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作者:Jinhuasan
发表时间:
+-

image.png201874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瓜达尔港,由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公司运营的瓜达尔港自由区的路标。该港口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Getty Images

 

哈德逊研究所研究员阿帕娜·潘德 (Aparna Pande) 周五(8 29 ) 在《地缘政治情报服务》发表报告, 分析中国在南亚与印度的竟争。潘德认为, 中国是大多数南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参与者。通过经济和军事关系,中国在南亚的战略扩张挑战了印度的影响力。而印度在援助和安全支持方面予以回应,但在资源方面落后。

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其在东亚和西亚的主导地位备受关注,但其在南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值得同等重视。北京利用长期存在的边界争端、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两极分化的社会、民族和语言多样性以及脆弱的经济,成功地在该地区占据了重要地位。

尽管印度仍然是该地区的主导力量,但其在自身后院对抗中国影响力的能力却受到了限制。随着中国成为巴基斯坦的主要军事供应国,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国面临挑战的时期成为重要的贷款国,新德里的回应往往显得犹豫不决,且缺乏影响力。然而,如果印度选择果断采取行动,中国的战略中也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可能会被利用。

 

北京的“珍珠链”战略

对北京而言,南亚和印度洋是其追求全球影响力的关键,这使得它与印度直接竞争,而印度将该地区视为其历史和地理范围。中国在次大陆的意识形态和领土野心与其争夺全球主导地位的更广泛战略目标相一致,从而构成了复杂的地缘政治竞争。

中国采取的战略让人联想到古代印度战略家和哲学家考底利耶,即利用一个依赖中国支持的友好国家网络包围印度。中国利用印度较小邻国试图制衡新德里影响力的野心,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外交策略,将自己定位为关键且可靠的盟友。

 

事实与数据

南亚地区

image.png南亚包括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其中阿富汗也经常被纳入其中。过去十年,中国逐步提升了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与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结成了联盟,从尼泊尔的毛派到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派。通过会议、奖学金项目、学习考察和智库交流,中国共产党与政界人士、学者和官员建立了联系。

自冷战后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挥了其经济实力。除不丹外,中国几乎是所有南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与南亚的贸易额将达到近2000亿美元,在过去十年中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为6.3%。具体而言,中国与印度的贸易额为1000亿美元,与巴基斯坦的贸易额为230亿美元,与孟加拉国的贸易额为270亿美元,与斯里兰卡的贸易额为50亿美元,与尼泊尔的贸易额为15亿美元,与马尔代夫的贸易额接近10亿美元。这种深度经济一体化意味着,与中国脱钩可能会对这些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害。

中国也已成为印度几乎所有邻国国防装备的主要供应国。尽管美国一直对向各国提供军事援助以帮助其购买美国武器持谨慎态度,但北京的软贷款鼓励各国购买中国武器。巴基斯坦是中国最大的武器客户,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巴基斯坦占中国武器销售额的三分之二。除了密切的军事关系外,两国在核技术领域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还向孟加拉国提供了72%的武器。

此外,中国通过教育增强软实力,来自南亚各国的数千名学生在中国大学学习。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其经济影响力。除印度和不丹外,所有其他南亚国家都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是主要参与者。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它将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连接起来,目前该走廊正通过一条长达3000公里的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建设。尽管巴基斯坦许多人将中巴经济走廊视为解决该国所有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实际上它只会增加伊斯兰堡现有的债务负担。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中国已向南亚国家提供了480亿美元的贷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欠北京的债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2024年,中国成为巴基斯坦最大的债权国,贷款额接近290亿美元。

此外,超过三分之一的“一带一路”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这加剧了受援国的债务负担。许多“一带一路”成员国正在寻求重新谈判其与中国的贷款,这导致人们认为该倡议已从共同发展转向债务追偿。

在斯里兰卡,超过一半的外债来自中国,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已被证明在财务上难以为继。同样,中国国有企业主导着孟加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着其能源部门的很大一部分,并持有达卡证券交易所25%的股份(以及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40%的股份)。

由于无力偿还高息贷款,科伦坡和伊斯兰堡不得不将港口租赁给中国。这两个国家都不得不多次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救助。中国在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和孟加拉国(吉大港港)建造和运营的港口,可能兼具军事和民用用途,就像中国在东南亚的许多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一样。

image.png斯里兰卡科伦坡:2022518日,中国投资建设的科伦坡港口城的一处建筑工地。© Getty Images

 

印度与次大陆

印度决策者将次大陆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强调其拥有超过5000年悠久文明的悠久历史,这片广阔的区域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临印度洋,东西两侧为兴都库什山脉和若开山脉。

印度一直反对外部势力与邻国结盟,或邻国与外国实体合作损害其利益。这种立场通常与“英迪拉主义”联系在一起,该主义与美国的“门罗主义”相呼应。它反映了当时的总理英迪拉·甘地领导下的印度外交政策,该政策注重国家利益并维护地区主导地位。英迪拉主义还强调,外部势力应避免干涉南亚事务,主张该地区国家之间通过双边途径达成解决方案。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都承认印度在南亚的主导地位。中国的崛起改变了这一格局。北京利用印度周边较小国家对其主导影响力的担忧,削弱了新德里确立其地区霸权地位的企图。印度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展援助、救灾、经济援助、技术专长、能力建设和安全支持等方式支持其较弱的邻国。通过这种方式,印度将自己定位为邻国在需要时可以信赖的盟友。

这种支持的一个例子是2022年斯里兰卡经济违约时,印度立即提供了40亿美元的燃料和食品援助。同样,马尔代夫在2019年和2024年的经济危机期间也向印度求助。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希望次大陆的精英和民众都能认识到,与中国不同,印度随时准备向他们提供援助。

印度力求将自己定位为其他南亚国家的首选安全伙伴。印度海军是印度洋地区最大的海军力量之一,在维护海上交通线畅通、参与反海盗行动和保护商船(例如近期胡塞武装分子的袭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印度还致力于加强其较小邻国的军事能力,为其提供人员培训和装备以增强其防御能力。

新德里打破了其长期以来仅在联合国授权下部署军队的政策,专门在南亚地区部署军队。印度军队目前正在协助不丹保卫其与中国的边境,以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安全作用。

多年来,印度一直试图通过外交努力和边界协议来缓解与邻国的紧张关系。其中包括承认斯里兰卡对卡恰蒂武岛的主权,通过割让部分领土解决其与孟加拉国的边界问题,以及接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仲裁庭的裁决,允许达卡在附近海域勘探和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尼泊尔是南亚唯一与印度开放边境的国家,允许尼泊尔公民免签工作和旅行。

 

新德里在南亚的影响力日渐减弱

过去两年,次大陆的局势发生了显著的不利于印度的变化。南亚地区与印度的关系已从密切转向与中国的关系升温。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巴基斯坦一直是孟加拉国与邻国关系持续紧张的唯一邻国。

2024年,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因其独裁和腐败的抗议活动而下台后,首席顾问穆罕默德·尤努斯领导的临时政府向北京寻求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和基础设施项目。与此同时,随着公众公开批评孟加拉国与哈西娜的关系,孟加拉国的反印情绪日益高涨。然而,每当达卡遇到挑战时,它都会向新德里寻求支持,并在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各种多边平台上寻求其援助。

2024年,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穆伊祖领导的政党在议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穆伊祖先生凭借“印度撤出”的政纲于2023年赢得总统大选,其竞选纲领旨在反对新德里长期以来在马尔代夫的影响力。然而,每当马尔代夫遭遇危机时,它都会向印度寻求经济援助。近年来,穆伊祖总统开始重建与印度的关系,重点关注安全和经济问题。

印度在维护其地区势力范围方面面临挑战,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外交善意和双边接触。印度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落后,这限制了其对抗中国影响力的能力。这种情况阻碍了印度成为南亚主导力量的雄心。与中国广泛运用硬实力和大量财政援助相比,印度在军事、经济援助以及软实力方面都存在不足。尽管其对外援助的很大一部分流向南亚,但其在几乎所有方面仍然落后于中国。

印度的根本困境在于,独立78年后,并非所有邻国都愿意接受其作为次大陆主导力量的地位。凭借庞大的人口、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印度既可以威胁某些国家,也可以超越另一些国家。作为南亚地区最大、历史上最重要的国家,印度一直对邻国施加着巨大的影响力。印度的存在在这些国家的国内政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其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足以与中国有效竞争,为邻国提供支持和激励。印度不仅需要保卫其陆地和海上边界,抵御中国的侵袭,还需要管理其势力范围。北京花了三十年时间在南亚建立影响力,而印度则需要加大力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取得长足进步。

 

事态发展的可能

最有可能:中国缩减在南亚的影响力

印度可能会维持其现行政策,认为最终其邻国将不得不承认其在地理现实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近期缩减了在该地区的投资,表明其意识到了新德里的地缘政治优势。中国承诺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向巴基斯坦提供的620亿美元中,只有约280亿美元到位。斯里兰卡没有新的“一带一路”项目。亲华的马尔代夫总统已将重点转向印度寻求经济援助。

如果北京真的接受了影响其影响力的地理限制,那么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它可能难以维持目前的地位,从而让印度重新获得昔日的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巴基斯坦自身与印度的竞争关系,巴基斯坦很可能仍将是中国最亲密的盟友。除巴基斯坦外,其他南亚国家可能会利用与中国的关系来平衡印度的影响力,但它们可能会避免与中国或巴基斯坦完全结盟,以免孤立印度。

中国仍然是印度的主要竞争对手,给新德里带来了一系列源自中国经济、军事和技术发展的挑战。然而,由于现任美国政府倾向于半孤立主义和重商主义,印度正在回归其传统的多边结盟战略。这一转变表明,印度可能会专注于参与非西方组织,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同时仍保留其在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倡议中的成员资格。这也对双边关系产生了影响,印中关系可能会继续呈上升趋势。

最不可能的情况:印度转向投射硬实力

最不可能的情况是,印度自信地在其地区及其他地区投射硬实力,或以武力强加其意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需要实施早就应该实施的经济改革,并实现军队现代化。这需要时间、资金和战略决策,而这些都具有不确定性,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可能性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