,但是它会有生命力吗,求变求新、与时俱进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8、如果论坛上有好帖子,能不能登在书上。感觉现在杂志上没什么和论坛太有关系的东西,还有,论坛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多关于杂志的东西,以致好多人都是在上面玩,灌水,谈到书根本是不看的。
就像我在致你们的公开信里提到的一样,我感到对大家很抱歉,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过去对侠客社区一直采用的自治的一种方针,不愿过多的干预。现在回过头来看,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现在我们来和社区进行更多的交流,也就十分必要了,比如说我们将对各斑竹年终评优,比如说利用暑期搞一系列访谈,比如说我们正在做的大型版杀游戏,比如我们的“提前阅读”计划,比如我们侠客节期间为侠客社区做一个专版,今后的互动估计会更多一些。请大家放心,或者对我们更有信心。
9、有几个,比如杂志方面中篇比前阵好看多了,社区无论是副刊还是稿子都很多,剑气州当初建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将社区好文纳入其中,但是杂志至今从未采用过一篇,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刊登的不少中篇还没社区孩子写得好……
看来各位斑竹对侠客社区是非常热爱的,对侠客社区的作品也是非常看好的,这一点,我现在了解了,有一点,我希望跟各位斑竹交流的是,我们刊物的竞争机制,是建立在以发稿多少决定收入高低的基础上的。所以,编辑对稿件的认真和送审方面,应该是十分努力的,特别是新的编辑,在作者资源缺少的情况下,他们会努力去找作者并符合今古传奇体的要求,来筛选稿子。以我们侠客社区区长简语为例,用他的话说,发现一个作者不难,但要求其以今古传奇体来写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发现并引导作者,使其适应我们刊物,要花大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作者就不堪这种改变,与编辑分道而去。
我今后会关注我们的剑气州版上的原创作品,甚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也会去看社区其他版块的一些原创作品。
10、关于广告。
这是一个让我异常头疼的问题,有许多家长打电话给我,责备我们甚至诅咒,我认为它对杂志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同学会问,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广告的通过,其实是有比较严格的手续的,否则它是不可能刊发的。这是我想要说明的第一点。第二点,广告公司它承包我们刊物的广告,我们跟他们签订的协议是这样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他们可以刊发一切东西。现在有一个愉快一点的消息告诉大家,目前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有十类广告,比如医疗用品,带有不良小电影和交友的广告,正在被取缔之中。
为了改变我们刊物的广告品相,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在侠客社区开的今古传奇游戏公会,其实是希望游戏公司能在我们刊物上投放广告,因为游戏的主要内容是武侠。听说有一些侠友反对在侠客社区开设游戏公会,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11、今古传奇体:
“今古传奇体”就是以“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大众意识,时代精神”为总体编辑方针,“奇,情,趣。无奇不传,有情有趣;传奇而不离奇,通俗而不庸俗”为总体作品特色,并进一步对这种理念下的作品风格作了详明的具体阐述,除了极少数要求是针对单月号的具体情况外,绝大多数内容是对整个“今古传奇体”的共同要求:
题材独特:题材要求大善大恶,大忠大奸,大悲大喜,大荣大辱,大爱大恨,大甘大苦,大起大落;不发古老题材,也不发科幻神话题材。
故事精彩:故事情节是今古传奇体的根本。故事情节要求新颖、传奇、精彩,文章从头至尾贯穿情节。情节要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体现传奇色彩。矛盾和冲突激烈,悬念迭起。章章有扣子,回回抖包袱。结局也最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拒绝平淡、琐碎。
结构明晰:“今古传奇体”要求线索明晰,最多两条线索。整篇作品结构要流线型纵深发展,忌方块合拼。故事情节基本按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组织,起承转合要交代清楚,一目了然,跳跃不大。
人物传奇:传奇体人物不以身份地位论,着重两条:一是命运,二是情感。要求写出人物命运的遭际起落,无论是坎坷磨难还是悲欢离合,都要能引起读者共鸣。体现作家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人文关怀,体现民众的意愿和心声。善恶并存,惩恶扬善。一定要有冲击力,撼人心魄。而且人物不宜太多,要性格鲜明,命运吸引人。不要单纯写外貌、心理,要在情节中表现人物性格。
手法独特:“今古传奇体”是特定的叙事文学,用文学的语言讲述故事。只能适度地穿插运用其他手法,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抒情、议论、人物对话都不宜太多,尤其不宜大段大段静止地进行,都只能在情节和人物活动中带出来。要用第三人称,全知角度,不用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叙述角度。忌用诗歌或剧本的行文段落格式。
语言雅洁:“今古传奇体”语言除准确、鲜明、生动外,还要求民族化、通俗化、生活化,忌欧化句式和学生腔及专业术语。历史题材语言典雅而不晦涩,根据人物和特定环境,语言可带古雅色彩和历史韵味。现实题材作品,语言要简洁明快,既有文学意蕴,又有生活气息。
连载长篇字数在30万字左右,一般长篇8万-12万字,中篇3万-8万,短篇1万-3万。
武侠版在此前数月,也先行根据“今古传奇体”的理念,在“稿约”中对来稿作了简明的要求:
1.作品要体现武侠小说特有的故事性和文学性,故事力求新颖,格调要高;
2.人物形象鲜明,写出“侠、情、义”,写人性,要让读者关注人物命运;
3.线索力求清晰单一,结构匀称,有层次感。开头要吸引人,进入主题要快,叙事节奏不能太慢;
4.忌用第一人称,忌用大量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5.中短篇小说以4万字以下为宜,长篇小说以40万字以下为宜。特别出色的作品可适当放宽字数要求。
这种风格,其实就是传统的大众通俗模式,在大陆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与金庸在香港武侠小说繁荣中形成的“金氏白话”互为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