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是这样出炉的 冯知明

作者:石头巷子
发表时间:
+-

1.作为一个武侠作品,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个载体——故事

 

图片0.png


在侠区社区或读者来信中,我常听到这样一些声音,说《武侠版》过于重视名家和已发表作品的作者,新人机会很少,所以作者总是那几位老面孔。其实不然。

我们权且把名家和已发表作品的作者称为“老作者”,而把尚未有作品发表的称为“新作者”。

则老作者可比喻为“钻石”,新作者就是未经深刻打磨的“璞玉”,对我们都弥足珍贵,也都是财富。发掘更多的新作者,加以培养,一直是我们的办刊思路,这点从未有过改变。近两年来,我们也推出了不少新作者,然而新作品上市以后,面对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却常常发现效果没有预期的好,我们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未能找出推出新作的恰当方法,使新作影响不大;二是新作品的水准尚有一段距离,难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武侠文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事业,面对金庸这座高峰,我们需要有一代一代的人去攀登,去翻越,培养后起之秀已经是一种当务之急。

本人作为武侠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一般只看终审稿,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新人,我觉得我应该着手尝试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有新人因公共邮箱出现问题,而不能投稿时,就会将稿件发到我的信箱,我想从这里入手来了解一下新作者的创作状况。

去年春节前,正是杂志社紧张忙碌的时候,突然有一位署名为“上官瑶”的武侠爱好者给我投来一部三四万字的中篇。作者同时给我附了一封信,大意是,看到武侠女作家一批批茁壮成长,见贤思齐,在遵循今古传奇体创作方针下,也创作出自己的处女作。

作品故事内容大概是:传说中具有强大力量的飞来戒引来四方觊觎,没落幕府后人义兴前来中原,为抢夺飞日戒,绑架紫月,由此引发出一个故事,既有谋略,也有情爱。结局也颇出人意表。

作者表现出来的自信打动了我,且这部作品只有三四万字的篇幅,我可以很快将它读完。正好难得半天时间,心情又比较放松,因此一气读完,发现作者较有灵气,且作品呈现出新意,不由振奋。因为这两点非常重要:所谓灵气,就是预示着作者日后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谓新意,就是带给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感受。

然而振奋之后,却是犹豫,因为作品还是很难进入初选,缺点很明显:

短短三四万字,人物、场景、地点繁多,使读者眼花缭乱。故事开篇尚且能抓人,写到中间时,有突然被切断的感觉。我们认为中篇的创作,人物相对要单一,故事要集中完备,所以我便很快给她回了一封信,写了一个审稿意见:

作者文字流畅,写人生动,别有独到之处,且作者能自出机杼,将视角疆域放宽,延伸开来,也称难得。只是武侠作为一种类型文学,自有其相对固定的写法,而中篇武侠,限制尤严,一般来讲,中篇武侠应为单主角,故事的发展紧随着主角进行,本文一分为二,削弱了读者的代入感,这在中篇武侠创作中,是一个忌讳,另外,故事跨越年代过长,线索铺展开来,也有凌乱之感,应予以注意,在结构上多揣摩一下。

我感觉到她具备构建故事的想象力,只是在技巧方面有所欠缺。作为一个武侠作品,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个载体——故事。所以我建议她多读一些故事方面的刊物弥补自己的不足。

信发出去后,作者再没有音信,我也渐渐地淡忘了这件事情。哪知一个月之后,上官瑶再次将修改后的作品投了过来。我和编辑部主任李逾求看后,感到除了以上说到的两个优点之外,作者悟性较强,基本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了调整,对一些枝蔓人物也做了修改,压缩了篇幅。我和李主任又给她写了一个审读的意见:

 

2.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何处高潮,何处发展等,心中皆有框架

图片2.png

 

修改过后,本文有较大进步,脉络更加清晰,矛盾更加集中,结构上也趋于合理,已经显现出作为一部优秀武侠小说的潜质。并且,文中时有令人惊异之笔,开篇的场景,设置得既有美感,又较为戏剧化,令人印象深刻,显示出作者的审美,对江湖的思考也较为投入。

然而,本文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完善,也是在此后创作时,宜多加留意的:

1、大凡一位成熟的作家,在创作之前,故事基本成型之时,已经能预知到应有的篇幅,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何处高潮,何处发展等,心中皆有框架,以本文来看,故事本身不弱,但限于篇幅,未免难尽其妙,在表达时,高潮缺乏相应重点设置。比如,在伊豆水畔,紫月与雅子的矛盾,以及随后义兴出场,便失之简约(涉及男女感情时,常常会产生高潮),人物的性格总是在矛盾冲突中才能体现出来。多写多思考,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2、内在推动力不足。开篇点出悬念,随后介绍背景,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随着主角走入到故事中来,而本文在背景上,有所缺失,导致内在推动力不足。为什么会争夺飞日戒?(飞日戒的作用),为什么秦潜要来争夺?(秦潜的真实身份,以及复兴的真实目的)有的悬念,可以最后突然揭示,有的悬念,则宜逐步揭示出来(这个悬念,常常是引导读者往下阅读的关键所在)。

然后我又将此作转给武侠小说家西失,希望他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也得到了他的意见:

小说为新作者所写。放在新作者这个层次上,作品表现还是不错,展示出了一定驾驭故事的能力。且背景有一部分放在日本,这是我刊中短篇中所未曾,有一定新意。但作品存在以下不足,需要作者在修改和创作中注意:

1、文字还不算太成熟,不必要以词害意,先要做到准确平实。

2、作品写了日本的背景,本来就有一定疏离感。在此上还虚捏出南国的背景,就没有多大必要。可以将夜月教王的势力用武林门派顶替,如此开篇更有进入感。

3、作品只有短短25P,却有三条主线之多,且随着情节发展,一旦没有助力,便出现新的人物来推动,可作如下修改:主线放在足利义兴与紫月的情爱恩怨上,将莫隐风与凌灵虚写,甚至将凌灵去掉。

4、主要情节可做如下安排:紫月为一武林门派(此武林门派势力强大,控制某座城池之类的设置)所设置的圣女舞姬,足利义兴为夺神戒,将其掳到日本。神戒的威力应该加以描述渲染,以便最后抛出“爱就是最大的力量”的包袱。加大紫月与足利义兴的感情戏份,让雅子当第三者。至于结尾,一下绑架了各大门派掌门,而且一个前面未伏笔的盟主出现,过于离奇。可以撇开各大掌门不提,安排线索直接指向镖局。最后让紫月与足利义兴生死决绝,可以做出大高潮来。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图片3.png


我们对这部作品总体的看法,基本上达到了一致,那么读者会怎么看呢?我便给一位读者梵尘照影来看,他从他的角度很快地给出了意见:

首先从优点来说。开篇设置了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看下去。本文一开始便引出“飞日戒”是争夺的中心,这样就能够围绕对飞日戒的争夺来展开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较完整。对于新手来说,先不管语言是否华丽,风格是否新颖,先把故事讲完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我觉得她做得不错。故事由飞日戒而起,也由飞日戒而结束。

从整个故事来看,作者的眼界还是开阔的,能够涉及较广的地域和各路江湖人士。这样不会使读者在“小江湖”中感到乏味。

语言顺畅,有典型的女子武侠的特点:婉约,清丽,优美。并且对某些场景的描写很到位,很有意境。

下面来说说缺点。

从整体来看,虽然故事有头有尾,但其时间空间的转换衔接不够恰当。并且飞日戒作为整个故事的线索来说,用得不是特别好,没有很好地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说,有一个广大读者都不愿看到的缺点,就是逻辑上有不少缺陷。第一,飞日戒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到底是传说中的还是什么神赋予了无穷的力量?为什么飞日戒在乌兹别克人手中?第二,精英阁的背景交代不清楚,仅仅知道是一个类似于“天地会”那样的反政府组织,雅子和义兴的情感纠葛应再清楚一些,雅子和义兴在精英阁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最好再描述一下。第三,龙行镖局的镖头既然是武林盟主,那对于一个女儿走镖途中救回来的一个人应该会细细地调查一番,不然这点防人之心都没有,那武林盟主也忒心宽仁大了。

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上,还不是特别好。紫月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摇摆显得不符她的性格;紫月武功不差,为什么在被挟持到伊豆时任人摆布呢?

重点把握上也存在问题,有些地方该大笔描写而没有,有些地方需一笔带过却多费文字。比如结尾,飞来戒的“爱”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力量还没有交代清楚就结尾了。

我发现在武侠创作中有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逻辑问题。比如刻画一个人物,既然作者对这个人物在创作之初已有了定位,那么这个人物在整个故事中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这个人物的个性。但有时候,作者却让这些人物干出一些没道理的事。

最后,我将各方意见传达给她,她十分配合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短短一个多月,已经三易其稿,其认真执着的精神令人感动。修改后的作品,基本弥补了各方指出的缺陷,但毕竟为处女作,多少有些稚嫩,这些毛病估计需要作者在以后的创作中慢慢体会,加以克服。我们综合了写、编、读三方面的意见,最后认为上官瑶这位作者,是值得重视和培养的。通过这次的经历,我也似乎找到了某种发现希望的快乐

对于新作者,我们应当抱着一丝不苟的心态,尽量让他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相对地,我也希望更多的新手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武侠创作。只要你的写作符合今古传奇体,具有故事性,我都会慎重地对待。此外给予大家一个中肯的建议:短篇难以出彩,长篇较难驾驭,均难进入初选,因此初学写作试投,最好由2万-4万字的中篇入手,这样比较能锻炼自己。

名家也均由新手开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大陆新武侠崭新的未来,必将因你们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