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蒙古语(1)

作者:金狄
发表时间:
+-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蒙古语(1)

金狄

关于蒙古语在中国上古历史中的重要性,朱学渊先生的《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和徐江伟先生的《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已经阐述了很多。我特别同意徐江伟先生的一个观点:汉语和蒙古语中有很多词根相近或相同的词,为什么这些词汇是从蒙语传到汉语而不是相反?因为这些词在蒙语中都是今天还在使用的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常见词,而在汉语中都是远古,高雅,词义来源不明的词,说明在上古时期中国北方曾经长期广泛被说蒙古语系的民族统治。

以下是我个人对中国历史和华夏文明中一些常用词的蒙古语来源的一些见解和解读,相当于对朱徐二位先生著作的一些补充。


天苍地黄论华夏

先说夏。

夏无疑来源于夏朝。史记夏本纪说,国号曰夏后,所以夏是夏后的简称,实际上夏朝正式名称应该是夏后朝。夏后在汉语里没有什么意义,但在蒙古语中,夏与黄色的发音shar 沙勒相近,蒙语中浩特hot是城市的意思,如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的城市,所以夏后很可能就是蒙语中的沙勒浩特,意思是黄色的城市。呼和浩特的名称来源是十六世纪用青砖筑城,夏后的名称来源可能是夏朝中心位于晋西南黄土地区,城市用黄土堆筑。夏后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蒙语中土壤发音khors, 所以黄土是 shar khors, 很接近夏后氏的发音。 夏朝以黄土这种地理地貌特征为国号,类似于格陵兰(绿色的土地), 芬兰(多湖的土地),等等。甲骨文中的土方,很可能就是对夏的名称黄土的简称。

在竹书纪年中夏代君主称为后,如后启, 后羿,后相等,后可能就是蒙语中的khan可汗,合汗,或汗在古代的转音。夏的蒙语词意是黄色,那么夏后就是黄王,也就是黄帝(君主称为帝起源于商代),字面上夏后可以译为黄帝,黄帝很可能就是从历代夏王建业扩张的历史中衍生出来的人物。

再说华。

最早的华字出现在西周的金文中,意思是开花,没有地理或氏族的意思。但在春秋时华和华夏已经用来代表中原地区。列子中最早提到华山蓝田一带的华胥国和华胥氏,即庄子中的赫胥氏。晋人郭象注:赫胥,盖炎帝也。我认为华或赫很可能就是蒙语中的呼和hoh,即青色,胥有可能是蒙语中的修布shuvuu,即鸟的意思,所以华胥或赫胥就是呼和修布,意为青鸟,可能是炎帝的图腾。蓝田的名字可能与华即青色有关,华山也不是开满鲜花的山,而是青色的山。所以华夏本来的原意就是青鸟黄土,代表炎黄部族,即当时中原的文明中心渭水黄河汇聚地区,晋西南的夏族和关中蓝田地区的华族。所以华在陕西,夏在山西,没河南什么事。

202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