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经济大学:传统与创新的交汇点

作者:石头巷子
发表时间:
+-

图片01.png


一、维也纳经济大学(WU)的新生入学介绍别具一格

 

在维也纳的日子,最值得我们要讲述的应该是福花园Vorgarten和维也纳经济大学,每周末,我们会在这里待上半天,光着上身背对着松柏树进行一二小时的“撞树运动”,五脏六腑,浑身上下,周身舒坦,我的腰疼、背痛、颈椎的毛病有了很大的缓解。维也纳大部分周末都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为了与大地、森林、花园、大学最亲密的接触,这个夏天便开始赤脚围绕维也纳经济大学走上一圈,再从郊外走回住处,那是一种奇妙的感受,让自己身边上下通透,有时会想,维也纳是我们用双脚丈量过了,不枉在这里寄居的一段时光。

常出没于维也纳经济大学(WU),不知怎么,让我们时看时新,它的建筑,有一种看不完的魅力,往前看是一景,往后看又是一景,侧看是一景,环顾时更加别致,每次行走的路径不同,视角稍有变化,景致就是不一样,火柴盒似的建筑看多了,在维也纳经济大学行走,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国外的大学都不存在围墙哦)就像入了迷宫一样,不断给人惊艳,总会耐人寻味。什么是建筑大师,我在这所大学里深切感动到了。

2025年9月23日是新生入学的日子,这个暑假本来安静的校园,涌进来许多年轻生动的面容。我们注意到了脚下,它对自己的介绍别具一格,通过在校园地面上铺设“脚印”的方式,将学校的独特气质巧妙地呈现给新生。这些脚印不仅是新生的指引,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一些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深入解读这所大学的独特魅力与核心精神。从这些数据中,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形象立体而鲜明:它既是历史的传承者,又是未来的开拓者;既注重学术的严谨,也推崇文化的多元;既是培养精英的摇篮,也是孕育创新的沃土。

我把这些脚印一一翻译出来,分享给各位朋友,分享是快乐的。同时,把随手拍摄的图片,呈现给大家,相信产生共同的感受。

 

1.历史传承与卓越声誉

 

图片1.png


“脚印”中的第一步,踏入了维也纳经济大学深厚的历史积淀。作为一所拥有悠久历史的学府,它在全球商学院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世界上同类学院获得前10名,获得三重认证的商学院”这一数据,是其卓越学术声誉的最好佐证。这三重认证(AACSB、EQUIS、AMBA)如同三枚闪亮的勋章,代表着其在教学质量、课程设置、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国际顶尖水准。它向世界证明,维也纳经济大学不仅是奥地利商业教育的翘楚,更是全球高等教育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这种历史传承也体现在其对奥地利精英人才的培养上。“奥地利高层管理人员20%,皆出于经济大学的沃尔夫斯堡学院”这一数据揭示了学校在塑造国家商业领袖方面的重要作用。沃尔夫斯堡学院(Wolfsberg Institute)作为其高端教育的象征,源源不断地为奥地利乃至全球的商业界输送顶尖人才,其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这不仅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更是其社会影响力的有力证明。

 

2.现代创新与多元文化

 

图片2.png


“脚印”的第二步,指向了维也纳经济大学的现代与创新精神。这所大学并非固守传统,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2024年奥地利初创企业前4名,是经济大学的学生”这一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其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活力。学校不仅提供优质的商业教育,更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这说明维也纳经济大学是一个充满创业氛围的孵化器,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冒险,并为他们的创新之路提供坚实的后盾。

“全校国际学生占到38%”和“英语授课班次课时500+”这两个数据则共同描绘了学校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特质。38%的国际学生占比,意味着校园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里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这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超过500个英语授课班次,确保了国际学生能够无障碍地融入学术生活,也为本地学生提供了接触国际前沿知识的广阔平台。这种国际化的教学环境,正是现代商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活力校园与全面发展

 

图片3.png


“脚印”的第三步,迈向了维也纳经济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69个学生俱乐部”和“2025年大学橄榄队冠军”这两个数据,共同展示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69个学生俱乐部,涵盖了从学术、艺术到体育、公益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兴趣发展空间。这表明维也纳经济大学深知,除了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和社团参与同样是个人成长的关键组成部分。

橄榄球队的冠军头衔,则象征着学校对体育精神的推崇——团结、拼搏、永不言弃。这不仅是体育荣誉,更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告诉我们,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学生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在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方面也同样出色。这种文体兼备的培养模式,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奥地利气候最佳学院第一名”这一荣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对校园环境的重视。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习效率。这不仅是硬件上的优势,更是学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体现。

 

二、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建筑:一座流动的思想博物馆

 

图片02.png


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建筑群,并非简单的功能性空间,而是一组别开生面的艺术品。它们由多位世界顶尖建筑师设计,每一栋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传承、现代创新与设计理念。这些建筑如同学校的“脚印”一样,以其独有的方式讲述着维也纳经济大学的故事。我们可以将这些建筑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以更好地理解其设计精髓。

 

1.现代主义的几何交响曲:图书馆与学习中心

 

图片001.png


作为整个校园的核心,由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图书馆与学习中心(Library and Learning Center, LLZ)是现代创新与未来主义的杰出典范。

设计理念:流动与动态扎哈·哈迪德以其标志性的解构主义和流线型设计闻名于世。LLZ的设计理念旨在打破传统的、僵硬的建筑形态,创造一个自由、流动的学习空间。建筑的外部线条如同冰川裂缝,充满动感与张力,内部空间则通过倾斜的墙面、蜿蜒的坡道和不规则的开口,形成一个连续而开放的整体。这种设计鼓励学生在不同的空间中穿梭、交流,模糊了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界限,从而促进知识的流动与思想的碰撞。

现代创新:以人为本的复杂空间 LLZ的内部布局完全服务于现代教学需求。它不再是单一的“藏书楼”,而是集图书馆、学习区、会议室、咖啡厅为一体的综合体。复杂的几何结构并非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创造多样化的学习场景:有适合个人专注学习的私密角落,也有鼓励小组讨论的开放式区域。大量的玻璃幕墙不仅引入了充足的自然光,也让内部空间与外部的校园风景无缝连接。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大型的“学习工具”,通过空间设计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历史传承的当代对话:教学楼与行政大楼

 

图片002.png


LLZ的未来感形成对比的是,由彼得·库克(Peter Cook)和海宁·拉森(Henning Larsen)等知名建筑师设计的教学楼和行政大楼,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维也纳城市历史和建筑传统的当代回应。

设计理念:尊重与共存 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尊重现有环境,同时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由海宁·拉森设计的教学楼(Departments 1 and 2)采用了简洁的立方体造型,外墙的材料和色彩与维也纳传统的红砖建筑和灰色石材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话。它们没有试图去“抢”LLZ的风头,而是以一种内敛而优雅的姿态,与校园内的其他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设计哲学体现了对历史的敬意,而非简单模仿。

 

历史传承:现代材料的传统表达 这些建筑在形态上是现代的,但在材料和细节处理上,却能看到对传统建筑语言的巧妙借鉴。它们使用玻璃、钢材、混凝土等现代材料,却通过独特的立面纹理、窗户排列和体块组合,营造出一种类似古典建筑的节奏感和秩序感。这种“新旧融合”的设计手法,使得整个校园既拥有现代的活力,又不失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古典气质。

 

3.建筑语言的多元探索:学生中心与体育中心

 

图片003.png


由其他建筑师(如克里斯托弗·阿克宁)设计的学生中心和体育中心,则代表了维也纳经济大学建筑群中多元化和功能性的探索。

设计理念:功能与互动 这些建筑的设计重点在于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学生中心(Student Center, SC)被设计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枢纽,其内部空间灵活多变,既能举办大型活动,也能提供日常的休闲和交流场所。体育中心(Sports Center, SC)则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功能性,其简洁的线条和明亮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运动环境。

建筑设计理念:对话与补充 这些建筑的设计,是整个校园“脚印”中的重要补充。它们通过独特的体量、材质和色彩,在整体和谐的基调上,为校园增添了不同的个性。例如,学生中心可能采用更温暖的木材和更柔和的灯光,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而体育中心则可能使用更具工业感的材料,强调其力量与动感。它们共同构成了维也纳经济大学建筑的多元面貌,每一栋建筑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校园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活力。

 

图片004.png


总而言之,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建筑群是一部活生生的建筑史,它将历史传承、现代创新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些建筑并非静止的雕塑,而是充满活力的空间,它们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精神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维也纳经济大学的独特篇章。

                    2025年9月7日星期日  维也纳石头巷


  • 当前共有1条跟帖
  • 闲士9264:建筑风格标新立异,好拍,谢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