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备忘录是什么东东?

作者:penseur
发表时间:
+-

                                               布达佩斯备忘录是什么东东?



《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Budapest Memorandum on Security Assurances)签署于 1994 年 12 月 5 日,地点是匈牙利布达佩斯,此时乌克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并放弃境内继承的前苏联核武器。

签署方:

美国

英国

俄罗斯

(后来中国与法国也以单独声明的方式表达支持,但不是正式签署国)

核心条款:

1.尊重乌克兰独立、主权与现有边界。

2.不对乌克兰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

3.避免通过经济胁迫影响乌克兰的主权权利。

4.寻求联合国安理会行动,如果乌克兰成为核武器威胁或侵略的受害者。

5.不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器。

换言之,乌克兰放弃了当时世界第三大的核武库(仅次于美俄),而美、英、俄给予其安全“保障”(assurances)。

这是冷战后最大规模的核武裁减成果之一。乌克兰通过该协议交出约 1700 枚核弹头,成为无核国家。

•它向世界传递信息:通过国际安全承诺,可以换取核裁军与防扩散。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信息是错误的,更加危险的。

3.俄罗斯对备忘录的违反

对于俄罗斯而言,布达佩斯协议等于卸掉了乌克兰的武功,为俄罗斯下一步入侵并占领乌克兰领土敞开口子。

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2022 年全面入侵乌克兰,都被视为直接违反了布达佩斯备忘录的承诺。

对于俄罗斯而言,备忘录只是一张可以利用并可随时抛弃的废纸。

2.“安全保证” vs “安全承诺”

对于美国等国家而言,备忘录只提供 安全保障(assurances),而非 安全保证(guarantees)。

也就是说,它并非类似北约《第五条》那样的集体防御条约,而更像是政治承诺,没有强制军事干预义务。

一些观点认为,布达佩斯备忘录法律地位模糊,,是美、英、法等缔约国无法干预的原因。

《布达佩斯备忘录》是 政治承诺(political commitment),而不是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条约。

英文用词是 “assurances” 而非 “guarantees”,区别在于:

assurances 更像是“我答应你会这样做”;

guarantees 才是“我法律上必须这样做”。

因此,它缺乏强制执行机制,不像《北约条约》第五条那样明确军事援助义务。

所以,对于美英等国,它们只有道义上的责任,而没有法律义务。

其实,国际法和国际道义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这只是这些国家对于俄罗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的一个借口。他们当然也可以以布达佩斯备忘录为理由直接下场参战。而且,理由比当年出兵伊拉克或干预波黑战争(反恐,人道主义干涉)更有法律依据,更为师出有名。

布达佩斯备忘录的背弃,对全球防扩散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

乌克兰放弃核武换来的保障被破坏,使其他国家(如伊朗、朝鲜)更加怀疑:无核化是否真能换来安全?

这削弱了 NPT(《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信誉。

泽连斯基总统说,如果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部分领土占领的合法性,只是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铺平道路,希望这只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