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20年山庆】《苗岭早晨》《西湖春》《姑苏行》致敬笛

作者:YOLO宥乐
发表时间:
+-

【金蛇狂舞20年山庆】《苗岭早晨》《西湖春》《姑苏行》致敬笛乐大师

 有道是“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丝竹歌三首《苗岭早晨》《西湖春》《姑苏行》---特地致敬山上的与世上的笛乐大师与他的伙伴们,本次山庆,笛子,吉他,二胡,钢琴,葫芦丝呈现的祖国民族器乐美不胜收。

 

正好,几年来楼主一直有意识地在专注学习民族声乐一个小类,那就是“器乐化的民族声乐作品”,个人认为,这个小类与民族戏曲、曲艺、原生态民歌、上海年代金曲等一样是祖国音乐最富有纯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韵味的,非常高级又兼具广泛人民性的音乐文化。

 

这次山庆,前面已经有两个帖子,楼主展示了源于二胡协奏曲的民歌《二泉映月》、源于古筝与笛箫曲目的民歌《渔舟唱晚》,今天展示的三首丝竹歌曲《苗岭的早晨》《西湖春》《姑苏行》全部都是与中国笛乐渊源颇深的。

 

比如《西湖春》,是“老上海歌仙”作曲家陈歌辛给当年与言慧珠齐名的,大上海横跨京剧大青衣名角与电影明星两个行当的李丽华写的,由后者首唱的吴侬软语与国语交错的新民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再度由巨星凤飞飞以纯正吴语唱红,成为大江南北的经典。

 

根据《西湖春》改编的管弦乐作品是年轻的中国杭州爱乐乐团的挂牌曲目,而这个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之一竟然是一位民乐家,当代女性中国笛乐大师唐俊乔老师!

 

春风吹春燕归 桃杏多娇媚

侬把舵来郎摇桨 划破西湖水

春意浓春心暖 无力柳叶垂

眼儿相望心相印 侬为郎陶醉

春意浓春心暖 无力柳叶垂

眼儿相望心相印 侬为郎陶醉

春风吹春燕归 远山多青翠

湖上鸳鸯花间蝶 双栖又双飞

情切切意绵绵 无言痴相对

但闻远处歌声传 春日最陶醉

情切切意绵绵 无言痴相对

但闻远处歌声传 春日最陶醉

春日最陶醉

 

演唱和制作  楼主

 

《西湖春》(吴侬软语演唱,原唱:李丽华、凤飞飞)

 

 

《姑苏行》(苏州话演唱,原唱:当代“评弹皇后”盛小云)

 

 

《苗岭的早晨》(吴碧霞、潘军原唱)

 

自古以来,你要找士大夫与仕女阶层与耕读传家烟火人家共享的,道统的庙堂与民俗的江湖都喜闻乐见的音乐,只有到楼主上面提及的,以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唱法为技术支持的门类里去寻找,去提炼。

 

你要问我什么是纯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韵味?魏晋以来,脱离了印度希腊犍陀罗造型的汉传大乘佛法的各种佛菩萨造像就是,也许敦煌壁画、龟兹壁画、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还不全是,但是龙门石窟、四川大足石刻,山西永乐宫《朝元图》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就是。

刘亦菲也是纯中国审美趣味的形象。

 

有人说刘亦菲并不惊艳,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人铁杆偶像?因为对于国潮国风漫画动画,歌曲,游戏,汉服的追捧也是从八零后这代人开始的。

 

至少我从未见过其他哪一位大明星的面孔身材与《八十七神仙卷》、山西永乐宫《朝元图》等画卷里描绘的中国神话体系里的仙女造像如此相像的----华夏族与周边的日韩等通古斯民族的面孔太好区别了,永乐宫壁画《朝元图》里的男女仙人,无论老少,面庞都是饱满的,鼓鼓的。 

陈忠实的名著《白鹿原》特地描绘了原上汉家良家子的代表人物,白家人的长相,跟永乐宫壁画里的人物出奇地一致---“整个面部器官都努力鼓出来,尽管年纪小小却已显出那种以鼓出为表征的雏形底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鼓出的脸部特征将愈来愈加突出。”

 这种饱满的,鼓鼓的,令华夏族区别于周边日韩等通古斯民族的面庞特征,在老北京话里有个词叫“骨哩”,南方所言“莲花相”。

转眼间,生于上海、祖籍苏州的笛子俞伯牙、江南笛子大王陆春龄先生最得意的门生、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两校教授俞逊发先生因病英年早逝离开我们19年了。他只活了一个甲子,61岁,然而他赶上了民族音乐群星璀璨的沪上-江南时代:俞逊发的笛子、刘明源的板胡、闵惠芬的二胡、王昌元的古筝、刘德海的琵琶、龚一的古琴...... 

器乐化的民族声乐曲目练习,有两首都改编自作曲家白诚仁和江先谓俩先生(苏州人)为俞逊发先生写的,后者传播于天下寰宇的笛乐曲目:《苗岭的早晨》和《姑苏行》--苏州市的音乐名片之一,第二市歌;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教授和苏州评弹女皇、苏州市评弹团团长盛小云,她们又以自己无以伦比的女高音歌喉赋予了俞逊发先生这两首曲目新的艺术光彩! 

在金铁霖先生教书育人五十年纪念音乐会上,弟子彭丽媛、宋祖英都到场献歌致敬恩师,其中宋祖英的作品《苗岭飞歌》也与《苗岭的早晨》异曲同工之妙。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祖籍山东,但自称是半个苏州人)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来源于苏州另外一门古老的经典音乐艺术--昆曲。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曲式为"(A)--(B)--(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

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歌曲名:《姑苏行》

原唱歌手:盛小云

踏石阶 走雨巷

雾润情思 雨淋闲愁

烟霭锁魂乡

吴侬软语如歌唱

侬伴花芬芳

小桥流水情

人间似天堂

趣高弄清雅

何言赏孤芳

人在画中走

江南好风光

话情意 语衷肠

楼阁赏清风

庭台闻酒香

一丝江南雨

情牵梦还乡、、 

《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享誉世界。1975 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这首作曲家白诚仁为学生俞逊发创作口笛曲目,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采用了苗族生活素材来进行创作的,取凯里一带流传的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为创作蓝本,在这首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编创,曲调保存了飞歌原有的风格特点,运用转调、节奏变化以及模拟鸟鸣等手法,使乐曲有了较大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很美的苗岭早晨风景画,并且是具有发展脉络的一首"A-B-A"对比明显的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 

乐曲短小精悍,曲调热烈明快,描绘了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 图景, 并吸收了二胡的滑音、笛子的花舌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 法,展示了热情奔放的苗家舞蹈,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音域宽广、情感丰富、对比明显,在中国民族器乐独奏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苗岭的早晨》曲子的旋律宛若太阳升朝霞的正能量,这首歌的副歌(鸟声模仿的苗族飞歌技术,近似西洋歌剧美声的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在演唱时候技术诀窍最体现一句格言声乐,歌咏是呼吸的艺术,但是说到底,是呼气的艺术,所以秘诀就是除了最基础的把元音发饱满外,还必须把注意力焦点重点放在送气音素上,这样吸气音甚至吞咽音部分自然而然地会带出来。 

往往是几个密集的音符后突然放开,任意延长,展现出站在山高谷深的苗岭上纵情呼喊的律动特征。较长时值的""音常有两种走向:一种时上行滑到徵音;一种是下行滑至宫音,经过羽音进入徵音。在向下滑音过程中,降低一律的角音较为明显,色彩突出。飞歌旋律悠扬,高亢嘹亮,音调极富特色,其中"535""b3"音都是极具苗族飞歌的特性音调,深刻表现苗族人民的性格特点。 

苗岭的早晨 - 潘军&吴碧霞

词:白成仁

曲:白成仁

白蒙蒙的晨雾呦散开了

毛绒绒的鸟儿呦唱歌了

晨雾散开了

鸟儿唱歌了

酣睡的森林呦醒来了

 

雄鸡啼晨了

牯牛叫饿了

木楼的炊烟呦升起了

牧童上山了

苗家出工了

古老的山寨呦沸腾了

枝头上鸟儿喳喳叫

梯田里苗歌声声绕

苗岭上今年收成好

人与鸟共呀共欢笑

苗山的早晨呦风光好

人在坡上歌

鸟在枝头叫

 

 

-

 

 

 


  • 当前共有6条跟帖
  • 峻声:从刘亦菲到朝元图,扯得有点远。。。审美并非从古代定下来

    就一成不变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猫嚎两嗓:你是批发大匠,唱歌大将。听了两遍苗岭,有蛮荒之力。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路风铃:干货满满,谢谢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
  • 水云间:三首最熟悉苗岭的早晨,很喜欢,谢谢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
  • gzzyy:内容丰富多彩,
    屏蔽 举报回复
  • 江毅:谢谢分享丰富知识和高昂歌声!同赞葫芦丝美乐!周日快乐!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