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赏析

作者:红尘行者
发表时间:
+-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六十五

王能全


image.jpeg

我思我在摄影


点绛唇》(燕雁无心【南宋】姜夔

丁未冬过吴松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image.jpeg


姜夔,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是继苏轼之后宋代难得的艺术全才。孤贫漂泊,布衣终生。由词题可知,此作写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冬。当年春,姜夔由杨万里介绍去苏州,见正在老家休养的范成大,其诗词深得范成大赞赏。故而,冬天他从浙江湖州再去苏州,看望范成大。途中路径吴松(今苏州吴江区),吴松是姜夔平生最心仪的晚唐诗人陆龟蒙隐居之地,词人怀古伤今,写下这首意境深远的名作。


image.jpeg


上片写景,俯仰天地,寄寓情感。天空中“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燕”:北方燕州一带。“无心”取自陆龟蒙的诗句:“云似无心水似闲”《秋赋有期因寄袭美》)。从北方远飞而来的鸿雁,沿着太湖西畔,随着流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悠然飞去。太湖风光,水天浩渺;历史久远,包孕吴越。陆龟蒙《初入太湖》有诗句:“东南具区雄,天水合为一。”作者就像鸿雁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太湖地区浪迹萍踪,心志高远,迷恋自由。大地上的景象是:“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商量,酝酿。湖边几座孤峰,耸立在萧瑟的寒冬之中,清寂荒凉。黄昏时分,愁云密布,正酝酿着一场冷雨。 以“清苦”将零落的山峰拟人化,寓意着作者形只影单,清贫困苦,而又像山峰一样屹立,执着于自己的人生理念。“商略”二字,尤为奇妙,点化眼前之景,更蕴含心中弥漫的惆怅之情,并引出下文。


image.jpeg


      下片抒情,沉思今古,黯然神伤。“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得名(《(乾隆)苏州府志》),此处为陆龟蒙的故地。“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精神随顺天然之意。词人途经陆龟蒙的故地,抒发心灵深处的意愿,真想在第四桥边,与天随子一起隐居长住。诗人陆龟蒙生活在晚唐,怀济世之才,考进士落第,只得隐逸江湖,赋诗著述,并从事农学研究,卓有建树。词人姜白石生活在南宋,才华横溢,精通礼乐,亦举进士不第,流落江湖。两人均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姜夔足迹“天髓”故地,缅怀前人,古今相连,心心相通,词人无比动情,感慨万千。“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何许”:何时,何地,为何,如何。“今何许?”一句反诘,一声浩叹!今世何世?今生何为?慨然,怆然!独自凭栏,追古抚今,心潮激荡。只见眼前满目参差不齐的垂柳,衰弱枯萎,在凄厉的寒风中飞舞。以景抒怀,感时伤事。国家风雨飘摇,国运衰败垂危,自己却爱莫能助,个人像浮萍一样地漂泊。笔力雄浑苍劲,心境悲壮凄凉。


image.jpeg


 全词以虚写实,漫游天地,纵横古今;抒个人身世,叹国家兴亡。一首小令,气象万千,“无穷哀感,都在虚处”(清代词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在艺术造诣上,它充分体现了姜白石词作的特色,声韵精致,意境深远,“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清代词学家戈载《宋七家词选》)。这首《点绛唇》无愧为宋词中的瑰宝。


image.jpeg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