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契约精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诚信与契约精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人们常说,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的发展高度,与诚信与契约精神息息相关。越是发达、文明的社会,其成员越注重诚信与履约;反之,诚信缺失则常是社会滞后和混乱的根源。环顾当今世界,这一规律处处可见。可以说,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落后国家之所以落后,诚信与契约精神的差异,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高度重视国际合作规则,强调契约精神和诚信原则。这一阶段,中国快速从传统农业国跃升为“世界工厂”,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然而,近年在诚信与契约领域接连出现问题,从国家治理到企业经营再到对外合作层面,均引发了深刻影响和多重波动。
一、香港政策违约:信任受损,经济动摇
当年邓小平先生向世界郑重承诺,“香港五十年不变”,确保其现行制度与法律架构稳定。然而近年来,相关政策变化已提前改变这一基本承诺。直接后果是香港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的地位动摇,全球资本加速撤离,转向新加坡等地;股市长期低迷,投资信心受挫。
过去,香港实行普通法体系,为全球资本提供制度保障。资本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尤其深圳,极大促进了内地经济发展。香港影视与文化产业也曾对内地产生深远影响。按理,应长期保持“香港不变”的政策,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然而现实背离承诺,令全球重新评估中国信用体系,也激发了香港的社会抗议浪潮。尽管疫情暂时压制了抗议,但由此引发的社会张力和国际信任危机,影响深远。
二、疫情三年:企业失信与经济链条断裂
三年严厉防疫措施暴露出企业系统性诚信危机。大批B2B企业暴雷,楼市烂尾,银行提款受阻,凸显企业和金融系统的履约缺失。疫情初期,轻率停止进口澳洲动力煤,叠加国内环保政策导致大量小煤矿关闭,引发沿海工业区大面积断电,外贸企业无法按期交货,影响国际信誉。
与此同时,企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国际竞争力下滑,加之严苛封控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运营,全球采购商纷纷转向越南、印度等国家,产业链加速外移。大量工人失业,房市低迷,大型房企资金链断裂,爆发大规模楼盘烂尾潮。这些表面问题背后,本质是企业未将购房款专款专用,擅自挪用资金,严重违约,既损害购房者利益,又影响社会稳定与金融体系安全。
更严重的是,曾被视为稳健的银行系统,也出现储户无法提取存款的现象,引发公众信任危机。有人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金融危机,而是诚信危机。
三、企业合作:选择诚信伙伴,才能稳健发展
企业对外合作,更需注重对方的契约精神与信用状况。实践反复证明,发达国家企业更讲规则、重履约,合作往往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而在部分落后地区,即便自然资源丰富,但因诚信缺失,合作往往陷入违约、项目烂尾、资金损失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频繁出现“债务陷阱”问题,一些国家无法履行对中国的贷款承诺,导致项目停滞、政治动荡,甚至要求中国减免债务。动则要求中国一次性减免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令国内民众扼腕痛惜。
相比之下,中国与欧美、日本等国长期合作,虽然存在摩擦,但多数项目规范、稳定,效益可期。然而近年来与这些优质信用国家的关系却趋紧张,反而投入大量资源与一些信用薄弱国家合作,这无疑是舍本逐末。
结语:诚信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表明:无论是国家政策、企业运营还是国际合作,诚信与契约精神都是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根基。一旦失信,哪怕经济基础强大,亦难逃内耗与衰退。唯有重建社会各层级的诚信体系,尊重承诺、信守契约,才能走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多伦多 李 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