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只有美国与中国,才有这珍宝
只有美国与中国,才有这珍宝
范学德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这是赫拉克利特的名言。路本身不变,从一个方向来看,它是“上升”,上坡;从相反的方向,它又是“下降”,下坡。这完全取决于行者的视角或方向。
连接我们小区与小糖溪绿道的,正是这样一条路。到绿道去,它就是下坡路,轻轻松松;回家,上坡路,大陡坡,陡得让人喘粗气。自然而然,回家的路,总是难走。我微信的签名曾是:“信仰是回家的路,回家乃一生之久的历程。”这旅程要走的是小路,窄路。时而平坦,时而下坡,更多是上坡,窄得似乎只能容你一人独行。
那天从绿道回家,刚上到坡中间,眼睛一抹绿,不会吧,难道它们是鹅掌楸?郁金香树?今年才认识了这树,好高,花开树梢,像黄绿的郁金香,得仰着头才能看到,我曾把自己的大手掌摁在它的叶子上,鹅掌般的四裂叶,竟比手还大。
可眼前的鹅掌楸,真是婴儿,还没大拇指高。我蹲下,低头才能看清楚,它刚刚长出三四片嫩叶,比指甲还小。小鹅才生下来时,脚掌也这么小吗?搜索记忆,好像比这大点。
这儿一株,那儿又一株,整整四五株。虽然那么小,但那四裂叶片,奇特分明,分外显眼。想想就激动,地球上三十多万种植物,只有鹅掌楸有这独特形状。并且,只存在于美中两国。在中国,野生的可能不超过万株,成了宝贝;在美国东南部,它是大片天然林的主角。如今,竟在家门口落户。
这条路,水泥板铺就,两三尺宽的路边,堆满了青石块,大一点的比碗口还大。最小的鹅掌楸宝宝,虽然还够不到碗边,但却直挺挺地站立。好想翻开石头,看看它们的根扎得有多深,埋下种子的那块土有多大多厚。但我还是忍住了。怕伤了它们。
尽管是一堆碎石,但只要它们底下还有泥土,中间还有缝隙,从高天上有阳光洒下来,鹅掌楸的种子就可以发芽,长出绿叶。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顽强不屈。
也许它们有一天会夭折,但这伟大的出生,就已经令我赞叹不已。
以小鹅掌楸的视野看路,无上,无下,只有过往者,来了,又回;或者,一去不复返。
202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