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无夏? ——浅论夏王国之有无 九
二十世纪晚期考古专家在距离金字塔建设现场约1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当时工人们居住的小镇,金字塔建造者身份这个谜底才被解开,1984年至1987年间,考古队先对吉萨高地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测绘,发现了采石场和运输通道等重要线索,再循着这些线索,在胡夫金字塔著名的大狮身人面像以南约400米处,发现了庞大的当地人称之为“乌鸦之墙”的石墙。该石墙用类似建造金字塔的巨石建造,长200米、宽10米、高10米,半掩埋于地表之下。它的发现意味着,南部地区厚厚的沙层和近代堆积物之下可能埋藏着重要的聚落遗址。自1988年开始,考古队在“乌鸦之墙”以南经过25年的清理、测绘和重点发掘,发现了面积达7公顷的聚落遗址。发掘显示,“乌鸦之墙”是遗址的西北界墙。在遗址西边和南边也发现了界墙,推测原来整个遗址是有围墙环护的城镇。城镇中央是被三条宽5.2米的街道隔开的四座结构相似的建筑。每座建筑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40米,被分割成12个南北向的“长廊”。考古学家推测长廊式房屋就是金字塔建筑者的营地,每间大约可以居住40人。由房屋隔墙的厚度推测,这些房屋可能有高大的拱形顶,分上下两层。在二号和三号长廊建筑的南端,发现有较小的房屋,可能是监管人员的居室。一些房屋内发现有大量灰烬和烧焦的墙壁,很有可能是厨房。在长廊遗迹的东部、西部和南部还发现了其他与食品加工和食物储藏有关的遗迹,包括长廊建筑和南墙之间的大量露天面包房。城镇东南角有一个大型的以围墙环护的建筑群,其中包括圆形筒仓,每个筒仓的直径约为2.5米,大概是储藏谷物所用。最东边有一处由小型院落和房屋组成的建筑群。而在西城区,则发现了大型院落和房屋,房内出土了成千上万的图章,其中一些刻有卡拉夫和孟卡拉王统治时期的高阶文官的头衔。推测这些建筑为贵族官邸,也是行政管理中心。此外,2011年还在遗址西南部发现了一处牛畜栏以及疑似屠宰场的遗迹。古埃及研究协会的考古队是国际化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在历次发掘中,特别注重系统地收集各类遗物以供多学科综合研究,进而了解城镇内居民生活的各个侧面。通过对动物骨骼的研究显示,居民们每天要消费11头牛和30只羊,即使居民们每天只吃肉,也能满足6000人至7000人的胃口,如果施工者是奴隶的话,那他们大概是当时世界上最幸福的奴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