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之痛 剑走偏峰
英语之痛 剑走偏峰
在人人为出国拼命学英语的七八十年代,体老好不容易结束体育老师生涯,调到省会城市。
忙于回归专业;忙于和武毒所美国海归教授的科研造假斗;忙于上法卡山解决战士血尿问题。。。。哪一件都是天大地大的事。
在奔出国的哥们姐们已进过两三期口语班的时节,体老好不容易赶上,省卫生厅为农村医生晋升主治,开办的ABC班,有了英语扫盲证书。
俄语改英语的老师,临别赠言是:大家算学过英语了,毕业证书人人有份,用于职称晋升没问题,但不要有什么野心。
在那年月,外国的月亮肯定比中国的圆。甭管是阿猫还是阿狗,出国转一趟,回来就是个人。体老怎么能没有野心?怎么不想去看看外国的大月亮?
走出教室,顶着南方的炎炎赤日,骑一个多小时的单车,直奔省药物研究所的图书资料室。
图书资料室仅有的一份英文期刊,Clinical Chemistry(临床化学),当天新的一期刚上架。
我如饥似渴翻开第一篇文章,是关于血液中铝的测定方法。没想到我竟看了个八九不离十,兴趣瞬间爆棚,心跳加快。
想想呵,甭管何种语言,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反应式,都是一样的。同一方法的测定原理也是一样的。仪器有贵贱之分,但都是一样的原理。
这么多的一样,加上查字典,加上蒙和差,看个八九不离十是正常的。
只是,如果没有“算是学过英语了”,就不会想到去开看英语期刊的洋荤。那张毕业证书不仅满足了当年职称晋升,还让我开始了查阅英文文献。
体老这个人,从来就喜欢异想天开。接着就开始了摸妨那篇看了个八九不离十的文章,写论文。用文章的框架,专业术语,装进自己的实验数据,就写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英文论文。
兜兜转转,我凭着这篇论文,参加了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继而发表在著名杂志,更得到全额资助,圆了出国梦。
为我提供资助和读博机会的,就是我读的第一篇英文论文的东家,师兄是那篇文章的第一作者。
一个山里人,学了8年俄语,第一次说出“想出国”时,多少人笑掉大牙。当我得到国外Offer时,着实惊呆了笑掉大牙的众人。
其中一个笑掉大牙的,到国外转过一圈的姐们,客观评论了我,得出的结论是,学英语不要只会啃学英语的书,这书那书根本啃不出头。要像某某(本人)那样,大胆去用。
我自己给自己一个好听的总结:英语之痛 剑走偏峰。
是呀,山里人,英语文盲,徐娘半老,已失去学英语的所有有利条件,按步就班?时不待我!剑不走偏峰行吗?
当然,这也是出于无奈。谁不想进幼儿园就按步就班学英文?小学没毕业,就有一口溜溜的英文,谈吐自如?
我的从啃文献、写文章整出来的学术英文,虽为我解决了工作所需,赚得了柴米油盐,但离开实验室,我就像白痴一个,连到银行办个事都难。听力一直是问题,㸔不懂没字幕的英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