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长沙老照片

作者:弓长贝占郎
发表时间:
+-

2024-10-20 19:42·历史图馆


前不久,有网友在国外网站翻看名叫马修的美国博主的相册时,发现了多张长沙老照片。他尝试着联系到他本人后,竟然有了惊人的发现!

原来,马修的外公,是一名传教士,曾在湖南长沙待过很长时间。在那段时间里,马修的外公的外公拍摄了不少长沙照片。反映了当时长沙的城市和人文风貌。照片的清晰度很高,颜色也很漂亮。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一起看一看70多年前湖南长沙的真实面貌。

这个身穿白衬衫头戴礼帽的人,就是马修的外公,看上去非常帅气。他虽然是一名传教士,但非常喜欢摄影,拍摄了不少长沙乡村照片。

在这张照片里,他与当地一名男子站在农家大门口。砖砌的门楼古色古香,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大门口晾晒着木板和席子。

1946年的一天,马修的外公和儿子骑着自行车,在长沙郊外采风。在一个路口,遇到了一群当地人。他们对这名外国传教士都很熟悉。

马修的外公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合影。照片中,外公和儿子骑着一辆红色的自行车,站在人群前面。不远处的大路上,有一些人在看热闹。

这张照片,就是网友在外国网站上发现的长沙老照片。门面多为牌楼形式,推测出这是长沙的蔡锷路。不过,当时街道名字叫伯陵路,清代称东长街

南北向的街道,宽阔笔直,铺着沥青。街道两侧商铺都在开门营业,有华丰、义康、文盛斋、中国文化报刊社湖南分社等,商业气息浓郁。现在的蔡锷路,已今非昔比。

这是40年代,长沙的一个渡口。从江堤上修建有通往水边的石头小路。一艘帆船正在靠岸,船帆看上去破旧不堪。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湖南长沙,钟灵毓秀历史悠久。长沙的河运历史,有3000年以上。晋代《荆州土地记》就有记载:“湘州七郡,大舶所出,皆受万斛。”

1946年的长沙街头,一名年轻女子正在摆摊卖蔬菜,她身穿旗袍,长相清秀。地上的竹篓里装着葱姜蒜和白菜等蔬菜。旁边还有一个男子,在摆摊卖香烟。这样的照片很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

在江边,传教士准备登上渡船。在这艘渡船上,竟然还停着一辆吉普车。很显然,这是一辆敞篷吉普车,车主为其加装了木制的驾驶室。如果放到现在,这样改装车辆肯定是不行的。

在长沙郊外的乡下,传教士看到一名农夫在水田里忙碌。他扶着木犁,一手拿着鞭子,前面有一头老黄牛。这样的传统耕作方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一些农村还能看到。

面对传教士的拍照,这名农夫停下手里的活,微笑着配合他拍下了这张照片。画面充满了田园气息。

40年代,长沙一条街道边上,有小贩在卖衣裳。各种款式的衣服挂在路旁的竹篱笆上。路侧没有高楼大厦、商铺行店,只有旧时的民居建筑。

仔细看,还有一名士兵模样的人在挑选衣裳。真的有点像现在街边的夜市摊。一个买眼镜的男子,拿着装有墨镜的盒子从街边走过。

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艘大船正从远处驶来,船上装满了木材等货物。不出意外的话,这名传教士当时在另一艘船上。远处,青山连绵不绝。红色的船头十分醒目。这样的江景画面,犹如一幅水彩画,太美了!

在一艘船上,有个可爱的小朋友,正趴在窗户上向外看。也许他是第一次坐船,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很好奇。摄影师抓拍到了这一瞬间。

如果这位小朋友还在世的话,想必也是80多岁的老人了。感叹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

1946年,一支娶亲的队伍,抬着漂亮的婚轿,浩浩荡荡走过街头。从照片上看,前后共有四个人抬轿,四抬大轿规格也不低了。轿子上有窗帘,看不清新娘的模样。街边的墙壁上,写着巨大的广告字。

长沙一条小街道上,一名十几岁的男孩挑着担子。他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扁担两头的竹筐里,装满了货物。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照片中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已经是非常娴熟的小生意人了,真是不简单!

长沙的一座小镇上,几个当地人正在砌墙。他们砌墙的方式很特别,用的是夯筑方法。木箱里装上黏土,用木棒将其砸紧实。一段一段地层层加筑。这样砌的土墙十分结实,经久耐用。

照片中远处站立的穿黑衣的男子,就是传教士本人。穿裙子的小女孩,是他的孩子。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土墙已经砌起了一人多高,即将竣工。一名男子正在使劲将木箱里的黏土砸紧实。可以看到,这户人家新建的院墙外面,是一条曲折的小巷子。

这名传教士拍摄的长沙照片,大多都是反映当地普通人的生活瞬间。70多年过去了,看上去即熟悉又遥远。

1946年,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的队伍,从长沙街头走过。走在队伍前面的一群孩子,手里拿着花圈。后面是西式管弦乐队和披麻戴孝的亲人。街道拐角处有一个警亭,一名男子坐着人力车。街道上方,拉有广告条幅。

1946年,湘江江面上,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尽头。一艘大型拖船正用绳子拉着后面一艘货船。后面还有两艘货船。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回看70多年前的长沙老照片,独特的城市和人文风貌,令人印象深刻。长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有3000年的历史文化、2400年的建城史。

长沙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