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罪过,目中无神(詩篇36默想1)
恶人罪过,目中无神(詩篇36默想1)
经文:“恶人的罪过在他心里说:“我眼中不怕 神!”(诗篇35:27-28)
诗篇36篇是大卫的诗。但是,在篇题中所题“耶和华的仆人大卫”,是唯一的例子。大卫虽然是十二支派的国君,而且国祚初兴,但他将所作之诗题为“耶和华的仆人大卫的诗,交与伶长”,实在可以看到大卫敬畏神的心。
圣经学者观察到诗篇36篇与诗篇1篇有很多相似之处(James M. Boice, An Expositional Commentary)。两首诗都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义人与罪人的不同本性、所走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下场。不过也有两个不同之处。第一是秩序不同,诗篇1先描写义人(诗篇1:1-3),后描写恶人(诗篇1:4),最后比较两者不同下场结局(5);诗篇36篇则先写恶人的光景(诗篇36:1-4),然后作为对比,写出愿意投靠神的子民和正直人的结果(诗篇36:6-9),和恶人(作孽人)的下场(诗篇36:12)。第二个不同是诗篇1作为对比,重点写义人的言、行和思想及最后的结局;而诗篇36则着重写神的慈爱、信实、公义,以说明“骄傲人”、“恶人”以及“作孽的人”(诗篇36:11-12)的下场实在是“罪有应得”。
“骄傲人”、“恶人”以及“作孽的人”其实是同一类人。诗篇36:1写道,“恶人的罪过在他心里说:‘我眼中不怕 神!’”新国际版本(NIV)英文的翻译是“An oracle within my heart concerning the sinfulness of the wicked”. 中文版本也有做如此处理的,例如粤语圣经为“对我心话”,文理圣经“恶人所为,我见之兮,谓其心目中,不畏上帝兮”,闽南话圣经译作“歹人罪过,有话在我的心讲”。所以,根据原文意思,真正的解释应为,“恶人犯罪时,在我心中有话说,他说‘我眼中不怕神’”。这样,此段的译文就与和合本的译文(恶人的罪过在他心里说)有歧义了。产生这样译文歧义的原因在于,相当于英文Oracle这个词的希伯来原词在旧约圣经中有几百次应用都与神有联系。Oracle这个词中文可译为“神谕”、“预言”或至高权威的话语,这如何可能来自“恶者”的心里呢?于是就有了上面不同的译文。
罗马书3:18引用了这节经文:“他们眼中不怕 神”。正因如此,“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这便是恶人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