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批白左就是吃饭砸锅”吗?——对贺卫方老师一则评论的敬意与质疑
作者:赵晓
引言:一段话引发的思考
近日,著名法学家贺卫方老师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一段为“白左”辩护的评论,言辞恳切,笔力遒劲,内容大致如下:
“没有‘白左’,就没有第13、14、15、19、24、26号宪法修正案,也就没有奴隶制的废除、妇女投票权、移民法改革、民权法、国家公园、环保署、社会保障和医保……归根到底,没有‘白左’,就没有1776年独立宣言所立下的普世价值。今天那些跟着MAGA骂‘白左’的黄种人,实在是梦里不知身是客。批白左,就是吃饭砸锅。”
这段文字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获得不少支持。有观点认为,批评“白左”不仅是忘恩负义,更是对自由、人权与文明基础的背叛。
作为一位一直关注自由主义与文明秩序演化的公共知识分子,我理解贺老师的担忧与提醒,也敬佩他长期以来对法治与宪政的坚守。但我必须指出一点:今天对“白左”的批评,不仅不是“吃饭砸锅”,反而是为这口锅正名,为真正的自由主义拨乱反正。
一、“白左”到底是什么?不能偷换概念!
我们必须从概念本身谈起:什么是自由主义?什么是“白左”?
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政治哲学传统,强调:
个人自由(individual liberty)
宪政法治(rule of law, constitutionalism)
平等权利(equal rights)
市场经济(capitalism with regulation)
宽容多元(pluralism and tolerance)
它有不同发展阶段:
古典自由主义:以洛克、亚当·斯密为代表,强调私有财产与政府权力有限。
进步自由主义:如罗斯福新政,主张国家积极介入以保护弱势群体。
当代自由主义:倾向关注身份认同、结构性不公、全球化与环境议题。
但“白左”一词并非学术术语,而是近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中发展出来的贬义标签。它原本对应于“白人左翼自由派”(white liberal),后逐渐泛指那些:
过度强调政治正确,却在逻辑上一塌糊涂;
高举“平权”大旗,却推行身份政治,把人简化为种族、性别、性取向的标签;
打击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结果反歧视走向逆歧视;
纵容非法移民与无边界主义,伤害本国底层民众;
表面关心正义,实则道德表演,缺乏责任与后果意识。
一句话,“白左”是自由主义的异化,是道德口号化、文化虚无化、身份政治化后的“自由”伪形。
而贺老师的转文,却将“白左”与整个自由主义传统画上等号,从而推导出“批白左=反对自由=吃饭砸锅”的结论,这就构成了典型的“稻草人谬误”:先偷换定义,再扣帽子。
事实上,今天很多批“白左”的人,恰恰是在为真正的自由主义正本清源。
二、真正的自由主义,与“白左主义”背道而驰
历史上的自由主义,不是今天那些以“醒觉(woke)”之名压制异议的思想体系。它强调的是:
人的尊严源自上帝形象(natural rights);
权力需受限制,权利需有边界(constitutional checks and balances);
个体责任不可或缺,秩序不可轻弃;
自由必须与真理张力共存,而非自我解构。
而今天的“白左主义”,却将这一传统彻底颠倒:
从“人人按神的形象被造”变为“人人代表一种被压迫身份”;
从“自由受法治约束”变为“弱者情绪就是正义”;
从“普世价值”变为“文化相对主义”;
从“权利伴随责任”变为“特权掩盖责任”。
这种文化逻辑一旦泛滥,不仅伤害理性与对话,也加剧社会撕裂。批评“白左”不是为了抛弃自由,而是为了把自由从极端主义的绑架中救出来。
三、批评不是砸锅,而是维护锅的完整
“吃饭砸锅”的比喻,听起来铿锵有力,但经不起推敲。
1. 制度成果 ≠ 意识形态垄断
奴隶制废除、妇女选举权、社会保障、环保立法,确实多由自由主义传统推动,但其中既有保守派力量,也有信仰社群、公民运动、工会组织。将一切文明成果归功于“白左”,无异于历史挟持。
2. 拥有权利 ≠ 放弃批评
如果享受制度成果就不能对意识形态发声,那美国人就不能批评政府,中国人也不能批评权力,保守派也不能批评川普。这种“感恩式沉默”不是自由社会的特征,而是一种“道德勒索”。
今天许多批评“白左”的学者和移民,并不是否定平权,更非否定自由,而是反对“身份第一、绩效靠后”的扭曲逻辑。这是为社会公平正义发声,而不是在“砸锅”。
3. 吃饭的人当然可以补锅
“锅”代表制度与秩序,“白左”不是锅本身,而是可能让锅破裂的那股火候。面对漏洞,我们是选择沉默地“吃着饭”,还是站出来补一补锅?批评白左的人,正是那些不忍看见锅裂饭撒的修理者。
4. 锅真的在穿,白左不补反烧
当“白左”主导的文化思潮:
在大学里压制异见;
在新闻中实行双标;
在校园推广极端性别意识;
在城市治理中“废警察”“纵打砸”;
这不是文明之花盛开,而是制度基础在崩塌。不指出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锅毁者”。
四、我们该守护哪一种自由?
自由主义曾孕育废奴运动、普选改革、宗教宽容、市场经济与公共伦理。它像一棵果树,结出理性与正义的果实。
但“白左主义”更像寄生其上的毒藤,用口号遮蔽真理,用情绪挤压理性,用身份代替人格,用批判掩盖责任。
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显然不是更多政治正确的表演,而是根植真理、敬畏上帝、尊重法治、承担责任的真自由。
结语:敬贺老师,也敬真理
我向来敬佩贺卫方老师一以贯之地坚持法治、反专制。他是中国自由派知识界的重要标杆。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就事论事,思想对话。
今天,批评“白左”不是吃饭砸锅,而是为这口自由之锅去污补漏,使它继续能炖煮真理、正义与秩序的汤。
如果“白左主义”继续滥用自由的名义,破坏言论空间与制度信任,届时锅可就真砸了,饭也吃不上了!
所以,请让我们谦卑地分辨:
什么是果树,什么是寄生藤;
什么是真自由,什么是伪正义;
什么是制度根基,什么是文化泡沫。
附:衛方·賀: 【那些白种人MAGA党骂“白左”可以理解,一些黄种人也跟着满嘴唾沫星子地骂“白左”就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了。看到一则评论,转发如下】没有“白左”,就没有第13,14,15,19,24,26宪法修正案,也就是没有奴隶制的废除,有色族裔和妇女就没有投票权,18-20岁的年轻人就会被征兵服役为国而战但是没有投票权。
没有“白左”,就没有1943年废除排华法和1965的移民国籍法,今天在美华人的99.9%根本不可能在美国。
没有“白左”,就没有1964的民权法和1965的投票权法,美国南部各州的种族隔离Jim Crow 州法就会延续至今。
没有“白左”,就没有国家公园,环保署和各项环保法律。
没有“白左”,就没有各项保护劳工权益法,就没有残疾人平等权利法,就没有social security,就没有Medicare 和Medicaid,和Obamacare。
归根到底,没有“白左”,就没有1776年独立宣言树立的普世价值。
今天的共和党完全堕落为川普的个人崇拜狂热嘛噶,完全走向了林肯,老罗斯福,艾森豪威尔和老布什的反面,因此Trump MAGA 根本就不愿意提起这些共和党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