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儒家道统的来源

作者:吴有信
发表时间:
+-

 

         网上有人提出所谓儒家文化有三件非常丢人的事:儒家名称是由墨家给起的;后世流传甚广的《先师孔子行教图》是唐朝道士吴道子所画;而儒教英文名称Confucius是外国传教士起的,本义是混乱。

网上自媒体一般喜欢乱开牙博眼球,本来不值一驳,真要想知道儒家名称来龙去脉建议去读读现在被很多人误解的大学者胡适所作《说儒》,从中可知儒家或儒者名称根本就不是墨家起的。

按照胡适和章太炎的说法,儒这个名称有达(广义),类(泛义)和私(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就是指商代有术之士;泛义儒指懂得周代官学的士人;狭义儒才指孔子及其门徒。

从字源上来说,章太炎在《国故论衡·原儒》一文中指出,儒出于需,需的含义就是指云上于天,所以儒当为求雨之巫师。

许慎《说文解字·人部》则谓:“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也就是说儒最初涵义还包含柔,有柔顺,虔敬之义,最大可能是指商代敬畏上帝和神灵的巫祝教士之流,老子贵柔的道家思想可以说与之一脉相承。

春秋战国的学人之所以称孔子及其门徒为儒者,大抵是因为这些人维护周朝正统,而儒学基础的六艺正是周朝官方教育的支柱。汉代对儒家还有新看法,他们认为孔子并非要恢复西周制度,而是要托古改制,为后代也就是汉代立王法。

考之文献古籍儒家或儒者一说最早见于汉司马谈《论六家旨要》,后刘歆将其概括为《七略》,并被班固收录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其文说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胡适是打倒孔家店的发起人,他的本意是把孔子像耶稣一样当替罪羔羊送上十字架,以此作为拯救传统文化和复兴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策略,后来他在作《说儒》时,对儒家的态度要中肯很多。

英文Confucius, 是来华传教士用拉丁文音译汉语孔夫子三个字而成,跟英文混乱confusion一词本来毫无关联。就算真有关联英文confusion从构词法上虽有混合的涵义,也不一定是贬义词,以此说西人认为儒家思想混乱纯粹是误导。

古汉语“诸子”和“子曰”中的子字在西文中一般都被翻译为cius,例如孟被就翻译为Mencius,后来有些英翻汉的翻译者搞不清楚,以为Mencius是指西方大哲,所以又将其翻译成汉语门修斯,就有点贻笑大方了。其实真要按西人名称来翻译,可能翻译成门修士更为准确。

至于署名为吴道子的孔子画像,虽然说流衍颇多,但并不能肯定就真是有唐朝画圣之称的吴道子所作,可能是后世托名之作,因为吴道子主要是壁画家,其画作多没有保留下来。从身份上来说吴道子是初唐人士,唐朝姓李在初唐时期特别尊老子,可以说道家思想在当时就是一种主旋律,象现在中国知识分子,都懂一点马列主义,但并非人人都是共产党员一样。吴道子虽称为道子,一直是宫廷壁画家,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道教人士。 

  由此可见,文章开头提到的自媒体博主关于儒家文化丢人的三个指控最终其实没有一个能站得住脚。